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少数民族居民健康素养研究进展

2021-11-27马莹莹李丽娟尹春蕾贾乘一

普洱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居民水平

马莹莹,李丽娟,尹春蕾,贾乘一,张 倩

1.3.4.5.大理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云南 大理671000;2.大理大学澜湄人类健康研究中心,云南 大理671000

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调查始于2008年,自2008年至今,这期间调查内容经过几次修改,调查对象也逐渐体现多样化的特点。从2019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报告中可知[1],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24.60%,与2008年的6.48%相比[2],12年间我国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提升了18.12个百分点,素养调查中的各部分素养水平也均有大幅度增长,其中健康知识与理念方面的增长幅度最大。同时也有研究显示健康素养水平的高低与职业、文化程度、年龄、性别、收入等有关[3]。近年来,我国对国民健康方面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涌现了大量的相关研究,但是以少数民族居民为对象的健康素养类研究较少。中国做为一个人口大国,从多民族这一特性来看,少数民族群体既是其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多元化文明的特点之一。在2030年实现全民健康的大背景下[4],少数民族居民的健康也显得尤为重要,少数民族居民的健康素养自然也成为重点研究的对象之一。本文将通过对国内已正式发表的以少数民族居民为研究对象的健康素养文章进行梳理,进而展开综述,以便为少数民族居民健康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一、健康素养概念

(一)国际上有关健康素养的界定

健康素养最初的概念提出者Simonds,在1974年的国际健康教育大会上将健康素养这一词定义为个人获取、理解、应用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做出正确决策,以达到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5]。而在24年后,世界卫生组织又将其定义为是一种认知和社会技能,这些认知和技能使个体有动机和能力获得、理解、利用信息,从而促进和维持自身健康[6]。健康素养正式走进大众的视野及发展始于美国医学研究院在2004年中对健康素养缺乏和不良健康状况二者关系的汇报[7]。UBC健康促进研究所和UVIC社区健康促进研究所通过对不同人群健康素养的调查,在2006年将健康素养定义为人们为了促进和维持良好健康状态,在其生命历程中,根据自己所处的不同健康环境条件的要求,所拥有的获取、理解、甄别和传播健康信息能力的程度[8]。这项调查对健康素养概念的界定与WHO对健康素养的定义相似,核心均为利用健康信息来促进自身健康。

(二)我国对健康素养的界定

我国的健康素养研究始于2005年,由于当时我国还未出现明确的健康素养概念,其内容主要为对国外健康素养研究的综述,则健康素养的概念由此引入国内[9]。我国将健康素养解释为个体获取和理解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判断和决定,以维持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这与2010年美国对健康素养下的定义相同,且大体上与WHO的定义保持一致[10]。根据最新版《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2015版)》中对健康素养的分类可知,健康素养整体分为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三大类,而按健康知识又可分为安全与急救知识、科学健康观知识、健康信息知识、基本医疗知识、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慢性病防治知识六类[11]。

二、我国少数民族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概述

通过查阅我国居民健康素养历年的调查报告可知,这些调查报告中均未体现以民族为分组的健康素养水平结果,只有通过查阅各省市自治区对当地居民或少数民族居民的调查来进行分析,而以民族为单位进行某一少数民族居民健康素养的研究极少。研究少数民族健康素养水平较多的省份分别是云南省、贵州省、甘肃省、四川省、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这些省份地处在我国西部及边疆地区,在地区分布上符合我国少数民族聚集的区域特点。我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结果显示农村低于城市,西部低于东部[2]。结合我国少数民族所在的区域可知,少数民族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较低。

四川省2013年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报告显示,少数民族健康素养水平为6.1%,而当地汉族健康素养水平是其少数民族的1.37倍[12]。甘肃省2016年少数民族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仅为1.4%,远低于当年全国水平10.25%,其中基本知识和理念与慢性病防治水平较低[13]。2017年贵州省少数民族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7.1%,其中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与慢性病防治水平最低,而重庆市土家族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5.18%,基本技能和慢性病防治是最为薄弱的环节[14,15]。2018年新疆省克州地区柯尔克孜族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4.76%,和田地区维吾尔族居民的健康素养为5.3%,均约为全国水平的四分之一[16,17]。2019年云南省少数民族居民整体健康水平为12.21%,该结果不仅低于我国农村地区健康素养水平还低于西部地区健康素养水平,其中基本技能和慢性病防治知识类素养水平最低,分别为10.32%和12.53%远低于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21.43%和22.73%[18]。我国各年对少数民族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调查显示,少数民族健康素养水平均低于全国水平,且慢性病防治知识素养水平最低。值得注意的是从全国范围来看,居民整体的基本技能水平低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水平,反观少数民族群体的健康素养水平,情况多数与之相反,这可能与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环境和人口学特征有关。

三、影响少数民族健康素养水平的因素

(一)年龄

年龄对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十分显著,全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报告的研究结果表明年龄的增加会使健康素养水平呈下降趋势,而且不仅是整体水平降低,知识、行为、技能等各方面都会随之降低[19]。在少数民族中此现象也尤为明显,如重庆市土家族、新疆以及云南省少数民族,成年组中年龄与健康素养的水平呈反比,但是从年龄的整体分布上来看,土家族和柯尔克孜族居民青少年组的健康素养整体水平反而低于成年人组,并不完全符合年龄与健康素养水平呈反比的规律,少数民族青少年人群虽然在年龄上有优势,但是其文化水平和生活经验不如成年人丰富[15,16,18]。

