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在颅脑损伤手术中应用效果分析
2021-11-27鲁加波
鲁加波
涟水县人民医院麻醉科,江苏涟水 223400
颅脑损伤多由外力突然打击引起,严重者甚至可 导致死亡,预后差。手术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但由于手术创伤大、出血量大,手术风险高,部分患者会产生严重的负性应激诱导,因此对麻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临床采用的主要麻醉方法是在给患者进行静脉麻醉诱导后,静脉间断或连续注射多种短效的麻醉药物以维持麻醉的效果[1]。该种麻醉方式存在较多的弊端,如可控性较差、患者多次使用药物后会在体内形成蓄积,同时患者的麻醉深度通常也难以有效判断,通常是作为吸入全麻的辅助。该研究选择该院2018年6月—2020年6月颅脑损伤手术患者共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的患者给予静吸复合麻醉,观察组采取全凭静脉麻醉,比较了两种麻醉方法用于颅脑损伤手术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颅脑损伤手术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年龄21~67岁,平均(45.5±2.42)岁;男女各有26例和13例。观察组年龄21~68岁,平均(45.66±2.55)岁;男女各有27例和12例。所有患者均具备颅脑损伤手术指征。排除手术和麻醉禁忌、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合并凝血功能障碍、合并精神疾病、合并恶性肿瘤等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研究经该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术前0.5 h肌注苯巴比妥钠(国药准字H31020501)100.0 mg+阿托品(国药准字H12020382)0.5 mg;以丙泊酚(国药准字H20030114)2.0 mg/kg+芬太尼(国药准字H20123297)3.3μg/kg+咪达唑仑 (国药准字H19990027)0.06 mg/kg进行麻醉诱导。
在机械通气的基础上,观察组采取全凭静脉麻醉。选择TCI靶控输注,丙泊酚维持血药浓度在6.0 mg/L左右,直至手术结束。对照组患者采取静脉吸入复合麻醉,吸入浓度为1.5%的七氟烷(国药准字H2007 0172)。
所有患者均静脉泵注瑞芬太尼 (国药准字H20030197),靶浓度为3.0μg/L。结合松弛肌肉系统,给予阿曲库铵(国药准字H20061298)0.2 mg/kg,静脉注射。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苏醒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拔管时间、麻醉前、手术切皮时、硬脑膜切除时患者平均动脉压和心率、不良反应。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苏醒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拔管时间比较
观察组的苏醒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拔管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苏醒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拔管时间比较[(±s),min]
表1 两组患者苏醒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拔管时间比较[(±s),min]
?
2.2 两组患者麻醉前、手术切皮时、硬脑膜切除时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比较
手术前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切皮时、硬脑膜切除时两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均有所升高,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麻醉前、手术切皮时、硬脑膜切除时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麻醉前、手术切皮时、硬脑膜切除时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比较(±s)
?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6%低于对照组的25.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颅脑损伤是发生在人类颅脑系统的一种疾病,致残率高和病死率高的特点。在手术过程中,麻醉技术的实用价值将直接影响手术质量,应注意麻醉技术的充分优化,同时选择适合患者且安全的技术类型[2]。颅脑手术表现出的特点,致使其麻醉方式也特殊,不仅插管手术、缝合手术、皮肤切开手术和锯骨手术等手术都会给身体带来增强刺激,而且不同手术体位、手术阶段对麻醉的可控性也提出不同要求,适当实施全凭静脉麻醉可达到麻醉效果。在防止心率、平均动脉压异常波动的基础上,建议采取全面安全、严谨的麻醉方法[3]。
研究发现,科学有效的麻醉可以改善患者的生理功能,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对促进颅脑损伤手术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价值[4]。近年来,全凭静脉麻醉形式在临床神经外科手术中得到推广,其中异丙酚是一种理想的静脉麻醉药,具有“诱导快速稳定、新陈代谢快、麻醉深度可灵活调整”的优点。输液后可迅速在体内分布,40 s内即可产生睡眠状态,可控性好[5-6]。从尿液中排出代谢物34~60 min,并能与血浆蛋白高度结合,不易在体内蓄积,安全性高。研究表明,异丙酚对人体许多重要器官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异丙酚与瑞芬太尼联合应用可进一步增强麻醉效果,最大限度地减少应激反应,减轻患者疼痛[7-8]。在该麻醉技术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充分利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可有效控制脑耗氧量、颅内压和脑代谢率,避免对循环系统的损害,达到镇静作用,在缩短拔管睁眼时间、提高心率和平均动脉压的基础上,有助于提高麻醉技术的整体安全性[9-11]。
该研究中,观察组苏醒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拔管时间分别为 (5.19±1.51)、(6.21±0.45)、(10.19±1.01)min,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切皮时平均动脉压和心率 (80.52±7.62)mmHg、(72.12±10.39)次/min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硬脑膜切除时平均动脉压和心率 (78.34±9.45)mmHg、(74.21±10.67)次/min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6%,低于对照组的25.64%(P<0.05)。田佩松[12]的研究显示,全凭静脉组苏醒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拔管时间分别为(6.1±1.1)、(5.2±1.0)、(8.7±2.1)min,明显低于静吸复合组相关指标(P<0.05)。全凭静脉组手术切皮时平均动脉压和心率(95±5)mmHg、(83±79)次/min显著低于静吸复合组(P<0.05);全凭静脉组硬脑膜切除时平均动脉压和心率(94±5)mmHg、(80±7)次/min显著低于静吸复合组(P<0.05);全凭静脉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3%低于静吸复合组的19.6%(P<0.05),和该次研究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全凭静脉麻醉在颅脑损伤手术中应用效果较好,可更好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和加速术后恢复,减少不良反应,安全性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