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艺术在播音主持创作中的融合与运用
2021-11-27李歌朗
李歌朗
阜阳师范大学,安徽 阜阳236000
从艺术性的角度来看,表演与播音主持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都需要精神与情感的全情投入。相比较来看,表演艺术的内容更加丰富,而对于播音主持而言,表演只承担着工具性价值,为主持人利用表情、动作等传递信息提供助力,实现信息的深化表达,并通过情感传递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主持人对声音、语言、表情和动作的调整,本质上属于表演的外在表现,而其深层内涵则是通过语调与表情的变化实现的情感传递。
一、播音主持的表演艺术解读
(一)播音主持的表演理念
主持人与演员的职业定位极为接近,许多演员的个人档案中都会有主持人的身份,而很多主持人也参与影视剧的演出,这种双重身份的特性,使得主持人与演员在市场层面上存在互通之处。然而,从艺术性的角度来看,主持人与演员的专业能力与艺术行为并不全然相同。主持人需要以广播电视传媒为载体,利用语言进行信息的传播,属于创作型活动。而演员则需要扮演某一特定角色,利用个人的表演能力进入忘我的表演境界,从而完成对角色形象的塑造。近年来,如王刚、曹颖、何炅等成功的两栖案例,使很多人认为主持人需要表演能力,甚至很多演员更适合做主持人。但也有人认为播音主持并非影视剧,需要真实的展现自我,而表演会为播音主持带来一定虚假因素。正如我国播音界泰斗张颂在《播音与主持艺术论》中提出的,播音主持是以广播电视传媒为载体,以播音主持艺术为方法,以语言创作为特征,这三点都具备现实性特点[1]。虽主持与表演两栖案例确实存在,但案例本身的质量并不足以佐证播音主持与表演能完全交融。举例而言,CCTV-6的《光影星播客》栏目每期都会请演员担任主持工作,但鲜有出色的主持片段,大多数具有表演才华的演员在播音主持时语调平淡,缺乏情感,与在片场的表现相去甚远。由此可见,虽然主持人与演员的职业定位有一定相似之处,但从专业内容的角度来看是截然不同的。其互通之处在于,主持人实际上也是与影视剧角色相似的特定角色,需要主持人进入角色之中,在假定的时空范畴内与观众交流。而不同之处在于,主持人的特定角色与影视剧角色存在一定差异,与广大受众的交流必须建立在真实性的基础上。
播音主持是一种有别于表演的艺术理念,虽然在镜头前表现的是生活化内容,但必须通过艺术化的提炼,向观众展示最好的言谈举止。从表演艺术的理论来看,表演能够为交流行为提供特殊的阐释性框架,这种交流实际上是从特殊语境背景中提取主题,并交由观众进行评判的过程。借助表演艺术能够引发观众对表演者的高度关注。在播音主持过程中合理的应用表演技巧,能够在突出播音主持美观性的同时,增强主持人本身的关注度。
(二)播音主持的形体语言艺术
表演能力是播音主持内在素养的体现,而形体气质则是主持人的外在体现,两者相互融合,共同作为衡量播音主持素养的评价标准。相关研究显示,信息传递只有7%是通过文字进行传播,38%是通过包括语调在内的声音进行传播,其余的55%则是包含形体在内的无声渠道进行传播。从信息接收的角度来看,听觉所获取的信息不过11%,有80%以上的信息都是通过视觉获得的,可见,形体气质会显著影响主持人的信息传递功效。依托于电视媒体的播音主持,本身就是与观众进行审美交流的过程。得体的装扮、优雅的行为举止能够加深观众对主持人的信任感,从而让观众更好的理解主持人所传递的信息。形体艺术不仅包括身体动作,还包括表情等多种要素。形体训练的根本目的,在于让主持人在播音主持中,能够借助肢体和表情进行信息的传递,强化主持人的舞台表现力与控制力。从主持人的角度来看,其承担的责任并不仅仅局限于完成信息的传递,还需要向观众合理的展示自己的交流方式。从观众的角度来看,主持人的形体语言会成为对主持人评价的标杆,其表述方式、表述技巧、交流能力都会影响观众对主持人的评价。目前,我国各大高校尚未建立体态语言等综合训练课程。
二、表演艺术与播音主持的共性
(一)同样以情感为艺术创作基础
情感是艺术创作的先决条件,根据内心情感才能采用艺术手法完成艺术创作。主持人是节目作者与观众沟通的桥梁,承担了将节目作者环节构思与台词内容向观众表达的职能。表演与播音主持实际上也归属于艺术范畴之内,主持人在节目的主持工作中也必须饱含丰富的情感,才能使观众得到审美与情感体验的同时,达到节目想要所要传达的内容。电视节目所要表现的并非节目创作者或导演的个人情感,而是以主持人为中介渠道,由观众所产生的共通情感,这种情感本质上是移情的表现[2]。此外,表演与播音主持所需的情感有一定不同,主要表现在表演需要进行更为大胆的突破,而播音主持则需要含蓄内敛,做好情绪与行为举止的控制。
(二)充分利用声音与动作等表现形式
