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小人物 打造有温度的视觉新闻IP
——从湖州晚报《太湖人家》看融媒体时代的视觉新闻创新
2021-11-27吴建勋
文_吴建勋 项 飞
媒体融合大趋势给视觉新闻的创新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图片故事、短视频已成了媒体常用的传播形态。在新的语境下,又该如何用图片和影像讲好故事、传播好声音呢?2019年,湖州晚报创办了《太湖人家》图文纪事专栏,把镜头对准基层的普通百姓群众,深入基层“抓活鱼”,不断创新“内容供给”,打造有温度的视觉新闻IP。栏目结合地方特色,聚焦一个又一个小人物,着力挖掘普通人物的闪光点,通过零距离接触、面对面采访,用真实具体的事例、引人入胜的情节,生动讲述一个个精彩的湖州故事。
融媒体时代为何还坚持做一档“传统”栏目
内容是媒体生存的基础,特色内容更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做有思想、有特色、有品质的新闻,依然是纸媒应对当下快速而又碎片化的新媒体竞争的安身立命之举。不可否认,现在纸媒的读者在减少,广告在流失,影响力在减弱,但纸媒生存贵在坚守,坚持“内容为王”。报纸应该是一种精致的阅读体验,守住这份精致才能在新媒体时代岿然屹立。
湖州晚报正是在融媒体时代的全新语境中,推出了《太湖人家》——以摄影视觉语言为表达方式的“传统”栏目。读者群定位于普通百姓,用影像讲故事,尝试创办一档接地气、有特色的视觉栏目,从新媒体矩阵里夺回受众。我们坚持内容原创,凸显主流媒体的“气质”和“厚度”,在视觉表达上体现亲民的“颜值”和“角度”,在竞争中彰显纸媒特色、凸显纸媒价值。
每一个百姓都有他们自己的故事。他们不是名人,不是明星,不是大腕,但这些基层“小人物”身上那种真、美、善、信就是这个时代最好的注脚。湖州晚报《太湖人家》栏目坚持用影像记录小人物的故事。用镜头聚焦基层,传递温情与大爱;用镜头捕捉普通百姓闪光点。通过挖掘各类非遗传人、湖州好人、行业匠人的故事,将太湖南岸历史发展中的人和事,以及所承载的历史,多元化、多视角、真实地呈现在受众面前,有效提升了新闻摄影的传播力、影响力和竞争力。
新闻栏目打造影响力的重要途径是个性化塑造。《太湖人家》从选题策划、视觉表达、采访拍摄、融合传播四个纬度确立自己的标准,形成鲜明的特色——
1.“选题要有故事,还要有意思”
“用影像讲述老百姓的故事”,这是《太湖人家》栏目的最初定位。我们不再沿袭以往人物选题注重“高大上”,也不满足于好人好事的简单叙事,而是立足时代背景,结合当下热点,挖掘既有故事性又有新闻性的人物,切合读者想知而又不得知的信息需求。趣味性强是好故事的外在形态,新闻价值高是内在特质。前者产生吸引力、感染力,后者产生思想性、引导力。二者兼具,才是真正好故事。
《太湖人家》是以每周一期的频率推出图片故事。报社让记者沉到一线“抓活鱼”,深入基层找线索,一些有意思的线索源源不断地进入我们的视线:安吉的“泥巴”校长任卫中作为一名民间环保志愿者,从生态屋的试验到创办“泥土学校”,再到推广生态村理念,终于“让泥巴‘糊’上了墙”。他的故事经《太湖人家》报道后,引起了央视等媒体的关注;南浔嘉业堂郑兴宝几十年如一日倾心守护雕版,对20万片珍藏的稀世雕版进行整理、修复,《父子十年“接力”廿万雕版“复活”》的感人故事获得了第九届台海新闻摄影大赛艺文类金奖。
2.“能触发情感,在细节中彰显温度”
《太湖人家》致力于打造有温度的视觉新闻品牌栏目。真正的人物故事,离不开事件、情节、细节等基本要素,其中最容易打动人的就是细节。每期《太湖人家》的人物报道,都要求摄影记者挖掘出每一个人身上的闪光点。
在采访“一朵羊毛成支笔”的百岁笔工沈应珍时,记者仔细观察老人起居,详尽记录下了老人梳头装扮、工作生活的日常细节,特别是捕捉到老人结笔头的高难度动作,可见百岁笔工的可贵敬业精神。不久前,这组报道获得了浙江新闻奖三等奖。
3.“用匠心来沉淀每一篇报道”
《太湖人家》里报道的众多匠人、非遗传人,他们“择一事终一生”的匠心精神,也同样要求体现在记者的镜头中。我们鼓励记者沉下心来,不再蜻蜓点水,而是要精心打磨,用心沉淀报道。选题跟踪拍摄少则几个星期,长则一年半载,这对记者也是一种精益求精的锤炼。《健身房里的中年人》这组报道,记者前后跟踪10个月,展现一组50后60后所承受的社会压力和他们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报道见报后,还吸引了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凤凰卫视等前来采访。
用8至12张图片讲述一个故事,不光是要图片精彩,从图片编排到叙事逻辑,再到文字说明都要反复打磨。我们在拍摄“绿水青山是我家——外国人在湖州的追梦故事”系列时,以长期居住和在湖州工作的外国人为对象,换一种视角讲述他们逐梦绿水青山间的生动故事。中国日报以《DRAWN BY SCENERY(被风景吸引)》为题整版刊发图文报道,在海内外引起较好反响,该报道还获得了浙江省第二十二届对外传播“金鸽奖”一等奖。
增强“融合度”,传播好声音
融合度,是媒体融合条件下视觉报道中的厚度和广度等因素在传播过程中的综合体现。这种体现能充分地、完美地将新闻传播本身所具有的基本特征表达出来,使视觉报道收到更加良好的效果。《太湖人家》每期人物故事都会推出一张海报、一期微信、一组图文、一段视频、一个版面的融合传播。特别是短视频,集音效、视觉于一体,带给读者更优的视听体验。故事讲得越生动,其传播效果越显著。
《太湖人家》始终坚持“移动优先”战略,先在南太湖号APP等新媒体端口取得首发效应,继而向澎湃等头部新媒体平台延展,最终再到报纸版面的精致呈现。文、图、画、视、音等融为一体,形成立体传播。对于不同的平台,产品的呈现方式也不尽相同。新媒体以用户体验为核心,配合短视频、图文等,针对新媒体碎片化、移动化传播的特点,让受众得到新的审美需求和情感表达。每期《太湖人家》有1至2个版的容量,让人物故事在纸质精彩呈现,又在版面上加“二维码”,形成与“难得湖图”微信公号的互联互通,大大扩展了新闻摄影作品的传播覆盖面。
在新媒体传播平台显现,图片和影像的优势越发明显。在湖州市新闻传媒中心倾力打造的南太湖号客户端上,每一期的《太湖人家》几乎都能收获不错的流量。特别是由于专栏相对固定,久而久之形成了稳定的读者群。当然,“融”的背后是对摄影记者综合能力的考验,摄影记者要做优质新闻内容的生产者和提供者。《太湖人家》栏目采编团队大部分是80后、90后,正是靠着他们的勤奋和努力,两年里的100多个百姓故事感动着、激励着广大关注该栏目的读者和网友,也激励着整个团队的每个编辑、记者去实现自身心目中的新闻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