(二)性别

少数民族居民健康素养在性别之间有高低之分,但多数无统计学上的差异。云南省少数民族大学生中男生健康素养水平高于女生,哈萨克族大学生中女生的健康素养水平高于男生,且均有统计学差异[20,21]。西藏藏族居民和甘肃省少数民族中女性健康素养水平均高于男性,延边地区朝鲜族和贵州省少数民族居民中女性健康素养水平低于男性,但以上三个地区少数男性与女性健康素养水平均无统计学意义[13,14,22,23]。这可能与当地少数民族居民健康素养的整体水平较低有关。

(三)文化程度

有研究显示个体的文化程度与其健康素养水平有正性关系存在[24]。少数民族居民的教育水平普遍较低,但是这并不影响文化程度对健康素养水平的正性作用。不同文化程度分组的藏族居民,其健康素养水平存在显著差异,文化程度越高者,则其健康素养的整体水平也越高[25]。

马尔康市少数民族村医中学历为大专或本科的村医仅有两人,整体文化水平不高,但是其健康素养水平为高中组高于初中组高于小学组[26]。患有高血压的哈萨克族居民中,初中学历以上患者的健康素养水平显著高于初中学历以下的患者[27]。

(四)职业

不同职业人群的健康素养水平不同,其中以医护人员和公务员的健康素养水平较高[28]。医务人员首先在对健康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掌握上就优于其他职业人群,而且医务工作者的文化水平普遍较高,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医务人员等学历要求较高的职业人群的健康素养水平。甘肃省少数民族的职业分布中也显示出医生和公务员的健康素养水平高于工人和农民[13]。

(五)经济水平

经济水平也是影响人群健康素养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体现在生活区域和收入这两方面,整体来看,城市人群的健康素养水平高于农村,高收入人群的健康素养水平高于低收入人群[29]。西藏地区藏族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在城乡分布上差异显著,城市居民的6类健康问题素养水平均高于农村居民[22]。贵州省少数民族居民的健康素养调查报告显示,家庭年收入越高者,其健康素养的整体水平也越高[14]。

(六)文化环境

人们生活的环境可以主要分为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生态环境对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可以看做是区域环境不同而造成的,如西部地区健康素养水平低于东部地区。而职业,文化程度,经济水平等因素均可纳入社会环境这一分类。相对于少数民族来说,其特有的民族文化也是影响其健康素养水平的重要原因。赫哲族现今的经济水平和健康水平与几十年前相比虽有很大改善,但是由于其传统医疗习惯的影响,赫哲族还存在生病去看萨满巫师的情况,而且由于食用生鱼片是他们的饮食习惯,所以肝吸虫病是赫哲族的常见病[30]。而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和柯尔克孜族虽然都生活在新疆地区,但是由于其文化环境的差别,主要为饮食和习俗方面,导致其常见病差异较大,而且其健康素养水平也有所不同[31]。文化环境广泛的来说包括了人们衣食住行、宗教、语言等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健康素养水平的因素从本质上来讲其实是某人群所生活的文化环境。

四、干预措施及建议

(一)合理利用网络媒体,增强健康教育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民族的融合的趋势下,闭塞的少数民族地区也逐渐开化。截止到2019年8月我国行政村及边疆海岛地区网络覆盖率已达到98%,网络也成为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途径。有研究表明少数民族在移动网络媒体的影响下,其生活方式,人际交往,资本获取途径等社会网络都发生了相应的改变[32]。学校,社区,村委会等组织单位应合理利用当下的网络媒体等平台,创建自己的媒体平台,如微信公众号等,借助科技的力量向民众传播健康知识和思想。同时还可以联合当地的医疗机构定期开展多种多样的健康宣传活动,如发放健康宣传手册,举办健康讲座,定期公益体检,让人们在共同参与中提高自身的健康素养。针对学校单方面来说,在校期间应该是一个人学习能力最强而且最易养成良好习惯的阶段,建议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从低年级开始开展健康教育课程,增加防火逃生演戏的次数,让学生们从课堂上学到正确的健康知识和技能,使少数民族居民从小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

(二)从民族文化入手,进行“健康脱贫”

少数民族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而且我国少数民族居民的生活区域多为偏远贫困地区,结合我国全面小康和全民健康这两大民生目标,少数民族的健康素养问题显的尤为重要,既要经济脱贫,又要“健康脱贫”。少数民族虽然随着经济的开放发展在逐渐汉化,但是本质上少数民族依旧保持着其特有的文化环境,其文化体系中存在着很多与汉族文化大不相同的内容,进而影响着他们的生活生产方式。在此基础上,各地村委会,乡镇卫生院应该发挥其机构职能,从当地少数民族特有的文化入手,理清其民族文化中与健康相关的内容,如维吾尔族人民喜欢用水壶为客人洗手,有个人专用茶杯等行为习惯[31],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应的健康促进方案,一地一策,鼓励其民族文化中有益健康的部分,并在尊重其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改善其不利于健康发展的内容,这样既不脱离少数民族的日常生活,也便于少数民族接受和改变,更有利于从源头上解决少数民族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过低的问题。

(三)重视公共卫生建设,优化医疗卫生资源

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乡镇卫生院环境较差,机构服务能力不建全,导致村民们出现小病不去看,大病看不了的现象。这对当地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影响较大,尤其影响村民们的就医用药等使用医疗服务的行为,同时也体现了少数民族地区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公共卫生投入成本低的问题。建议各地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投入,大力支持医疗卫生发面的发展,优化配置医疗卫生资源,提高公共卫生普及性,尤其是尽量发挥当地乡镇卫生院的卫生服务职能,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担负起健康促进的重要责任,让当地居民能够享受到平等方便的医疗条件和健康教育,进而提高少数民族健康素养水平,促进2030全民健康这一伟大目标的实现。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居民水平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张水平作品
石器时代的居民
作家葛水平
少数民族的服装
加强上下联动 提升人大履职水平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高台居民
《少数民族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