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生产应用免耕播种机的优势及技术实施规范

2021-11-27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1年12期
关键词:播种机耕作整地

畅 游

(绥滨县农业机械服务中心,黑龙江 绥滨 156200)

0 引言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技术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农业生产中应用的新模式越来越多,使传统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弊端得到了有效解决,农业生产逐渐向着节能环保、可持续性方向转变。耕作技术是我国长久以来实施的生产技术方式,尽管农业机械化逐渐替代了传统的人畜力耕作模式,但现阶段的机械化耕作仍然延续着传统的翻耕、平整、压实等多个工序的作业模式。这种机械化耕整地模式的长久运行使农田土壤逐渐退化,土壤沙化、干旱化问题加重,不利于农业的长久发展。近年来很多农艺技术与农业生产实现了有机结合,使农机化作业更适合现代化生产模式,免耕播种作业作为应用普及效果较好的新耕作技术,其对土壤的保护作用十分明显,且长久应用免耕播种技术对增产增收有积极作用,因此通过免耕播种技术改善现阶段的机械化耕作模式十分有效。

1 免耕播种技术现状

免耕播种是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实施目的在于优化耕地土壤的使用条件,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土壤造成的侵蚀与破坏。随着机械化生产的大范围普及,轮式机具的大范围作业造成了农业土壤压实问题严重,而轮式机具作业最频繁的生产阶段就是耕整地阶段,从土壤翻耕开始到播种作业结束,传统轮式机具需要进行作业约7~10次,因此,随着机械化生产持续时间的延长,土壤出现退化、沙化、水土流失问题十分严重[1]。针对这一问题,1977年美国农业部土壤保护局率先提出了免耕的概念,随着机械技术的不断发展,免耕播种技术与农业机械得到了良好的结合,先进的免耕播种机在我国农业生产中也得到了快速普及和使用。

从目前来看,我国的免耕播种技术普及速度在加快,农村应用免耕播种技术进行农田保护和培肥地力的面积逐渐增加。总体来看,免耕播种引用较多的农田具有以下特点,一是采用承包经营模式居多,这类农田通常具有连片化统一经营的特点,农田面积较大,整体进行免耕播种作业对于培肥地力十分有效;二是原有耕地退化严重或土壤肥力贫瘠,不经治理很难获得理想的收成,耕地的经济效益不理想;三是大型国有农场对于免耕播种技术应用较为积极,一方面国有农场对于新的耕作技术更容易接受,另一方面在大面积耕地应用免耕播种技术效果更加明显。从整体的耕作模式占比来看,我国采用免耕播种作业的耕地仍比较少,传统耕作模式占据更大比例,普及力度仍需加强[2]。

2 免耕播种机的应用优势

2.1 有效优化耕地土壤条件

免耕播种机的作业环境是在有农作物秸秆覆盖地表的情况下,采取免耕或少耕的模式直接进行播种作业,这种作业方式减少了传统的机械翻耕、机械整地的作业过程,避免了机械化翻耕造成的土壤水分散失。由于秸秆粉碎后在地表覆盖,既增加了播种后的覆盖厚度,对种子进行有效保护,又能利用秸秆覆盖层减少雨水的冲击力,避免降水造成的水土流失问题,自然降水经过秸秆层后缓慢渗入耕地土壤中,使土壤蓄水能力增强。秸秆层的覆盖减少了耕地土壤中水分的蒸发量,并通过秸秆中养分降解提高土壤肥力,据统计连续应用免耕播种3~5年,耕地中的有益微生物数量显著增多,土壤培肥效果明显[3]。由于不经过大幅度的翻耕整地,土壤中的水分和微生物损耗较小,耕地状态逐渐得到恢复。

2.2 有效节约了生产成本

与传统耕作模式相比,采用免耕播种机进行作业,耕作播种一次性完成,生产工序明显减少,作业周期得到缩短,不仅节省了机械化生产的时间消耗,还有效节省了人力雇佣的成本。随着农村地区青壮年人口向城市转移,农村地区的用工费用不断上升。通过免耕播种技术的应用,不仅人力资源问题得到解决,更使燃油消耗、农机维护费用显著降低,传统生产过程的成本得到最大程度的控制。

