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感谢有你一路陪伴
2021-11-27本刊编辑部
□ 本刊编辑部
1981年1月,在北京阜成路8号院一间不大的平房里,一本封面印着东方红一号和实践一号两颗卫星遨游太空、上面载有“航天”两个手写体红色大字的科普杂志,带着油墨的芳香新鲜出炉。戎马半生并亲自领导中国航天事业创建的聂荣臻元帅,欣然为本刊题写了刊名。
2000年10月,顺应时代发展,《航天》更名为《太空探索》。从1981年到2021年,伴随着人类航天发展的脚步,《太空探索》走过了整整40年。
40年来,世界航天风起云涌,中国航天日新月异,太空探索事业从各个层面深刻影响并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一册在手,带你尽揽世界航天风云”,这是我们的追求。或许做得还不够完美,但我们一直在努力。
回首40年,如果说有哪个词最能表达编辑部同仁的心情,那么,就是“感谢”。
感谢广大读者的不离不弃。《太空探索》的读者,分布于全国各地。从内地到边陲,从城市到乡村,从校园到军营,哪里有航天爱好者,哪里就有《太空探索》的陪伴。虽然总发行规模并不算大,但是,40年来,我们的忠实读者始终不离不弃。最近十几年,正是新媒体蓬勃发展、纸媒日渐式微的时期。都说随着新媒体的出现,纸媒的读者越来越来少了,但是,《太空探索》是个例外。十几年来,杂志的订数保持了高度稳定。即便是迫于成本上升压力两次提价,杂志的发行量依然没有受到影响。从中,我们感受到了读者的钟爱。有这样好的读者,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尽最大努力,把杂志办得越来越好呢?
感谢各位作者的“倾囊相助”。当然,这里的“倾囊”是指智力输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当编辑手里没有稿子时,编辑思想再高大上,也编不出一本好看的杂志来。幸运的是,当我们策划出一个个选题、提出一个个写作需求时,作者们总是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我们所能提供的稿酬实在微薄,在一篇篇优质稿件的背后,我们读出的是作者们对太空探索事业的痴迷和航天科普的热爱。
感谢理事单位的大力支持。作为由中国宇航学会主办的面向社会公众的科普期刊,多年来,《太空探索》立足公益,一直采取低价策略让利于广大读者,依靠学会和各理事单位的资助办刊。杂志的各理事单位不计得失,总是及时地对杂志出版给予支持。在此,由衷感谢各理事单位的领导和员工,你们的雪中送炭,让我们倍感温暖。
感谢社会各界的关心厚爱。《太空探索》成长到今天,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爱。在不同时期,航天的各级领导、院士专家,以及社会各界人士,都对杂志的发展寄予殷切期望,给予宝贵支持。常有耄耋老人在发现杂志中的错误后打来电话,认真指出问题,阐明前因后果。曾有年仅十多岁的小朋友,托妈妈从几十公里之外专程赶到杂志社,仅为买一期自己喜欢的杂志。还有一些航天爱好者,通过各种途径和编辑探讨一些太空探索的前沿科技问题。这一桩桩一件件小事聚合起来,便汇成一条爱的河流,鼓舞我们扬帆远行。
最后,要致敬这个伟大的时代。这个时代最鲜明的特征之一,就是太空探索事业蓬勃发展,人类不断突破地球的束缚,走向更加遥远的星空。这为我们的杂志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原料与养分。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不辜负这个时代,做出更好的《太空探索》。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让我们从头开始,迈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