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介新生态环境下的播音主持教育研究

2021-11-27张新武汉传媒学院

品牌研究 2021年2期
关键词:媒介专业教育

文/张新(武汉传媒学院)

一、媒介新生态环境下的播音主持教育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而言,我国的播音主持教育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学科界定模糊

目前,我国对播音主持专业的界定在教育系统(本科层次、研究生层次)和国家标准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从本科层次来看,播音主持专业最初是新闻传播学中的一个分专业,后来被调至艺术学类,如今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研究生层次来看,播音主持专业最初归属于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后来被归于广播电视语言传播学之下。从国家标准来看,播音主持专业应位于新闻学与传播学下的广播电视学之下。此外,旧的界定并没有因新界定的产生而被摒弃,而是与新的界定共同存在着。例如,新媒体行业迅速兴起后,一些高校为了争夺人才,在新闻与传播学院、文学院、艺术学院等院系中均开设了播音主持这个专业,而这些院系授予学生的学位并不统一,有文学类和艺术类之分。这就导致学生毕业后因受到一些单位质疑而不得不回原高校开具证明,对播音主持教育的发展非常不利。

(二)教育资源较少

在媒介新生态环境下,播音主持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各高校争先恐后地开设了相关专业,但师资力量出现了问题。调查发现,一些高校许多学科的教师都具有硕士、博士学位,而播音主持专业教师普遍为本科生,整体素质不高。还有一些高校演播室较少或播音器材欠缺,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此外,一些高校附近虽有很多媒体资源,但没有被完全利用起来,学生的播音实践需求没有得到充分实现。总之,高校播音主持教育资源紧缺,发展困难。

(三)人才供给失衡

新媒介发展太快,我国播音主持教育还未跟上行业的脚步。目前,此专业的教育理论还不完善,所以教育实践没有得到合理、科学的指导,也就无法与时代对接。这样大大阻碍了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发展,只能为社会输入少量优秀的播音主持人才,与当前播音主持界对高质量人才的大量需求不符。

(四)培养目标落后

不同院系有着各自的培养目标,但他们的总目标是一致的,就是培养出文化底蕴深厚、专业技能过硬的复合型播音主持人。任何事物想要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都要与时代相适应。然而,许多高校在制定播音主持专业的培养目标时并未考虑到时下热门的媒介新生态环境,沿用了传统的教育目标,对播音主持专业的发展和学生的未来就业都极为不利。

(五)课程结构不合理

播音主持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其他专业的没有多大区别。通常情况下,学生在前三年几乎要完成所有基础理论和部分实践活动,最后一年以完成社会实践和毕业论文为主。据调查,这种课程结构下的学习既不能帮助学生很好地掌握播音主持实战技巧,也不能帮助他们找到理想的工作。可见,目前我国播音主持专业的课程设置有待优化。

(六)教学方法滞后

目前,我国多数高校的播音主持教育均采用大课灌输理论知识、小课进行实践操练的方式让学生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的确得到了不少学生的认可,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理论知识课程和实践操练课程是分开进行的,很容易导致理论脱离实践,实践缺乏理论,进而让许多学生在学习时盲目跟从教师,学习积极性不高。

二、媒介新生态环境下的播音主持教育对策

基于以上问题,我国播音主持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

(一)转变教育思想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所以高校在进行播音主持教育前要先确立正确的教育思想。传统的播音主持教育思想认为,播音主持专业的目标就是为广播电视台输送高素质的线上或线下人才。在媒介新生态环境下,高校必须转变原有的教育思想,将目标扩大到全媒体行业。这是因为当今世界是一个广播、电视、网络视频、播客等多种媒体共存的时代,播音主持教育只有彻底改变思想观念,时刻关注信息传播的动向,清楚社会对播音主持人才的需求,才能培养出与时代相适应的专业人才。[1]当然,只有高校转变思想是不够的。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导者,同样需要在思想上有所进步。对此,高校可以通过各种新媒介培训活动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使之认识到当前的播音主持教育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在媒介新生态环境下的播音主持能力。此外,随着新媒介的不断增加,各种综艺节目、短视频、有声小说占据了人们的视野,同时出现了风格多样的播音主持人。这些主持人有很多是非播音专业出身,甚至还有一部分是流量明星。可以说,当前的播音主持界鱼龙混杂,“人人都可做播音主持人”的观念盛行,这使得我国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就业率逐渐下降,而且容易使一些学生认为播音主持人的成功只在于一张姣好的脸庞和一些能够吸引受众眼球的方法,而不在于较高的道德素质和专业技能。这就要求高校正确看待目前播音主持界的“怪象”,认清“快餐文化”必不能持久的事实,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榜样。

