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文化精神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2021-11-27李尚阳
李尚阳
(四川警察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泸州 646000)
“中国文化精神”实际上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魂,具有强大的文化生命力。[1]中国文化精神能够指导大学生如何正确明辨是非,看待成败得失,促其成长,指导大学生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将中国文化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才能发挥其引领作用。中国文化精神中的“天人合一”“崇德尚仁”“自强不息”等核心理念能够引导大学生志存高远,奉献祖国,服务人民。
一、崇德尚仁
“仁”既是指人们内在的心理意识,又是指人所行为的基本准则和道德规范。[2]“仁”以爱人为基本规定,“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成仁”是人生追求的最高价值。主张“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后孟子作了发挥。明言:“仁者爱人。”又把仁与义相统一,“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孟子·告子上》)。主张“居仁由义”“不偏爱人”,并提出“仁”是“仁心”,即“不忍人之心”,是人人所“固有”的天赋德性。
“崇德尚仁”是中国文化精神的核心理念,是中国文化几千年来的优秀传统。中国古代教学科目分类不少,早在先秦时期就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但这种纯知识或技艺的教学并非中国古代教育的终极目的,它通过对受教育者全方位的教育,意在培养德才兼备,不断接近甚至达到“圣人”“君子”等理想品格之人。[3]这种教育理念在中国整个古代社会一直流传下来没有中断,可见中国文化精神对道德的崇尚与对个人德行修养的重视。
同时我们也应当认识到,当今社会,市场经济一方面加强了人们的权利观念和平等意识,提升了人们的竞争观念和自主意识;另一方面,也导致了仅以金钱多寡作为价值判断标准的拜金主义不良社会风气,引发了极端的个人主义和物质享乐主义。加之在当今经济飞速发展与信息爆炸的全球化时代,多元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亦趋频繁,在各式各样的价值观的影响下,大学生不免会受到某些不良价值观潜移默化的影响。正是由于上述种种原因,造成了大学生人生观与价值取向的盲目与混乱。因此,将中国文化精神中“崇德尚仁”的理念不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有助于中国文化自身的发展,也有助于改变我国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过分偏重理论灌输的教育形式,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具有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文化素养的综合性人才。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过分偏重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的教育,而忽视了其思想道德的培育。而中国古代的教育理念,则常以道德教化为中心,并逐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最终达到知行合一。孔子思想的道德观主要体现在仁、义、礼,孔子把“仁”作为人之为人的最高道德原则和标准。孟子则把道德范畴扩展为四种,即仁、义、礼、智,并指出在仁、义、礼、智这四者之中,仁、义最为重要。因为仁、义的基础是孝、悌。重视孝道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对于今天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提倡孝道确实是做人的一个基本道德准则。
注重自身的修养,培养崇高的道德,是中国文化精神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当代大学生应自觉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教育,“崇德尚仁”,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走到今天,离不开千千万万中华儿女良好的道德素质和崇高的人格素养。因此,大力提倡中国文化精神的“崇德尚仁”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其思想道德水平和人文文化素养,有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中国文化精神中的“崇德尚仁”理念,要求大学生从我做起,追求高尚的人格,将自律与自我修养有机结合。所谓正人正己,只有从自身出发,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才能在各种利欲诱惑面前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使命。
二、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的理念,是中国哲学的核心命题之一。儒家哲学思想认为,人们要想达到“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需要经过不断的心性修养与道德实践,且意志坚定、持之以恒,才有可能实现。儒家哲学思想指出,世间万事万物都是有感情的,因为有感情所以相互之间能够达成心灵上的沟通,有了心灵上的沟通则可以达到和谐共生的理想状态。道家哲学思想中也有“天人合一”的理念,而它更多的是代表一种人生所追求的精神境界。只是对道家而言,这种精神境界常常表现为一种人与万物相互观照的艺术境界。[4]
中国文化精神中的“天人合一”理念包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本性等和谐统一的多重意蕴。[5]这其中又以人与社会的和谐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更加突出的现实意义。关于人与社会的和谐方面,儒家思想在这方面表现得尤为积极。人与社会的和谐是一种自我管理行为,但是如果仅凭自我管理而无外在的制度规范,难以确保所有人都能够自觉端正自身行为。因此,“天人合一”的“天”是有一定内涵的,是指制度管理的必然性和强制性,“人”就是自我管理的可能性。虽然道德的教化有利于“人和”,但不同人的道德水平毕竟有别。因此基本的社会道德规范,是每一个社会用来指引和约束公民行为的必要条件。
