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喧哗与骚动》中的人物特征分析

2021-11-27付本静

普洱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意识流凯蒂感官

付本静

皖西学院,安徽 六安237012

《喧哗与骚动》中蕴含着大量的象征、符号、隐喻等艺术技法,能够通过人物塑造的方式,呈现出不同角色的精神世界和思想观念,使其通过特定人物的展现与描述,再现美国贵族阶层的荒诞与破败。虽然《喧哗与骚动》属于意识流小说,但该作品以人物的精神世界为依托,并没有局限在角色塑造、精神分析及意识流动等层面上,而是将意识流的创作技法与传统小说的创作手段相互融合,以传统小说的叙事结构为架构,填入或渗透角色的精神分析、意识流动、心理变化。因此,相较于其它同流派小说,《喧哗与骚动》更易于理解。郁达夫曾在相关文章中指出,要深入理解并认识《喧哗与骚动》,必须从人物形象的角度出发,因为整部小说都围绕着角色的意识流动而展开的,作者的叙事逻辑并非情节的外在逻辑,而是人物的精神逻辑、情感逻辑及主题逻辑,唯有明确人物形象及角色的意识形态、精神模态及心理亚态,才能真正地明确小说的主题意蕴、批判内涵及思想哲理。

一、《喧哗与骚动》的情节概述

《喧哗与骚动》是美国著名作家福克纳的代表作,1929年出版发行,小说讲述的是美国没落贵族康普生的家庭悲剧,通过一个家庭的兴衰沉浮,揭示美国贵族阶层的破败与腐朽,进而彰示出作者对南方贵族奢靡、麻木、冷漠的痛恨。老康普生嗜酒成性、游手好闲,妻子又怨天尤人、自私冷漠,长子昆丁虽然积极上进,但思想刻板守旧,只因凯迪太过风流,辱没了家族的名誉,便痛下杀手。次子杰生则冷酷贪婪,对穷人悲惨的生活麻木不仁。小儿子班吉只有3岁儿童的智商。小说通过老康普生三个儿子的心理独白,围绕小女儿的堕落展开,并由女佣对三部分的故事进行补充与完善,以此呈现出美国南方社会的真实面貌[1]。《喧哗与骚动》属于多视角作品,视角与视角又存在明显的时空跳跃、穿插及补充,使得故事情节变得朴素迷离。但整体故事都是以内心独白的方式展开的,通过“主观化”的叙事视角刻画人物的外在形象,随后利用内心独白及精神分析的方式,诠释角色的精神内涵,将其内在的、潜隐的内心世界赤裸裸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喧哗与骚动》并没有完整的时空线索,但在情节叙述和意识流动上却有较为顺畅的衔接。个别的情节、矛盾、冲突能够通过内心独白、精神流动的方式展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在意识流动的过程中,挖掘并探索隐藏的情节信息及人物信息。

二、西方意识流小说的文体特征

意识流原属心理学术语,是美国心理学家、哲学家詹姆士提出的心理学理论,他指出意识并非片段的连接,而是处于循序渐进的流动状态的,所以也可称之为“思想流”或“意识流”[2]。随后英国作家辛克莱将该理论应用到小说创作中,并掀起了新的文学创作浪潮。首先,是打破小说原有的表达方式,直接叙述角色的意识流动过程,以此塑造角色、组织篇章。也可打破固有的时空边界,通过立体化的描写手法,提升文体的集聚性和浓缩性。在文体特征层面上,意识流小说能够打破传统的时间限制,以心理时间来构思全篇,从而消除外部时间的桎梏,因此在叙事方式上又可划分为预见时序、闪回时序、颠倒时序、循环时序等。其次,是意识描写。该流派的小说着重表现角色的意识活动,诠释角色的种种感受,从而挖掘其深层的内心世界和灵魂渴求,因此非理性、无逻辑、动态性是其显著的描写特征。在具体的描写上,则采用潜意识和表意识描写两种方法,通常体现为意识流语言、意识迁移、自由联想、内心独白等描写手段。福克纳曾说过,人能够意识到的所有话语、画面、声音都属于感官层面的,而只有“感受”才能真正地体现并呈现出角色的潜意识。最后,是以心系事、以心系人。该派作者普遍以表达角色心灵、意识、心理、精神为主,很少描写角色的外在特征,通过取消或淡化情节,将外在世界尽量的缩小化、努力使小说成为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媒介。但意识流小说的情节结构更加丰富,以《喧哗与骚动》为例,该小说结合了传统小说的组织结构,使感觉印象与现实情境充分地交织起来,使人物的内心世界更加真实,进而极大限度地提升了小说的艺术价值和文学价值。

