老年群体服务需求探索
2021-11-27马馨
马馨
(中共哈尔滨市委党校,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距离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已经有11 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备受关注,这是自1949 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家底”第七次被梳理,中国人口的总数是依然在增长还是下降成为人们关注的主题之一。4 月29 号,国家统计局新闻办表示,2020 年中国人口继续保持增长,人口基数备受关注背后其实是人们对老龄化社会的焦虑。
一、老年群体发展现状
(一)人口红利与人口压力的演变
中国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获益于庞大的劳动力市场。但是随着同一批人变老,之前的人口红利,逐渐变成了压力。如今的“80 后”首当其冲,他们是感受到压力最大的一拨人。首先“80 后”是典型的“三明治”,子女还在K12 教育阶段,而父母进入了60 岁+的老龄化阶段。其次,“80 后”自己的养老压力也更大,因为从他们这一代开始,生育率下降,劳动力成本上升,这就意味着他们60 岁以后的养老可能会更贵、更难。
(二)中国老龄化的程度不断深入
目前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庞大,60 岁及以上有2.6 亿人,全国31 省份中,16个省份的65岁及以上人口超过了500万人。对人口格局的新认知的总量多,两头翘,中间低。人口增长率继续放缓,家庭人口首次低于3 人。4 年之后,中国会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一般来说,一个社会中的老年人数量达到总人口的20%左右,整个社会就已经进入了老龄社会,按照14 亿人口来算,这个门槛也就是2.8 亿。接下来的14 年会是中国老龄化加速的时期。从1962年到1975 年这14 年是我国的一个生育高峰。1962 年的人今年刚好59 岁,明年他们就会步入老年。这也就意味着,在未来的14 年中,中国的老龄人口的占比会大大增加。截至2019 年底,大约有60%的一线和新一线城市,超过一半的一线和新一线城市已经步入深度老龄化。在这些城市当中,上海老龄化程度最高。上海60 岁以上人口占比已经高达35.2%。如果按照60 岁为老龄化的分界线,那么老龄化社会真是近在眼前。
(三)老年群体与年轻群体边界逐渐模糊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数据显示,从2016 年开始,一线、新一线城市的老人基本上都接触到了互联网。目前,中老年手机网民占比为95.6%,已有75%的中老年人开通移动支付。而且,从消费行为上来看,年轻人熟悉的社群电商、拼团模式,照样在老年人群体中出现,不过有3-4 年的延迟。老年人和年轻人之间,行为习惯的边界,其实是变得越来越模糊的。很多在年轻人中习惯的消费方式,在老年人群里中照样通用。我觉得这也从一个侧面体现出,所谓的“老年人”并不老,如今一个60 岁的人,如果跟20 年前一个60 岁的人相比,心态很有可能要年轻十好几岁。
二、老年群体需求特点
(一)追求的多样化
通常认为老年群体追求的目标很单一,也不用为生计奋斗了,那现在不就是娱乐,打发时间,培养兴趣爱好。可任何一个单一目标,都不能定义老年人的需求。实际上,老年人想要的体验是不断地探索新世界,寻找未知。相比起年轻人,他们更有资本过这样的生活,因为他们有大量的时间。而那些边界很明确的老年人生意,反而做得不好。比如说,有一种服务叫“本地课程表”,有的公司会开一个公众号,专门服务老年人的本地生活,告诉他们自己所在的城市里有哪些可以逛、可以玩的地方,相当于一个本地的大众点评。做得最好的本地课程表企业,经过6年时间,融资规模也就2000万左右,用户规模也就500 万。这个数字比起中国庞大的老年人群体来说,真是杯水车薪。一个城市能提供给老年人的体验,始终是有限的。
(二)健康管理自主化