(二)改变教学方法

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学生多元的学习需求。对此,高校必须将当下流行的新媒介搬进校园,让学生尽早地接触和熟练地掌握它们,以帮助学生胜任媒介新生态环境下的播音主持工作。这样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一方面,高校可以将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融为一体,促进学生对播音主持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理解,激发其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高校可以在播音主持实训课程中凸显新媒体技术。例如,一些高校要求学生用喜马拉雅、一说、Free Sound、Cool Edit、Adobe Premiere等应用录制、制作节目,并将其导入优酷、西瓜、抖音等视频网站进行传播。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熟悉、掌握了这些新媒体技术的操作步骤和方法,锻炼了实操能力,还提前适应了媒介新生态环境下播音主持的工作流程,提高了社会适应能力。此外,高校也可以将新媒体资源作为课堂教学工具,为学生创造一个多彩的互联网教学环境。例如,高校可以采用慕课、微课、微视频等新媒体教学方式将有关播音主持专业的国家精品课程推送给学生,增长他们的见闻,促进他们与新媒体技术的沟通,从而帮助他们丰富新媒体专业的工作经验。

(三)构建人才新标准

人才标准间接影响了教育的发展方向,所以高校要构建新的人才标准,培养出爱播音、能播音、会播音的复合型人才,从而将播音主持教育事业发扬光大。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防止其成为徒有其表的“花瓶”。

1.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

作为一个信息传播者,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应当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以正面形象活跃在媒介新生态环境下的播音主持舞台上,传播正能量。因此,高校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明意识和社会公德意识,夯实他们的道德思想根基,为播音主持界输送言行一致、品德高尚的人才。

2.培养学生的个性修养

播音主持专业是一门艺术类学科,要求具有一定的个性特征,所以高校要注重培养该专业学生的个性修养,使之为受众输出具有独特魅力的节目。个性修养的培养是一个复杂而长久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高校要注意发掘学生的个体气质,并将其准确地引向新媒体发展的方向,使之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从而引起受众的注意,进而获得持续的关注。

3.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在当今这个时代,任何人都不能脱离团队而独立完成工作任务。因此,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还要有一定的团队合作精神。对此,高校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意识,并帮助他们学会处理团队之间的关系。

例如,高校可以有意识地给学生布置一些需要团队协作才能完成的节目任务,让学生在节目的录制、剪辑和宣传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习惯。这不仅有利于高校平时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还有利于学生未来职业的健康发展。

4.培养学生的新媒介素养

在媒介新生态环境下,新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在认识、使用和解读新媒介信息时所表现出的态度和能力。当前,新媒介不断涌现,新媒介信息繁多且难以规范,极易出现假新闻,而学生长期处于比较单纯的校园环境中,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蛊惑,从而形成错误的思想观念,给自己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或者,由于新媒介信息真假难辨,多数学生也不懂得分析媒介的权威性来判断信息的真伪,从而形成半信半疑的心态,进而阻碍自身获取正确信息能力的提升。因此,高校在播音主持教育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地认知和分析新媒介信息,培养良好的新媒介素养。

5.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想要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争得一席之地,创新能力是不可或缺的。因此,高校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前提下,还要着重培养其创新能力。例如,高校可以利用校园广播台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不断开发新的广播节目,分享给其他同学。为了使更多学生拥有展现自我的机会,高校可以采取轮班换岗的方式每天给其他同学推送新节目。这样的方式不仅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高其自信心,还能增长学生多方面的知识,丰富其阅历。当然,如果学生在创作节目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那么教师要给予一定的帮助,否则会降低学生的创作热情。[2]

6.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

语言素养是播音主持人必备的一项专业修养,包括有声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即兴口语能力。然而,当前许多学校认为,培养播音主持人的语言素养应重点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而忽略了写作能力和即兴口语能力。对此,高校应调整教育方式,平衡能力培养策略,加强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例如,某高校联合其他学校一起举办了校园播音主持大赛,学生根据考题临场发挥,即兴主持节目,考官根据学生的表现给出点评及分数。这样既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台风、口才、应变等方面的能力,又能帮助其找到优势和弱势,从而更好地调整自己,朝着更加优秀的方向发展。

7.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

媒介新生态环境下的播音主持人要有较强的表现能力,才能将枯燥乏味的文字信息转化为生动的音频/视频信息,从而吸引受众的眼球,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因此,高校不能忽视学生表现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课堂中先引入时政热点新闻,然后请几位学生以此为题尽情发挥想象力并将其以自己的方式进行生动演绎,最后对学生的表现做出合理的评价。这样的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关注时事的习惯,还能帮助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有效提升舞台表现力。[3]

(四)强化师资力量

现代教育认为,教师不仅是文化知识的传递者,还是学生人生发展的引导者。因此,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效果,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发展。为此,高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增强师资队伍活力,提高教师的总体水平。具体来说,高校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手段强化播音主持专业的师资力量。

1.引进高水平教师

科学合理的师资结构对教育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研究发现,相对于只具备专业理论基础的教师,学生更喜欢既有文学基础又有一线工作经验的教师。因此,播音主持专业想要持久发展,就要对引进的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2.鼓励教师进修

时代在不断进步,知识在不断变化,传授知识的教师也应不断学习新鲜知识,提升自身素养。故步自封的学习不仅不能起到促进作用,还可能引起相反的效果。因此,高校应鼓励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师走出校门,多向其他学校优秀的教师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3.促进师生互动

没有师生互动的教学毫无生气,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还有碍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对此,高校应不断为师生创造互动的机会(如师生同台播音比赛),增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以促进教师的长远发展。[4]

猜你喜欢

媒介专业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部分专业介绍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书,最优雅的媒介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