声音和动作是播音主持创作中所运用的主要手段。从声音层面上来看,影视剧表演中演员需要按照作品所营造的情感氛围,用富有感情的方式完成台词的表达。在表演过程中,演员真实的进行情感表现,才能避免台词生硬、无感染力等问题。同样的,对于播音主持而言,需要借助串词的方式,对节目各环节进行展示、连接与过渡,对语言的运用需要符合节目策划内容以及节目要实现的目的。从动作层面上,演员不仅需要通过台词进行外在表达,还需要通过动作和表情来表现内在情感,从而强化戏剧冲突。台词功底只是衡量演员演技的一个标准,更为主要的是包括眼神在内的表情和能够体现角色心理与情感的细微动作。主持人在表演时需要围绕着身份特点,实现主持人身份与个人身份的灵活切换,即能够切入到主持人身份中,感受其精神世界,也应脱离于主持人的身份约束,以其现实性的思考对播音主持创作进行掌控,从而确保播音主持向正确方向发展。
(三)对专业能力与素养要求较高
表演与播音主持需要的能力并不局限于其专业本身,作为公开露面的职业,表演与播音主持的要求既体现在专业能力上,还体现在包括文学素养在内的综合素质上。情感、声音与动作是专业能力的表现,专业能力过硬能够灵活应用这些表现因素,但综合素质表现在感受能力、灵活应变能力和抗压能力等方面。纵观当前优秀的主持与表演两栖艺人,往往在具备扎实专业能力的同时,也拥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阅读经验。
三、播音主持中表演艺术的应用
(一)播音主持中表演艺术的适度融入
首先,表演艺术在播音主持的应用应注重对时机的把控。表演元素的过多融入会导致播音主持的连续性断裂,且影响观众的观看体验。主持人的工作是活跃氛围和逐步推进各环节内容的展开,在这一过程中主持人应对时机进行适当的把控。如在《金星秀》中,主持人金星用表情、动作等表演技巧,将舞台解离出一个特定场景,还原了与空姐的对话场景。但应用表演技巧并不意味着直接进行表演,而是通过技巧对节目进行铺垫,使这一段对话场景没有因直接表演而产生的突兀与偏差感。
其次,适当应用表演艺术,避免影响正常的播音主持工作。表演是播音主持工作中的辅助工具,应用表演技巧虽然能够更好的营造现场氛围,但过度使用会降低观众对播音主持的情感体验。因此,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和控制,避免对主持工作喧宾夺主。由著名演员王刚主持的《王刚讲故事》栏目,只是简单的运用表情和肢体语言对故事进行讲解和分析,并没有利用过多的表演占据观众思考故事的空间,产生了很好的主持效果[3]。
(二)优化表演内容设置
表演艺术应用于播音主持中,需要设置契合节目主题的表演内容,避免表演与主持脱节。播音主持中对于如何运用表演技巧并没有明确规定,表演技巧既可以体现出自然随意的特性,也可以以幽默表演刻意的营造良好现场氛围。但无论如何运用表演技巧,都要与播音主持本身的内容相符。如擅长舞蹈的主持人可以通过舞蹈调动现场氛围,但也需要音乐、灯光的配合,才能发挥舞蹈表演的作用。此外,需要对表演内容进行优化创新。主持人可以进行一些自己不擅长的表演,这种表演的目的是敞开心扉的拉近主持人与观众的距离,激发观众的表达欲望并进一步与观众进行互动,消解台上台下的心理差异。
(三)表演中融入情感元素
引发观众共鸣、实现情感传递是播音主持的工作重心之一,而实现观众情感共鸣的前提,是主持人自身对讲述的内容有情感共鸣。《感动中国》节目主持人敬一丹在介绍人物事迹时往往饱含深情,虽然没有什么华丽语言用于渲染,却以其眼含热泪的形象使观众感受到其对故事主人公的敬意。可见,表演艺术在播音主持的应用,应避免刻意的宣泄和修饰情感,从而表现出自身的真实情感。此外,主持人在表演之前应多从观众的角度思考自己表演与主持的目的,分析表演可能带来的节目效果以其可能产生的问题。如《实话实说》的主持人崔永元在主持时,面对一些热点问题并不会选择回避,而是鞭辟入里的对问题进行分析,解答观众所密切关注的问题,使得该栏目成为我国电视节目的成功典范[4]。
(四)完善播音主持中表演的教育模式
在播音主持人培养中通常会采取开放性、表演性的教学模式,发音训练、语言表达等内容皆在舞台上进行。在这种培养模式下,教育、考试与表演本身进行了融合,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播音主持实践能力,而学生对这种学习模式也会产生兴奋感与紧张感。其优势在于:第一,能使表演与形体两门辅助学科与播音主持学科相融合,并进行跨学科式测验。多学科的整合解决了过去封闭式教学中,学科相互独立、缺乏整体把控的弊端。第二,多学科综合能力考验学生策划与团队协作能力。这种测验常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设计播音主持表演形式,并利用更直观的方式展示考察内容。
四、结语
无论是中央电台、地方电台还是其他媒体,都需要播音主持人员具有很强的策划与团队协作能力。主持人的专业能力只是影响节目主持成功与否的因素之一,而节目的策划影响力度在主持人专业能力之上。优秀的节目策划需要团队的充分合作,通过发挥创新思维提升节目的策划效果,这种测验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整合,为后续播音主持实践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