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如何做好农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2021-11-27李本飞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1年12期
关键词:普及职业技能农机

李本飞

(曲靖市富源县富村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云南 曲靖 655504)

0 引言

农机职业技能培训是对广大农民开展农机职业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科技兴农的重要手段,对于我国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必然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此过程中农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只有积极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才能切实提高自身培训质量,更好地为农业发展、农村发展助力。因此,对新时期如何做好农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展开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1 农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概述

1.1 概念

农机职业技能培训具体指通过教育培训的形式向从业者及广大农民传授常用的农机技术,如农机操作技术、农机维修技术等,以此提高农民及从业者的农机素养,增强农机使用的规范性,促进农机进一步推广普及。要想做好农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必须建立专门的培训学校,组建专业教师队伍,完善相关培训设施,加大宣传力度。

1.2 意义

1.2.1 有利于规范农机操作标准

开展农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能够使广大农民及从业者了解农机的使用标准,并在农业生产中严格执行,这对于规范农机操作标准极为有利。通过规范农机操作标准,可以减少农机操作失误,充分发挥农机作用,切实提高农机生产效率。

1.2.2 有利于培养应用型人才

随着农业机械的日益普及,农机应用人才日益短缺,如农机操作人才、农机维修人才、农机推广人才等,而这对于农机进一步推广普及极为不利。通过开展农机职业技能培训,可以利用理论讲解、技术指导的方式,培养一批优秀的农机应用型人才,不仅可以提高农民的农机素养,还可以满足社会对于农机人才的需求,更好地促进农业机械推广普及。

1.2.3 有助于拓展就业市场

就业难是困扰大学生,乃至整个社会的一个重大难题,而通过农机职业技能培训可以向大学毕业生及社会闲散人员传授一种生存技能,提供一种求知途径,而这对于拓展我国就业市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大有裨益。将大学毕业生加入到农机职业技能培训范围,也能为农业市场注入新鲜活力,解决农业市场劳动力后继乏力的问题,这对于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极为有利。

2 农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策略

2.1 加强思想重视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简称《促进法》)明确提出,农机推广部门要为农业生产组织及农民提供公益性农机技能培训服务,由此明确了农机职业技能培训的任务。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机得到了大范围普及推广,如田间管理机、青贮饲料机、玉米秸秆还田机、玉米联合收割机、小麦联合收割机等农机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已极为普遍,这也使农机技能培训、知识普及成为了当务之急。在此背景下,农机部门必须对农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加强重视,将其作为一项主要工作来抓。许多地市的实践经验表明,农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可以为农机推广普及提供助力,只有农机职业培训工作到位,机手和农机户的专业素养才能得以提高,农机操作才能更加熟练,农机作业成本才能明显降低,农机作业效益才能显著提高。只有农机作业效益显著提升,才能吸引越来越多的农业生产组织和农民购买农机,不断壮大农机职业技能培训队伍,这对于农机部门社会影响力的提高极为有利[1]。

2.2 创设发展环境

根据《促进法》的规定,农机部门必须为农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创设有利的发展环境。首先,农机部门必须对机构职能加以界定,明确各机构的职能所在。在机构改革过程中,要将农机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纳入到社会公益性机构的范畴,给予财政补贴,以此确保农机职业技能培训得以高效开展;其次,农机部门必须采取针对性举措,对师资结构加以改善,如加强教师入职考核、对已入职教师进行定期培训,以此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确保其更好地满足农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要求;最后,农机部门必须认清自身情况,结合办学规模,积极争取地方财政支持,以此提升自身办学条件,对办学场所、教学设备等加以改善。

2.3 强化师资力量

在农机职业技能培训过程中,师资力量配备必须秉持“二为主”原则,“二为主”原则具体包括以下两方面。一是培训机构要尽可能的精简,避免尾大不掉的现象,管理人员及教职人员要一专多能,除了拥有较高的本职技能外,还要对其他相关技能有所涉猎;二是师资力量配备方面,技能指导教师要以兼职教师为主,理论教师要以专职教师为主,以此确保农机职业技能培训的连续性。在实际培训过程中,教师基于农民素养提升的需求,以及农机推广普及的需求,在故障解决技能训练及农机操作技能训练的基础上,为农民普及与之相关的理论知识,切实提高农民的专业素养,真实达成农机职业技能培训目标[2]。

2.4 创新教学方式

随着农机类型的不断创新,农民对于农机的需求也随之发生改变,全自动田间作业机械代替了半自动田间作业机械、运输汽车代替了拖拉机等,在此背景下农机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必须对自身教学方式及培训方式积极加以创新。在教学方式上,应由集中面授转变为送教下乡、分片培训,以此提高农机职业技能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内容上,从笼统性教学转变为针对性教学,如在对驾驶型农机教学时,要着重讲解道路行驶法规、故障维修及排除等方面的知识;在对耕作型农机教学时要着重讲解操作技能、维修训练、故障检查等方面的知识;在培训方式上,大型农机需要由区县级农机部门统一进行培训,小型农机可以由乡镇农机部门短期进行培训,以此提高农机职业技能培训的规范性,保障农机职业技能培训效果。

2.5 拓展培训市场

农机部门必须结合辖区实际情况,对农机职业技能培训市场加以拓展,以切实保障农机职业技能培训效果。一是要坚持以小型农机操作手、收割机驾驶员、拖拉机驾驶员为培训主体,同时辅以公益性培训宣传、新农具操作培训工作。二是依照农机职业技能证书办理工作,开展农机加工、电焊、维修等多工种技能培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农机部门可以与农机单位合作,由农机单位提供农具、办学场所等,农机部门负责提供师资力量,通过优势互补,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农机职业技能培训条件差的弊端,而且可以进一步拓展农机职业技能培训的空间。三是农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必须与农机推广工作步伐一致、互通信息,用农业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机推广,用农机推广促进农机职业技能培训,以此实现双赢效果[3]。

2.6 端正就业观念

任何职业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是当前社会普遍对于部分职业存在一定的偏见,如农机操作人员就是典型代表。社会公众往往认为农机操作人员社会地位不高,薪资待遇低,工作环境艰苦,导致农机操作人员后继乏力,许多青年人都不愿从事农机操作工作。因此,在农机职业技能培训过程中,教师必须对学员加强思想教育,帮助学员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鼓励学员积极加入农机操作人才队伍当中,为农机操作队伍补充新鲜活力,不仅可以解决青年人就业问题,而且可以为农机事业发展奠定人才基础,对于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的实现极为有利[4]。

3 结语

综上所述,农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对于提高从业者专业素质、增强农机使用规范性、促进农机推广普及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农机部门必须对农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加强重视,通过创设发展环境、强化师资力量、创新教学方式、拓展培训市场等举措,切实提高农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质量。

猜你喜欢

普及职业技能农机
沃得农机
春来好时节 农机备耕忙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5G手机打响“普及战”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不一样的农机展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
职业技能竞赛国内外现状分析
天文知识普及
引导发展 推广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