三、班吉在《喧嚣与骚动》中的叙事价值

根据意识流小说的文体特征能够发现,《喧哗与骚动》主要是以交叉式、立体化的叙述维度来塑造不同角色形象。其中立体化叙事维度主要指其他角色对特定角色的感官印象、心理感受及角色自身的精神分析、心理探索、意识流动。在内外两个维度的描述和刻画的基础上,角色形象便呈现出鲜明的“落差感”,这种有利于读者挖掘和探索角色的精神世界和意识形态,使小说的主题意蕴得到多个层面的展现和彰显。相较于老康普生、长子、次子、妹妹凯蒂等人物形象,傻子班级的人物形象更加复杂、更加深邃,内外维度的刻画也更加突出、更加完美,能够帮助作者去除“其他角色包裹在内外意识”中的虚伪。通读《喧哗与骚动》能够鲜明地发现,昆丁、杰生的外在性格能够通过不同视角的叙述,清晰地呈现出来,并在自由联想、角色独白、精神分析、意识流动等手法的加持下,让读者更深入地明确角色的内在性格。这种自由联想、角色独白、精神分析等手法只能揭示出角色的表层意识,使角色的真实性格难以得到彰显。譬如在昆丁杀害妹妹凯蒂后的第三天,内心独白则将读者引向凯蒂伤风败俗、败坏门风的一面,然而对自己的罪恶或过错却没有丝毫的愧疚。读者难以从意识的层面上探析昆丁的真实性格,只能通过外在环境描写及角色思想、情感上的反应,来探索其深层的潜意识特征。弗洛伊德曾指出,人物的潜意识不仅表现在对物质世界的感官及感受上,更表现在具体的肢体细节和神情细节上,只有抓住这种细节才能有效地探索到角色的无意识世界。因此,福克纳设置傻子班吉的形象有利于其它角色潜意识世界的挖掘和解读。倩倩(2019)认为,人的感官印象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从而影响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及理解,譬如对亲近的或崇拜的人会产生“完美”的印象,会忽略到特定的细节,进而影响作者到对肢体细节的真实呈现。而傻子班吉内心单纯,在多视角叙述中,能够不加任何情感色彩及利益色彩地呈现角色的潜意识行为[3]。

四、《喧哗与骚动》的人物特征分析

(一)《喧嚣与骚动》中班吉的象征化特征

班吉的表层特征主要指外在特征,即外在形象。在小说叙事的过程中,人们能够发现班吉智商只停留在3岁阶段、理性思维完全丧失,促使班吉的逻辑思维混乱不堪,经常将现在、过去及童年的事情混淆在一起。然而在他的脑海中多个形象、多幅场景的同时出现,能够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和认识故事、分析其他角色形象,使读者更准确、更清晰地认识其他人物的性格特征。文中曾出现过很多班吉的情感及感官描写,由于丧失了理性思考的能力,使他的感受和意识停留在感官描写上,以此在他的独白描写上,会存在着诸多的感官性描写,很少能看到抽象的词汇。这种象征性感官描写也体现在对其他人物的描写上,如在班吉的印象中,老康普生有“雨水”的味道,而昆丁也有这种味道,在昆丁自杀后不久,老康普生也离开了人世,这种命运的重叠与叠加,使得雨水成为“厄运”的象征,

