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分析

2021-11-27毛松鹤

魅力中国 2021年49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阶段育人

毛松鹤

(郑州轨道工程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6)

前言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逐渐遇到了愈来愈多的挑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心理健康上具有一定的差异,如:相较于理工科的学生而言,文科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更低。由于部分高校缺乏完善、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系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及形式具有一定单一性,工作制度及育人体系缺乏一定的完善性,造成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逐渐降低的局面。因此,高校应当积极探索在“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有效开展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策略,从而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的提升发挥一定的促进作用,确保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内容及形式具有一定单一性

在高校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在教育结构中,理论课程教学所占的比例过大,常常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枯燥、乏味之感,继而导致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以及质量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相关人员在对课程进行设计时,并未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心理需求以及发展特点来进行课程编设[1],严重缺乏有效性以及创新性,在这样的形式下,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大部分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常都是以游戏的形式来开展,具有一定的单一性,无法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除此之外,高校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了解以及认知缺乏一定的全面性以及深入性,大多数学生认为只有精神存在问题的人才需要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并且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仅仅只是为了帮助学生获得学分,对于自身的心理状况没有足够清晰的认知,因此,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习时,学习态度不认真、学习过程不严谨,最终导致学生无法熟练掌握人际关系的处理方法以及生活问题、学习问题的处理方法。

(二)工作制度及育人体系缺乏一定的完善性

在高校对自身发展规划进行制定的时候,通常都是将科研工作以及教学工作当作重点,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设计较为匮乏,从而导致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的缺失,与难以使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到学校财力、人力以及物力等资源的支持[2]。现阶段中,部分高校逐渐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引起了重视,但是在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体系建设上的投入依然无法达到理想中的目标,心理健康育人体系以及工作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难以在高校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的构建

(一)构建辅助队伍 确保育人工作的有效性

为了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率及质量得到一定的提升,高校应当积极结合实际情况来构建一支心理健康教育辅助队伍,辅助队伍的组成人员包括:班上的心理委员、辅导员、舍长以及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人员[3]。领导人员在对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的思想教育工作进行制定的时候,应当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必要性以及影响有深刻、正确、全面的认知,在实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时候,应当使心理安全排查工作和心理健康知识的宣讲教育工作有机结合,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结合心理危机预防工作。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舍长以及心理委员是能够和学生产生最近、最多接触的人,应当注意关心班上成员的心理健康情况,当发现有学生心理出现异常以及问题时[4],立即向班级辅导员反映。辅导员在接到相应的反馈信息或者是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之后,应当及时对该生采取适当的心理干预,利用自己所具备的心理健康知识以及疏导方法来对学生进行疏解开导,如问题的严重性以及解决难度较高,辅导员应当立即向专业的心理研究人员或是专家咨询,同时应当及时和学生的家长进行有效的交流以及沟通。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确保学习心理健康信息的掌握及时性以及解决问题的高效性,为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提供一定帮助。

(二)开展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制定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高校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规划时,应当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成长过程、经历、层次、年级以及专业来进行规划设计,制定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为学生提供具有一定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在不同的成长阶段,不同个体的实际发展需求以及心理特点均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所以,高校应当将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中分为四个阶段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第一个阶段:入学适应;第二个阶段,探索阶段;第三个阶段,稳定发展;第四个阶段,就业[5]。在学生刚刚进入大学生活中,与原本的高中阶段相比,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环境、条件以及人际关系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学生原本的心理定式以及技能势必会遭受不同程度的冲击以及影响。在这一阶段中,学生的主要问题是对人际关系的处理以及大学生生活的适应。在此阶段中,高校可以充分发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育作用,让学生在对此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时间观念,重视自身的管理要求,继而对相关的心理调适方法以及心理知识有进一步的理解以及掌握,为学生从高中阶段到大学阶段的适应发挥有效的帮助作用。同时,辅导员应当积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心理特点以及需求来应用一些可行有效的心理教育形式,例如:小组互助、班会以及新生辅导队伍等等,通过这些形式来加快刚入学学生对大学人际交往、学习模式以及生活环境的适应速度,从而促进学生从高中到大学的适应转变。当学生进入探索阶段以及稳定发展阶段时,在这一时期,学生的综合能力、综合素质将会迈入快速发展的通道。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包括:如何形成良好的学习结果、如何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树立正确的学习心态以及学习态度、如何正确对待两性恋爱问题以及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与信念等。因此,高校可以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相应的讲座或是活动,将主题定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及规划、大学学业辅导及规划、两性关系以及信念理想等,通过这些主题教育讲座来促进学生正确恋爱观的形成,让学生学会正确面对恋爱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掌握正确的调试方法[6],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以及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选择勇气。当学生进入就业阶段的时候,学生的压力会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面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抉择,学生难以从学生生活向职业生活顺利过渡。面对这一问题,高校可以结合这一阶段学生的实际心理特点以及需求来开展相应的培训活动,如:模拟职场活动、评估心理活动以及相应的专业技能训练活动等等,通过这些活动来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科学、合理的构建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就业形态,增强学生面对挫折及失败的勇气,勇敢面对未来的一切挑战以及考研,继而促进学生从校园生活向社会生活顺利过渡。