中国文化精神中“天人合一”的理念,对构建人际交往中的和谐思想极具借鉴意义。随着社会的进步,“天人合一”的思想对建立良好校园人际关系意义重大,然而一些大学生反而对如何与他人交往产生了认识偏差,带来身心上的困扰。主要表现在:第一,交往过程中过分追求理想化人际关系,只能接受对方的优点,不能包容对方的缺点;第二,常以自己的主观意识为中心,以自己的主观标准强硬要求他人,一旦发现不合自己的意愿则出现失望心理,甚至断绝来往;第三,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室友关系淡漠,缺乏同情心,攀比心、妒忌心严重,使得大学生人际交往关系紧张。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因此处理好社会交往关系,加强社交能力运用就显得十分必要。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使大学生更好地认清别人,认识自我,通过与他人交往,不断提升自我,塑造理想的人格。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人际交往培养时,要善于思考和运用中国文化精神中“天人合一”理念,做到人与社会的真正和谐。
古人十分注重与他人交往的方式和方法,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是指要与他人保持良好的关系,但要讲究原则,不能随波逐流。《庄子·庚桑楚》认为“不能容人者,无亲;无亲者,尽人”;《三国志·蜀书·秦宓传》提到要“记人之善,忘人之过”,与人交往时还应懂得感恩,要知恩图报,这是维系和发展人际关系的基本要素。大学生要借鉴古人交往的态度和方法,加强人际关系的培养,待人应有真诚心、宽广的胸怀及友善的态度。对大学生进行人际交往培养时,中国文化精神中“天人合一”的理念有利于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营造团结友爱的校园氛围,培养其健康的人格,使他们在今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发挥所长,从而实现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
三、自强不息
“自强不息”指一种自主自立、勤勉不懈的奋发进取精神。[6]语出《周易·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表现在“进德”上,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完善自己的人格;在“修业”上,就应不畏艰险,“有为于天下”,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周易》认为,君子自强不息,要与时俱进,顺应变化的潮流,《周易·乾卦》说:“终日乾乾,与时偕行”。这里包含有变革、“日新”之义。“自强不息”,要在“自强”,而要自强,就要有“锲而不舍”的坚毅品格,要有“克己”“自胜”的精神,就要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
中国文化精神中的“自强不息”,在儒家追求人生理想的过程中得以充分地展现。孔子与孟子的许多言论均把挫折忧患视为磨练意志、实现理想的必要条件。中国文化精神中的“自强不息”的理念,铸就了中国人百折不挠的民族品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要积极营造弘扬“自强不息”精神的良好校园氛围,教导学生正视挫折,依靠自身的积极进取,不断奋进追逐梦想,遇事胜不骄,败不馁,不断完善、超越自我,做人生的强者。“自强不息”的文化精神,不仅是一种道德境界,更是一种信仰和追求。追求信仰,人才能不畏眼前的困苦挫折而奋发向上,才能无私奉献而毫无怨言。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虽屡经劫难,然而因有这个“自强不息”的民族魂长久的撑持,我们这个民族才能克服无数艰难,在中国大地上奋发图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培养“自强不息”精神,正是和谐地公平地竞争、在和谐中求发展的必要条件。人要立足社会,总得向前发展,让今天的自己相较于昨天而言总有些许的进步。而要发展,首先要完善自己,否则无以自立。完善自己有多种途径,通过欺压掠夺的方式而发展起来的“强”,是建立在别人不幸之上的“强”,社会上这种恃强凌弱的现象越多,人民就愈发产生不满情绪。相反,“自强不息”精神所强调的是“自强”,是通过自身的坚强意志和不懈努力而发起来的“强”,只有这种将侧重点放在与自己过去相比较的“强”,才更有利于和谐发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而言,将这种文化精神付诸教育实践,使大学生都具有“自强不息”的精神,才更利于自身发展,也更利于社会和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促进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帮助大学生解决诸多人生课题。[7]中国文化精神中“自强不息”的理念也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担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社会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个人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一个思想活跃、好奇心强的知识群体,其学识修养是一个社会进步程度的风向标,所以大学生应当具备古今知识分子充满家国情怀的社会责任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在古今中外文明史上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正是因为在中国文化精神“自强不息”理念的持续激励下,不断涌现出感人肺腑的勇担社会责任的伟大英雄事迹。因此,中国文化精神中“自强不息”的理念,对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着重要作用。
四、结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塑造了伟大的精神理念,中国文化精神所弘扬的“崇德尚仁”“天人合一”“自强不息”理念,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提升道德修养水平有着强大的感召力量。这些精神是当代大学生超越自我、成就梦想必不可少的精神,也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不可少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