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资助框架下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构建研究

2021-11-27邝献有

普洱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贫困生资助困难

邝献有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 海洋与生化工程学院,福建 福清350300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是保障家庭经济有困难的学生在校期间安心学习、愉快生活和接受完善高等教育以及促进教育公平的基础。但目前高校的精准资助体系,还存在着一些欠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工作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1]。目前,在我国大多数高校针对家庭经济有困难的学生,在经济资助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套有效的体系。但也应看到,高校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不仅是为了解决其温饱问题和经济问题,还要在其成长和成才方面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在当前政策还不太完善,力度还在不断加大的状态下,精准资助就成了解决当前贫困生的主要措施。

一、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体系分析

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把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各级党组织和政府不但高度重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而且,还在不断完善高校学生资助制度。

(一)中央针对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体系

2007年5月,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决定从2007年秋季学期开学起,建立健全我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新资助政策体系建立后,国家在高等教育阶段基本建立起国家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师范生免费教育、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学费减免和“绿色通道”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2]。此外,新资助政策要求各高校必须从事业收入中足额提取4-6%的经费用于校内各项资助措施的开支。

国家财政部、教育部、中国人民银行、银监联合会在2017年5月共同颁布了《关于进一步落实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政策的通知》(财 科 教〔2017〕21号)。在通知中明确指出:进一步加强和提高精准资助的程度,精准资助是高校提高资助家庭经济贫困生的首先要任务,也是当前高校资助工作的基础和努力发展的方向[3]。

(二)地方政府针对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体系

为响应和落实党中央的号召和指示,各级政府都立足本地实际,根据本省市经济运行状态和在校大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实际状态,制定了和本地实际情况相匹配的政策。例如,河南省政府在2017年3月颁《关于抓紧落实教育部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有关情况的通知》(豫资2017 17号),就针对本地的实际加强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根据《“十二五”河南学生资助发展报告》的数据显示,在十二五期间,河南省针对省内各个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达到了1000万余人次,累计投入资助金额150亿元[4]。在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上,各级政府当做首要任务来抓,但随着高校招生力度的加大,各级政府针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任重而道远。

二、精准资助框架下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构建存在的问题

(一)资助理念滞后方面的问题分析

目前,高校在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理念方面,主要是以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为基本手段。资助形式的简单、资助理念的滞后,造成了学生个性化的需求没有得到重视和满足,从而使得学生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形势。这样的资助,虽然,可以让学生完成学业,但在今后的个性发展、职业规划、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方面,是个空白。所以,在精准资助框架下,重新构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资助资金落实方面的问题分析

目前,高校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方面,采用的是学生填写家庭经济状况一览表和提供由学生家庭驻地居委会或者村委会的证明。以此凭证认定学生是否符合资助条件。这样的认定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帮组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度过学生和生活费的经济困难。但也应看到,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由于经济的原因,和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学生相比较,还存在着发展不全面、在部分课程或者社会能力方面存在着短板的问题。这些问题会严重的影响到学生将来的就业以及个人发展。

当前高校在资助资金落实时,还是十几年一贯制的奖学金、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困难补助等资助模式,注重了表层的宏观方向,而针对学生个人事业目标和规划的精准资助,没有足够的重视,从而让资助体系没有发挥出最大的功效[5]。尤其是在贫困家庭学生心理障碍的疏导方面,更是当前的资助的弱项。因此,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不仅会影响到学生今后的职业规划的发展,就是在三观的树立和人生道路的确立方面,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资助资金效率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

首先是缺乏充足的资金。目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越来越多,高校在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时,显得捉襟见肘。所以,只有在资助方面具备充足的资金投入,才能实施完善的资助计划。但目前部分高校,资助资金完全依赖国家的投入,学校投入很少,而社会资助、个人资助的渠道很薄弱。

其次是部分高校在资助方面没有建立专门的资助机构,或者建立起机构却没设置专业的人员。当前,部分学校的资助计划是由一些行政部门和行政部门的人员兼任,本身并没有专门的机构和专业的人员去进行和跟踪计划的实施。这样,由于资助队伍的专业水平偏弱和因为其他工作的繁重,导致资助精准度低下。

三、精准资助框架下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构建的对策分析

(一)确立精准资助的理念,提高精准资助的思想认识

精准资助是资助工作的新使命。当前高校资助工作的重点是:在精准资助的框架下,资助育人。所谓资助育人就是要以扎实的资助工作为基础,培养受助学生的科学精神、思想品德、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引导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实现成长成才。高校资助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抓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核心,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由此,达到精准育人的理想目标[6]。

(二)建立精准资助体系,提高资金落实效率

建立精准资助体系,就是在传统的资助体系内,加强学生个人职业规划和前途发展的内容,让资助体系在完成学费、生活费的基础上,完善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的职业规划和社会适应、应变能力,从精准资助的整体系统内提高资金落实的实用率、有效率。首先,要针对性的制定精准资助计划,准确的了解学生的所需所求。这就需要具有专业资助知识和资助经验的工作人员,全身心的投入这项工作,深入到学生中间,真实、有效的调查学生现状,在那个方面存在的资助的可能。其次,针对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产生心理阴影的高校生,可建立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工作室,聘请专业知识和经验丰富的教师,对这些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据调查发现,家庭经济困难的高校生,在心理方面一般具有着心理自卑,人际关系较差等方面的问题,换言之,就是缺乏应有的自信心和不会处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而这两方面的问题,都会严重影响到学生今后的人生道路。所以,心理疏导就要针对这两个方面进行有目标的疏导。从而使得在精准资助框架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更加充实和完善,也使得精准资助的效果,不但能满足当前学生的物质需求,更能让学生在精神方面,也得到满足,为成为社会注意建设的有用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在精准资助的体系内,提高资助资金的实效保障

在精准资助的体系内,提高资助资金的实效保障,就是要以充足的资助金做保障,构建出扎实的保障体系。首先,要在国家和政府投入的基础上,加大吸引和拓展社会资金的渠道,让更多的社会资金参与到精准资助体系内。其次,加强资助队伍的专业化的程度,成立专门的资助机构,建立高效率的精准资助信息平台,为精准资助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其三,为提高资助资金的实效保障,还要有针对性、有计划的的开展定期资助工作评估和信息反馈,根据评估的结果和信息反馈的内容,有效的落实完善资助工作,从而为提高资助资金的实效保障率,让资助工作在精准的框架内,发挥出最大的功效。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精准资助框架下构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就是要改变和打破传统的资助模式,在确立精准资助的理念,提高精准资助的思想认识、建立精准资助的体系,提高资金落实的效率,在精准资助的体系内,提高资助资金的实效保障。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将培养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面发展作为精准资助工作的目标,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不但要在学费、生活费上受到资助,而且在职业规划、学业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加强等方面同样得到资助。让受助学生在顺利完成学业的同时,为受资助的贫困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人才、合格人才、栋梁之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贫困生资助困难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贫困生的隐私与尊严亦当细心呵护
上海大幅修订《专利资助办法》
高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策
选择困难症
黑龙江省启动2017年专利资助资金申报工作
教育部发布《2016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
大学用话费查“装穷”贫困生月超150元取消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