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及历史地位
2021-11-27许青云
许青云
(黄河交通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焦作 45495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标志着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实现了与时俱进。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背景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在思想中把握到的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今中国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在思想中把握到的当今中国的时代。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需要从时代背景出发。
(一)发展方位的历史性变化
1840年以后,中国完成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思想武器是毛泽东思想,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思想武器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今天,我们正走在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新的征程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思想上的依靠。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奇迹、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但是,我们也面临诸多问题,环境问题、收入差距拉大问题、精神文明建设问题,以及国际关系上的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进行指导思想上的创新来引领中国新的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主要标志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11。过去要吃饱、穿暖,今天人民需要更好的教育、更好的环境、更好的医疗、更稳定的工作。我们的发展在有些领域已经实现了与西方的并跑、领跑,但仍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地区发展不平衡、城市农村发展不平衡、产业之间发展不平衡、群体之间发展不平衡,有些产业发展不充分,有些关键领域尤其是一些核心技术的发展不充分。同时,尽管社会主要矛盾变了,但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没有变。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概括的社会主要矛盾和党的十九大概括的社会主要矛盾密切联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半程,表现为落后的社会生产,在新时代表现为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因此,今天我们说的社会主要矛盾不是对过去社会主要矛盾的否定,而是阶段性的变化,是同一个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不同表现。
(二)国际方位的历史性变迁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与中国的国际方位密切相关。1840年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840年之前,中国的朝贡体系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互不相干。西方资本主义在工业革命后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世界体系,在经济和科技领域迅猛地走在了时代前列,中国却错失了在工业革命中发展的机会。
1840年的鸦片战争迫使中国向西方打开国门,西方国家在中国建立租界,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和赔款。赔款数额巨大,仅“庚子赔款”中清政府就要付本息共9.82多亿两白银。中国在西方主导的世界体系中艰难前行。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从此摆脱了西方国家的欺凌。
从1949年到2012年,中国自主融入世界,但总体上仍然处于世界体系的边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前30年我们融入社会主义阵营,后40多年我们融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体系。尽管仍处在边缘地带,但我们坚持独立自主,坚决维护国家发展安全等核心利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同志提出中国外交的三条方略,即“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改革开放是我们自主决定的重大举措,我们有主张、有定力、有原则、有底线地进行改革开放。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是中国融入世界的一个重要标志。
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面临的国际方位发生历史性转变,我们从世界体系的边缘开始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我们与西方变成主体间的关系,开始与西方平等对话,在世界重大问题上发出中国声音,从跟随经济全球化转向引领经济全球化。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为重建世界经济、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美国主导建立了G20峰会机制,中国在其中发挥了重大作用。2016年9月,G20峰会在中国杭州举办。中国发起创办亚投行、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倡议已有100多个国家参与,开始显示其深远影响。近年来,美国出现反全球化浪潮,民粹主义、保守主义抬头,中国却扛起了经济全球化这面旗帜,这是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重要表现。
中国的国际方位发生变化,这需要在理论上作出回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应运而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也为全球存在的发展赤字、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方案的核心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要包括中国独特的发展观、合作观、文明观、新安全观、全球治理观、共同价值观,主张建立新型国际关系、新型大国关系。中国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响应和承认。
(三)党的建设的历史性考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党的建设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论断。这些理念和论断直指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大危险,提出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高举反腐败利剑,取得重大成效。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
党的十九大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概括了这一思想的核心内容,即“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八个明确”是理论层面的表述,解决新时代我们要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回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什么的问题;“十四个坚持”是行动纲领,解决新时代我们应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回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么办的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可以分为四个层面,即总体线索、战略部署、战略保障和领导力量。
(一)总体线索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总体线索集中体现在三个关键词上,即逻辑起点、核心主题和价值主线。
1.逻辑起点回答理论依据的问题。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起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全部论断都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样一个重大历史方位的判断之上。
