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新能源汽车实训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21-11-27郑振,唐菲
郑 振,唐 菲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武汉 430205)
0 引言
实训教学作为高职院校区别于普通高等院校的特征,是高职院校办学特色,也是提高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实训教学的开展旨在通过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帮助学生模拟未来岗位中可能遇到的诸多问题,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实践操作能力,因此加强对实训教学的建设探索,也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点方向。
1 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的培养背景
自从进入21世纪后,随着能源的逐渐匮乏以及环境问题愈发严重,汽车排放污染作为导致环境问题的一大重要因素,针对汽车行业的改革发展迫在眉睫,而新能源汽车作为兼顾对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案,是汽车行业在时代发展下所做出的转型策略。目前,新能源汽车行业在我国的发展已经逐渐迈向正轨,并且随着2012年我国科技部在《电动汽车先进发展十二五计划》中将新能源汽车纳入我国新兴产业战略性工程领域,体现着我国对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视。随着相关文件的相继出台,新能源汽车行业在我国也逐渐拥有了成熟的发展体系,该产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渐扩大。社会对学校的期待是能够培育推动社会进步的人才,其教学方向也应贴合社会发展潮流,因此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专业也逐渐加入我国高校的教育体系,其中,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场所,其办学特色正和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需求相契合,因此新能源汽车专业也逐渐成为高职院校的重点教学专业。
2 校企合作新能源汽车实训基地的建设思路
校企合作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在校企合作模式下搭建的实训中心是高职院校开展实践训练的主要场所,其主要功能是为学生提供逼真的工作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工作岗位所面临的种种压力,并且为学生提供能够进行实践操作的场所,实现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以及对职业素养和岗位适应能力的培养,当前校企合作办学背景下,实训中心也逐渐成为高职院校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以及推广高新技术等工作的重要场所[1]。所谓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和企业为了各自发展需要,在人力资源、技术分享以及效益等方面展开合作,共同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这种合作办学模式的开展,实现了高校和企业的优势互补,将课堂教学和生产实践、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进行整合成为一个有机统一体。企业方面在实训中心的建设中通过提供技术支持推动高校教师的科研进展,高校在实训中心的建设中提供了理论支持,丰富企业员工的知识储备,对双方的发展都能带来积极作用。
3 校企合作新能源汽车实训基地的功能
在校企合作模式下,新能源汽车实训基地的建设作为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改革工作的依托,资源充足的实训基地不仅能够为学生模拟逼真的企业环境,使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切实体会到工作岗位上的压力,也能帮助课程改革工作进一步深入。一切改革工作都以实践为前提,在教学改革中也同样如此,只有以实力强大的实训基地为基础,才能真正推动课程体系的创新开发以及对课堂教学的改革工作,尤其对于新能源汽车专业而言,作为技术仍在不断进行更新的新兴产业,针对这一专业的教学也随着技术的更新而不断进行改革,只有依托于在实训基地开展的实践教学,才能给教师在课程改革创新中提供更多思路。并且,实训基地的建设也是在校企合作办学中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重要途径,教师通过在实训基地建设工作中制定建设方案,以及明确对相关设备的选择和研判、安装调控以及维修保养等,能够帮助教师拓展其知识面,强化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推动高职院校产教研结合的能力。同时,实训基地也是强化学生岗位技能的重要场所,只有在功能上更为完善、在资源上更为丰富的实训基地,才能真正为学生展示企业的生产环境,实现学生在“做中学”以及“学中做”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热情,提高新能源汽车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4 校企合作新能源汽车实训建设策略
4.1 以行业需求为导向
新能源汽车作为当前我国汽车领域的重点发展方向,针对这一领域的教学,必须要以该领域的实际发展需求作为导向,在新能源汽车的课程教学中,主要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新能源类型汽车的原理构造,并且也要熟悉动力电池等关键的汽车部件,使学生能够初步具备对新能源汽车产品进行设计实验的能力,在后续的教学中培养操作能力强、专业知识储备深厚的高级新能源汽车相关人才。实践教学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不可忽视的环节,随着新能源汽车在技术上的不断更新与完善,在高职院校中对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课程教学也有了更高的标准[2],同时,随着我国对职业教育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在资源投入的力度上也在不断扩大,各高职院校都获得了更多教学资源,因此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对教学资源的信息共享来促进教学资源的高效利用,也是高职院校在新能源汽车实训基地建设中应该重视的工作方向。
4.2 制定规范化的管理策略
要确保实训基地的教学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开展,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其重要的保障。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要加强对实训基地在管理制度方面的建设,实训基地作为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模式下所搭建的实践教学平台,在该平台中高职院校方面提供的教师与企业方面提供的员工均参与教学和管理工作,然而,高职院校是以育人为主要目的,企业则是以营利为主要目的,双方在工作理念上的不同就导致其在管理模式上会出现一定差别。因此,为了避免在管理工作中出现混乱,在实训基地的管理制度建设上,要加强规范化的制度建设,高职院校和企业方面要在管理模式上做好沟通,遵循统一的管理制度。同时,在实践操作环节也要依据标准化的流程开展实训工作,从实训准备环节一直到实训结束后的评价环节,都要按照一套科学、客观的标准来进行评判,以确保实训基地的高效运作。
4.3 维持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在校企合作背景下建设的新能源汽车实训基地是以高职院校为核心、企业扮演着辅助角色的教学模式,换句话说,就是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需求,参与到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中,为高职院校提供能够开展实训教学的场所,并以高职院校的教学理念为核心制定实践教学方案,为实践教学提供相应设备,在学生的实践操作环节中给予相应的教学指导,最终构建整合校企双方资源的教学模式[3]。因此,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离不开企业方面的积极参与,高职院校方面也要加强和企业之间的交流沟通,继续深化校企合作模式,通过建立长效、稳定的校企合作,实现新能源汽车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5 结语
综上所述,校企合作模式下新能源汽车实训基地建设是贯彻高职院校教学大纲的重要路径,身为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对于新能源汽车相关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作用,在实践教学中不断完善实训基地的建设探索,为提高新能源汽车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