(二)《喧嚣与骚动》中昆丁的矛盾化特征

昆丁是老康普生的长子,凯蒂的兄长,与凯蒂感情较好,甚至表示自己爱上了艾迪。然而他过度地重视凯蒂,致使他对凯蒂的爱变得扭曲、虚假,过分地看重凯蒂的贞操及家族的荣耀。虽然在杰森的眼里,昆丁严厉、冷酷、与父亲拥有相同的价值理念,是康普生家族真正的继承者。但在女佣的眼里,昆丁只是个女权主义的伪道士。而在班吉看来,昆丁只是变得不爱笑了,更加爱护凯蒂罢了,似乎还在憎恨所有亲近凯蒂的男人。在表层层面上,昆丁的形象一直是负面的,只有在班吉的视角里才有所缓解,但通过他的内心独白,人们能够发现他残忍的表象后,还隐藏着悔恨、憎恶、忏悔等情感。在心理学层面上,这种反复的憎恨和咒骂正是人物内心空虚、悔恨的体现,是掩盖内心忏悔及愧疚的具体表征。

(三)《喧嚣与骚动》中杰生的厌世性特征

杰生顺应美国社会的发展潮流,成为典型的利己主义拥护者,他不断地算计别人。他恨凯蒂,他把对凯蒂的恨转嫁到她的女儿小昆丁身上,百般虐待小昆丁,私吞小昆丁的赡养费。与此同时杰生也是典型的父权主义者,他没有爱、他憎恨凯蒂,憎恨所有伤害到的他人,甚至想让这个社会上的所有人都“死去”,但这种憎恨并没有在“表象维度上”得以彰显。在内心独白层面,人们能够发现这种“恨”、这种“厌世”情感,以及他“恨”的渊源。在班吉的感官化描写中,我们能觉察到杰生所受到的伤害,譬如凯蒂使杰生丢掉银行的工作时,班吉眼里的杰生变得孤独、可怜,好像需要有个人在他身边陪着。这种孤独感和失落感则是杰生所有潜意识的外向化表征,也是他厌世情结的根源[4]。

(四)《喧嚣与骚动》中凯蒂的堕落化特征

凯蒂是贯穿整部《喧嚣与骚动》的核心人物,是所有角色行为、矛盾及冲突的枢纽,每个人的行为都和凯蒂紧密相关。通常来讲,在美国南北时期的文学作品中,南方妇女通常被描绘成“圣女”的形象,这也是康普生家族固有的观念。但凯蒂却突破常规,没有遵循规矩诸多、高傲古板的旧式礼教,没有成为典型的南方淑女,而是在风流堕落的过程中,成为浪荡的风流女子。虽然凯蒂拥有较强的反叛精神,能够痛批没落贵族的残忍与冷酷,但在封建枷锁及南方贵族固有的行为理念下,她最终成为了牺牲品。小说虽然没有刻画凯蒂的内心独白,但通过其他角色的情感和视角,能够对凯蒂的外在性格有具体的了解,她的放荡、她的堕落,都源于对父权主义的反叛。

五、结语

《喧嚣与骚动》中的人物塑造匠心独运,班吉在小说中的形象塑造和独白举足轻重,他的价值和作用重点体现在角色的潜意识揭露、外化手法标识及情节叙事等层面上。抓住班吉的角色特征及形象,能够充分而准确地理清小说的情节脉络,明确不同角色的性格特征及特点。尤其在主题意蕴层面上,通过班吉的颠倒时序式、杂糅过去、未来、现在式的意识流描写,能够帮助读者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地理解小说的批判性主题,使小说的艺术价值和文学价值得以彰显,深化了该小说的思想哲理。

猜你喜欢

意识流凯蒂感官
中国古代“飞翔”意象审美意识流变史建构
美好的奇迹
感官训练纸模
当边缘遇上意识流——写在吕红《美国情人》发表十周年之际
感官训练纸膜
论张爱玲《金锁记》的思想艺术
《喧哗与骚动》中首章非线性叙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