2.核心问题回答中国走什么路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为什么要走这条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要回看过去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一以贯之走下去。回看过去的路,1840年以来我们走过农民革命的路、君主立宪的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路,这些路都行不通;比较别人的路,西方三权分立、民主制衡的道路并不适合中国;远眺前行的路,我们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价值主线回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人的问题。以人民为中心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根红线。习近平总书记谈到各个方面的工作,都强调人民立场,他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提倡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立场,在参加植树活动的时候提到以人民为中心的绿化思想。我们党强调以人民为中心,这是由唯物史观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决定的。
一个国家能不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看经济力量、物质力量掌握在谁的手中。历史上统治阶级的思想占统治地位,这种统治阶级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的反映。今天,中国的物质力量、经济力量掌握在人民手中,我们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国有企业掌控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领域、关键部门和重要行业,四大银行、十大军工集团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各个领域,都是公有制经济在主导。国有企业绝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组织,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捍卫人民利益最可靠的物质保障[2]。
(二)战略部署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战略部署,可以体现为五个关键词,即战略目标、战略安排、发展理念、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
1.战略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复兴到过去的中国,我们所讲的复兴至少要完成三项历史性任务,一是实现现代化,二是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三是维护世界和平。
2.战略安排回答怎么走的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分两步走的战略安排:第一步,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步,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制定战略安排,实施战略规划,这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领导方法,也是我们的制度优势,这个优势决定我们可以一届接着一届干,一代接着一代干,一张蓝图绘到底。
3.发展理念指的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我们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新常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供给侧矛盾主要是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在低端产能过剩的同时存在有效供给的不足。一是核心技术供给不足,如芯片技术、光刻机等核心技术供给不足;二是高品质产品、高端品牌供给不足,如在世界奢侈品市场,中国不是奢侈品制造大国仅是消费大国,再如生活用品市场仍然不能满足人们的多层次需求,婴幼儿奶粉、智能马桶盖、电饭煲相对供给不足;三是制度供给不足。
4.总体布局指的是五位一体。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发展。
5.战略布局指的是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体现我们要突出抓好四个问题。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是面和点的关系,前者是一个整体的安排,后者是从点上来讲的,两者之间是一个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是点和面的结合。
(三)战略保障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战略保障主要包括安全战略、军事战略、统一战略和国际战略。
1.安全战略回答安全保障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安全风险是世界性的,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各国都面临信息安全、经济安全、金融安全、科技安全、恐怖主义威胁等安全问题。对中国而言,较为突出的安全问题还有政治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政治安全是根本,要把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放在首要位置。这种风险主要来自西方国家意识形态的冲击。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正在以西方不认可的道路和制度走向成功,我们的价值观不同于西方。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几百年的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成功,证明西方中心论是错误的,证明我们的价值观是正确的。西方现代化道路不是现代化的唯一道路,西方所谓“普世”价值未必普遍适用,西方文化也不是唯一的合法文化。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西方却在宣扬“中国威胁论”,他们所谓中国“威胁”似乎主要不是说军事威胁而是指发展模式和价值观上的威胁。
2.军事战略回答两岸统一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围绕强军兴军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重大理论观点,推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形成了习近平强军思想。习近平强军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十个明确”,目标是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在习近平强军思想指引下,我军由内而外正努力实现政治生态重塑、组织形态重塑、力量体系重塑、作风形象重塑。
3.统一战略回答祖国统一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将祖国统一纳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他说实现祖国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要求。“一国两制”是一个完整概念,“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两制”是一个国家实行两种制度。“一国两制”要处理好中央全面管治权与特区高度自治权的关系问题,这是维护中央权威与保障特区高度自治权相统一思想的发展。可见,中央全面管治权是实的,特区高度自治并不意味着中央不管。我们开始探索“一国两制”的台湾方案。2019年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提出要探索“一国两制”台湾方案。“一国两制”香港方案不能简单平移到台湾,需要结合实际做好顶层设计。
4.国际战略回答中国外交方略问题。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旨在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四)领导力量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领导力量回答政治保障问题。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这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新的论断。在中国政治力量格局中,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我们需要在各个领域加强党的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特别强调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建设世界上最强大的政党。建设最强大的政党就是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具有强大政治领导力、组织行动力、思想引领力,以及强大世界影响力的政党。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1]20。《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了明确定位,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根本指针,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3]。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脉相承