2.3 有效提高了农作物产量

免耕播种的作业模式对于增产增收效果明显,一方面,利用免耕播种方式作业的耕地,由于生产模式更加合理,不仅土壤退化问题得到解决,土壤的理化性质还得到不断提升,农作物在养分充足、水分适宜的条件下生长状态更为良好;另一方面由于不经过土壤翻耕处理,农作物生产过程根系与土壤的结合能力更强,农作物表现为表层根量多、主根更为发达,根系对于养分的汲取能力进一步增强,植株生长更为健壮。此外健壮的根系能更好地抵御大风、暴雨等自然灾害,减少自然气候造成的粮食减产问题,作物的产量也相应得到提升[4]。

2.4 有效提升了生产的环保性

农机作业量的减少有效降低了农机作业的尾气排放,在一定程度实现了农机生产的节能减排。同时由于免耕播种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焚烧秸秆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实现了在利用农业可再生资源的同时,减少了秸秆焚烧造成的大气污染,为秸秆资源的利用提供了新途径。

3 免耕播种机的作业规范

3.1 合理装配与调试

在正式作业前,免耕播种机必须与拖拉机进行合理的装配,将免耕播种机与拖拉机的液压悬挂系统连接,并调整免耕播种机的左右方向呈水平状态,测试液压系统功能,观察液压系统的升降、中立功能是否正常,做好相关的调整工作。在每次作业前,还要对免耕播种机的各个部位进行认真检查,查看是否有零件松动、损坏等问题,检查的重点应放在开沟器、排种器等位置,检查关键传动位置润滑状态,及时补充润滑油,确保机具在良好的状态下工作。

3.2 免耕播种与施肥作业

由于耕地未经翻耕,因此,免耕播种机的作业要完成灭茬、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等工序。作业过程中驾驶员驾驶拖拉机要保持匀速行驶,行驶路线需事先规划好,作业初期要检查作业质量,确认符合免耕播种的作业要求后,方可进行大面积作业。常规的检查项目包括免耕播种的播深、施肥深度、种肥覆盖效果、单位面积的播种量等。先进的免耕播种机配备GPS导航,应严格按照导航路线行驶,确保作业过程无重播和漏播问题。

3.3 田间管理工作

由于秸秆覆盖层的存在以及土壤不翻耕的作业形式,免耕播种相对传统的耕作播种形式更应做好田间管理工作。一方面,要重视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免耕播种的病虫害防治要求植保机具具备更高的喷施质量,药液的喷施要求能够渗透进入秸秆层下部,确保病虫害防治彻底;另一方面,杂草滋生也是免耕播种的一项关键问题,除草剂的喷施要求均匀且无漏喷重喷问题。植保作业的药物喷施要严格考虑气候条件的影响,要在无风或微风的天气进行,并尽量避免喷药后降雨减弱药效,确保药液有效精确的作用效果[5]。

3.4 合理安排深松整地作业

采用免耕播种作业的耕地,由于未经翻耕作业步骤,可能存在病虫害和草害在土壤中积聚的问题,因此,应根据农田土壤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机械化深松整地作业,以优化土壤结构。通常来说,深松整地作业需间隔1~2年进行一次,作业深度在25~35 cm为宜,深松整地作业需要经过土地的状态检测和分析后确定,不可盲目进行。

4 结语

免耕播种作业的推广和使用能有效缓解当前耕地质量退化问题,在解放大量劳动力的同时,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步伐。免耕播种技术是对传统耕作方式的优化和变革,以维护土壤生态为目的,长期坚持免耕播种作业有利于大幅提升我国的农业耕地质量。

猜你喜欢

播种机耕作整地
大蒜播种机让蒜农挺直了腰
浅谈农业机械整地技术的优势及实施方法
浅谈造林穴状整地
耕作深度对紫色土坡地旋耕机耕作侵蚀的影响
我省深松整地将实施精准补助
我们都是播种机
草地耕作技术在澳大利亚的应用
让党建成为信仰播种机和工作推进器
西洞庭湖区免耕耕作模式及其配套技术
2BR-1肉苁蓉播种机的研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