(三)充分发挥第一课堂及课外活动的育人作用

高校应当对相关的文件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解读,明确文件中的要求以及规定,结合文件要求以及学生实际需求来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进行构建,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其进行相应的改进及完善,使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更加丰富多样。在大一新生刚入学的时候,高校应当针对其心理特点及学习特点来开设一门心理学公共必修基础课程,通过此类课程的开设来使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以及心理危机意识得到一定程度的增强,继而使学的心理安全防范意识以及心理承受能力获得有效地提高[7]。同时,高校可以在教学课程中设计相应的调查问卷,根据问卷所反馈的信息来开展一些实用性较强的公共选修课,例如:恋爱婚姻课程、学习方法及技能课程、人际交往课程、生命教育课程以及情绪压力的管理调试课程等等,通过这些公共选修课来促进学生自我认知的增长,学会如何与人交往,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以及个人素养。除此之外,高校不仅应当使心理健康教育第一课程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并且应当积极对其他课程中所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元素进行深入的挖掘及开发,重视教师的责任意识、心理健康意识以及育人意识,要求各个科任教师应当积极对自身所教授课程中的心理健康元素进行全面的挖掘开发,并且使其与教学课程有机融合,从而让学生在大学学习生活中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世界观念以及人生观念,学会爱惜自己的身体、珍惜自己的生命,掌握有效可行的自我保护方法。除此之外,高校应当对自身校园文化氛围的构建引起高度重视,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课外活动,如:社团活动、公益活动等等,以此来促进高校良好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使学生的身心获得愉悦感,继而坚定自己积极向上、健康生活的信念,让学生在大学生活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价值。同时,高校可以积极结合学生的实际心理健康水平来为学生设计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确保活动内容的丰富性以及多样性,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可以积极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方式进行创新,利用一些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新媒体来达到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如:学生使用频率较高的微信、抖音以及微博等等,以此来使宣传渠道得到一定程度的拓展,从而使宣传力度得到有效地增强;定期开展相应的阳光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对高校学生的实际心理情况进行评估分析,及时设计对促进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升有益的活动,如:沙盘游戏活动、增强心理素质活动、文艺体育竞赛活动、心理测验活动、放松训练活动以及团体合作活动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使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更加具有丰富性,从而为学生的大学健康生活创造有利的条件,增强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以及自愈能力。此外,学校可以鼓励学生积极组织成立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社团,在社团中积极展开心理健康培训活动,让社团成员积极帮助身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或者是在周末节假日以及课余时间积极组织开展社团内互帮互助活动,鼓励心理有问题的学生积极加入社团,从而及时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继而为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得以顺利开展,并且获得良好成效,最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质量及效率。

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校学生的心理问题中,较为常见的是焦虑情绪、人际关系以及抑郁倾向。高校应当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引起重视,对现阶段存在的不足及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通过构建辅助队伍,确保育人工作的有效性,开展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学生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发挥第一课堂及课外活动的育人作用,最终使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阶段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