有一些老年人上了年纪之后,在家里一个人生活会遇到很多问题。这时候家人要么给老人请护工、要么把老人送到敬老院。无论哪种方式,都会打乱老年人之前的生活节奏,让他们觉得自己需要依靠别人。据问卷调查,对于健康管理,老年人更看重的是“主动管理”,自己对自己的身体有掌控感。在老年人原有生活习惯的基础上,简化他们的日常操作。同时,通过改造还降低了他们在家居生活中遇到的风险,从而让老人能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独立生活得更久。
(三)出行的便捷化
老年群体的身体状态各不相同,在家养老成为了一种趋势,同时,出门外出为老年群体提供在公共设施上的便利也是必不可少的。如:轮椅通道、辅助扶手、坐便代替蹲便、不用等候等服务,从而拓宽老年群体的活动范围。
(四)服务的同等化
老年群体在年龄、身体方面处于下滑阶段,容易在心理上会存在落差、自卑等情绪。社会要尊重老人的情绪和认知。在提供便利服务的同时,同时能够感受到和其他群体一致的优质服务。比如说,乘坐公交,怕老年人上车耽误发车时间、怕在车上出现事故的拒载事件发生。老年人最需要的服务,恰恰是能让他们延续年轻人状态,甚至超越年轻人状态的服务。
三、服务老年群体需求的探索
(一)服务项目要具有综合性。老年群体需求性价比高,交一笔钱,能干多种不同的事情,超值划算。比如,民宿旅游在年轻人中很火。很多年轻人甚至会专门打卡民宿,住不同民宿,就能带来不一样的体验。而面对老年人,同样也有民宿类企业的存在,不过他们做得更超前一步。现在有一种叫做“全国旅居会员制一卡通”的模式,在老年群体当中特别火。一位老年人掏钱加入了会员,他就可以在住遍公司旗下的所有民宿,可能这个月在浙江农村、下个月就在海南三亚。未来老年人的旅游市场,可能会和老年大学结合,形成一个“旅居+游学+赛事活动”的一体化服务,把旅游、学习和社交结合起来。可以用在职MBA 项目的议程设置,去进行项目设计,把学习、娱乐、涨见识综合为一体,满足老年群体不断探索的新需求。
(二)新型居家养老改造的建设。现在有一种“智能家居适老化改造”很流行,正是因为满足了老年人自主管理的需求:也就是通过在家里安装智能家电,让老人在日常生活中只需要靠简单的触碰和语音,就可以完成很多动作。比如把智能音箱和电视连接,让老人不需要遥控器,就可以进行开关电视、换台等操作;在淋浴间的门上安装传感器,只要门一紧闭,浴霸灯和换气扇就会自动开启;再比如在客厅、厨房中装上传感器,只要在晚上感应到有人走动,灯就会自动开,如果2 分钟内发现没人的话,灯会自动关。
(三)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进入老年群体的年龄段经历了国企改革、单位分流等,有一部分老人有国家设置的社会养老保险进行保障;还有一部分老年人,没有被纳入到社会养老保险中,这部分群体需求需要政府和社会等多角度去为考量。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支持开发多样性的养老金保险产品和适应60 岁以上老人需求的医疗、意外伤害和长期护理等保险产品,来填补社会养老保险的空白,这样保险业也迎来巨大的发展机会。
(四)数字智能在老年群体中需进一步普及。数字化社会和老龄化社会“耦合”交汇共进,新冠疫情倒逼老年群体开始触网,开始使用智能手机,但现在全国仍有58%的老人没有掌握,“数字鸿沟”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老年群体由于收入、教育水平、生活健康的原因,“数字鸿沟”对这一群体挑战更加的突出,社会缺少对老人这一问题的特殊关照。数字时代应主动去考虑为老年人赋能增权,降低数字化使用门槛,设备产品柔和过渡,价格更加亲民,让这一部分群体能够共享数字化红利,对于弥合老年群体与其他群体间现实生活与内心的差异,开拓了“银发经济”,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加强数字化法治化进程的步伐,保障老年群体个人信息安全,提供安全便捷、规避风险的数字使用环境;以体验式在老年群体中推广数字智能技术和知识,让他们体验到智能数字化对生活上的改善,社会群体交往的增加、家庭内部成员链接更加紧密、生活品质与生活感受不断提升,推动数字智能与老年群体生活的深度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