一脉相承之“脉”主要表现在相同的世界观方法论等五个方面。
1.相同的世界观方法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要求马克思主义政党从生产力出发谋划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出发谋划政治体制、从社会存在出发谋划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这是由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决定的。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从现实国情出发制定路线方针政策。
2.相同的政治立场。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与其他一切政党的分水岭。
3.相同的思想路线。中国共产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中国改革开放、祖国统一、内政外交都只能从中国实际出发,不能照搬西方的做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没有这些问题的现成答案,我们需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来探索出路。
4.相同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发展性。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决定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形态,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
5.相同的价值理想。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崇高的社会理想,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价值追求,我们致力于实现共同富裕、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美好社会。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判断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自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算起,马克思主义已经跨越了三个世纪,马克思主义在发展过程中会以不同的形态出现。我们认为,一个理论成果要成为马克思主义至少需要三个条件,即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诞生在马克思主义事业中心地带、具有世界历史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符合这三个条件,因而能够称得上21世纪马克思主义。我们可以通过五个关键词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
1.历史方位。从中国共产党100年来的代表性人物来看,毛泽东所处的历史方位主要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时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处的新的历史方位。
2.时代主题。毛泽东思想创立时期的时代主题是战争与革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进入和平与发展的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面临的时代主题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3.时代任务。毛泽东思想的时代任务是指导中国人民站起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指导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跨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任务就是要引领中国人民从富起来走向强起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4.时代课题。毛泽东思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课题是“什么是中国民主革命,怎样进行中国民主革命”的问题,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邓小平理论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总课题背景下、在改革开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回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科学发展观着重回答“我们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么实现这样的发展”的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面临的时代课题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要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5.理论成果。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时期产生五大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成果都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的理论形态,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科学发展观,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新的形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指导思想,同时关注中国在当今世界中的位置,对人类前途命运有着深刻思考。针对世界存在的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独特的中国方案,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中国方案特指在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背景下,中国人民为破解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而提出的中国主张和采取的中国行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解决全球性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现在世界上存在诸多重大问题,包括环境生态问题、资源短缺问题、信用危机问题、跨国犯罪问题、贫富分化问题等,这些问题被称为发展赤字、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中国方案,中国方案不同于世界上西方文化霸权主义、西方中心主义、文明优越论、文明冲突论。中国方案主要涉及发展、治理、信任、和平、文明和制度等六方面内容,一是发展的中国方案,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主导成立亚投行、金砖银行、丝路基金等多边金融架构,倡导新发展观、合作观,为改写全球发展观念、消解全球发展赤字贡献中国智慧。二是治理的中国方案,中国在全球治理体系方面,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为改善全球治理体系、消解全球治理赤字、推动国际秩序的公正合理化贡献中国智慧。三是信任的中国方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国际关系上公道正义、平等相待、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义利观。四是和平的中国方案,中国倡导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国际交往观,这是国与国的交往之道,不同于西方的冷战思维、结盟机制。中国倡导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反对西方排他性安全观。五是文明的中国方案,中国倡导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这不同于西方中心论、文明优越论、文明冲突论。中国认为,不同文明之间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应该在世界上平等共处,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共同价值。六是制度的中国方案,中国倡导自主选择的制度观,反对历史终结论、别无选择论和世界趋同论。我们认为,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有权自主选择自己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不可能也不必要定于一尊。历史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种成功的制度方案,是一条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