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析:怎样在月球轨道“交货”

2021-01-19赵聪

太空探索 2021年1期
关键词:交货组合体测控

文 / 赵聪

交会对接,顾名思义,轨返组合体和上升器,要先进行交会,待距离为0时,再进行对接。整个过程可看作一次送货,先引导“两人”接头,再完成货品交接。

第一阶段

引路:最初,轨返组合体和上升器相距甚远,要想实现对接,首先得找到对方。这就需要彼此建立联系,告知对方位置。在引导下,轨返组合体加速去寻找上升器,两者顺利接上头。

交会段分为远程导引段和近程自主控制段。

从上升器进入交会对接初始轨道,到上升器位于轨返组合体前方约50公里、上方10公里左右的位置,为远程导引段,时长约51个小时。

从上升器位于轨返组合体前方约50公里、上方10公里左右的位置,到上升器开始被轨道器的对接机构捕获,为近程自主控制段,时长不超过3.5个小时。在该阶段,上升器与轨返组合体的距离从50公里到5公里、1公里,再到100米,直到两器距离为0。

▲ 引路

▲ 接头

技术难点:在远程导引段,需要对嫦娥五号轨返组合体和上升器的飞行状态进行跟踪、测量和控制。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副主任贺军介绍,这对深空测控提出两个挑战,一是测控的精度要求更高,必须做到“精测妙控”;二是将重要动作安排在月球正面进行,避免信号遮挡。

探月三期工程中建立起来的深空测控网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成功实施嫦娥五号任务,我国在最西边的新疆喀什深空站建设了4座35米口径测控天线,在东北地区的黑龙江佳木斯深空站建设了66米口径全可动测控天线,在南美洲国家阿根廷的萨帕拉深空站建设了35米口径测控天线。

2020年12月6日凌晨,交会对接时,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现场不断传来这些地区的测控数据。它们为嫦娥五号顺利完成交会对接发挥了重要作用。

交会对接时,距离越近,地面深空测控网的支持难度就越大。为此,嫦娥五号应用了多个“黑科技”测控仪器,确保轨返组合体和上升器在近程交会时,可以独立自主地进行导航。

王琼介绍,“黑科技”测控仪器主要包括交会对接光学成像敏感器、激光雷达和微波雷达。3种仪器可通过光学、激光和微波3种测量手段互相配合,智能自主地给轨返组合体和上升器“引路”。

第二阶段

接头:距离为0时,轨返组合体和上升器就正式面对面了。双方握手、互认,完成对接。

从轨道器的对接机构捕获上升器,到12月6日5时42分两器对接完成,时长不超过5分钟。

技术难点:嫦娥五号任务开始论证时,科研人员曾想过沿用载人航天使用的对撞式对接机构(学名:异体同构周边式对接机构)。该机构在对接后可形成一个80厘米左右的通道,方便航天员在其中穿行。

但考虑到嫦娥五号轨返组合体和上升器重量悬殊,前者比后者重很多,对撞过去,轨返组合体可能会把上升器撞飞。因此,在嫦娥五号对接方式上,科研人员转变了思路。

来自航天科技集团的嫦娥五号探测器副总指挥张玉花介绍,嫦娥五号采用了抱爪式对接机构。对接机构分为主动件和被动件两部分,主动件安装在轨道器上,主要是3套“K”形抱爪,被动件安装在上升器上,主要是3根连杆。

抱爪式捕获就像用手握棍。捕获时,3套“K”形抱爪——好比6根手指两两组合,形成3对爪——只要对准连接面上的3根连杆,抱爪一一收紧,就可以让两器牢牢抱紧。

“对接全步骤要在21秒内完成,1秒捕获、10秒校正、10秒锁紧。为此我们做了35项故障预案,从启动开始到交会对接,全部采用自动控制。”嫦娥五号对接机构与样品转移分系统技术负责人刘仲说。

第三阶段

交货:对接完成后,轨返组合体和上升器开始“交接”月球样品。

12月6日6时12分,上升器将装有月球样品的“罐子”成功转移到了轨返组合体中的返回器上,样品转移过程持续30分钟。

▲ 交货

12月6日12时35分,完成样品转移使命的轨返组合体和上升器成功分离。随后,轨返组合体进入环月等待阶段,择机返回地球。

技术难点:轨道器和上升器对接完成后,还要进行一个重要动作,就是将上升器上装有月壤的样品容器转移到返回器中。

“连杆棘爪式转移机构,采用了一个非常巧妙的设计。”嫦娥五号轨道器技术副总负责人胡震宇介绍,轨道器上的转移机构上有两套倒三角形棘爪,装有月球样品的容器上有棘齿。棘爪卡住棘齿,通过4次伸缩,使得容器逐渐移动到返回器中。这个构型很像我们经常使用的扎带,相连后就只能单方向传递,并且只能前进不能后退。

在地面,研制团队先后进行了超过1000次样品转移测试,通过不断地测试、优化,确保自动对接与样品转移过程万无一失。

相关链接

为什么要在月球轨道“交接”

中国实施嫦娥五号任务之前,围绕月球采样返回的路径,20世纪的人类给出了两种答案。一种是美国模式,航天器在月球轨道上进行交会对接,航天员带着月球样品一起转移,然后再返回地球;一种是苏联模式,航天器从月面起飞,跳过交会对接和样品转移环节,直接飞回地球。两者相比,苏联模式的技术难度更小。

如今,我国通过嫦娥五号任务首次采集月球样品,在返回时,选择了先在距离地球38万公里的月球轨道实施交会对接和样品转移,再返回地球。这也是人类首次实施月球轨道的无人交会对接和样品转移。

为什么选择了技术难度更大的方式?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三期部副部长王琼说:“(这样做)一是因为采用月球轨道交会对接的方式,可以提高月球样品的采样量;另一个原因是为将来载人登月等后续任务做技术铺垫。”

在苏联3次月球采样任务中,采样量最大的是月球24号任务。它采用月面起飞直接返回方案,上升器需要携带返回舱以及推进舱,从月球经长途跋涉回到地球。而嫦娥五号任务中,上升器只需携带样品到达月球轨道即可,那里有货运量更大的“专车”接送。显然,两者相比,经过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和样品转移,我们可以带回更多的月球样品。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介绍,早在10年前,我国论证嫦娥五号任务方案时,就确定了包括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和样品转移阶段的方案。“实际上,如果只是为了完成采样返回任务,嫦娥五号系统可以做得简单很多。但考虑到未来的载人登月需求,我们确定了目前的方案,目的在于进行更多的技术验证。”吴伟仁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猜你喜欢

交货组合体测控
扬州英迈克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星载测控终端型谱化研究
空间站组合体3D展示产品
嫦娥五号离回家又近一步
“拆”解组合体求积问题
预售终止交货模式下生鲜农产品定价策略研究
中考话“水”
纸条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