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发展与金融一体化对消费风险分担的影响研究
2021-11-27沈小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
文/沈小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
一、引言
我国投资及出口增速开始呈现出持续放缓的状态,对此,如何促使消费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经济发展中承担起支撑重任,已经成为当前需要面对并解决的现实问题。基于当前社会环境,金融发展对消费风险分担的影响,可以总结为时变效应、滞后效应两个层面。其中时变效应主要集中体现在资本市场建立后,其产生的促进作用呈现出弱化趋势;而滞后效应,则主要指对消费风险分担的促进作用存在滞后性。地方政府的干预既抑制了这种促进作用,同时也起到了降低波动的效果。
从当前趋势看,地方政府开始立足全局,实施宏观经济政策引导,推动国民消费,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推动经济稳定进步、良好发展。但是将目光放置于居民消费水平看,占GDP的比重存在较大波动,并且呈现下降趋势。对此,应当深入研究,切实保障居民消费的贡献率,进而推动我国经济顺利转型。
二、当期关系分析
在本次研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能够准确理解金融,明确不同主体之间的关系,便于合理地落实与实施相关工作。在此情况下,本文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在具体实践中,为了确保分析结果更加稳定健全,本次研究参考了有关研究学者的做法,将这三者时间序列移动平均,以1—6期为基础,设置移动平均期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三者之间的当期关系,可以得知,消费风险分担对于金融因素的冲击后的响应,并未出现明显变化,这一点与地方政府干预没有直接关系。
三、引入TVP-SV VAR模型,综合分析金融因素
(一)时变效应和滞后效应分析
为了防止时变系数发生偏差,本次研究主要引入了TVP-SV VAR模型,用来进一步研究金融发展、金融一体化以及消费风险分担三者之间的关系,对时变性以及滞后性进行有效识别。
在金融发展及金融一体化冲击下,消费风险分担所反馈的响应表现出了非常明显的时变特征。1990年左右属于一个共同转变点,从1990年逐步上升后,开始转变为稳定状态,而同一时间段,则表现为上升后又下降趋势。深入分析这一变化趋势,不难发现,由于受到资本市场建立的影响[3],导致相关的分担推动效用不断减小,一直到20世纪末期,我国才初步形成并建设了相应的资本市场,在此之前,有关的分担依靠于信贷方面的市场所实现。所以,依托于资本市场,针对消费风险的分担有了更为宽阔的路径,且逐渐弱化了二者对消费风险分担的促进作用。后来的资本跨地区流动,也正是借助资本市场才得以推动,导致金融一体化产生的促进作用更加弱化。
此外还可以看出,对于没有地方政府干预的情况,短期内对居民消费风险分担产生了一定抑制作用。这一影响趋势也说明了居民在金融市场借贷后,并没有直接进行消费,而是采取了促进收入,以此增加中介效应,进而发挥了消费风险分担作用。整个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方可完成,这也就是说金融发展以及金融一体化产生的促进作用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此外,当人们在资金借贷初期会产生较大的还贷压力,所以非常容易被收入波动而影响。在这一影响下,消费风险分担水平自然就会降低。故此,短时间内,无论是金融发展还是金融一体化,都会抑制消费风险分担。
(二)地方政府干预的影响分析
通过对比响应强度,对地方政府干预实施控制后,消费风险分担正对金融因素带来的冲击回应,主要呈现出增强的趋势,其中最大响应强度,金融发展达到了未控制地方政府干预时的7倍多,而金融一体化则达到了10倍多。分析其滞后期情况可知,在控制地方政府干预前后,针对金融一体化所产生的冲击,消费风险分担反馈的响应在这一时期并没有发生方向上的改变,相比之下,金融发展带来的冲击的响应,表现出了明显不同。对于地方政府干预并未进行控制的情况,处于滞后1期时,消费风险分担主要表现为负向反馈,直到发展到滞后2期时,此种情况才逐步发生转变。相比之下,可以看出,地方政府干预得到控制时,在滞后1期,消费风险分担做出了正向响应。由此不难发现,当实施地方政府干预后,金融因素针对消费风险分担的作用,都表现出了较强的抑制性,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金融发展过程带来的影响。当地方政府消费增多时,足以说明地方政府在经济竞争方面具有较强的自觉意识。这主要是因为政府消费涵盖在了支出法计算GDP核算项目中;与此同时,也证明政府部门能够针对多元化、数量很多的资源进行支配,其中也涉及金融领域的资源。政府部门在相关干预方面有着很强的意愿,究其原因,可以总结两个方面:其一,从地方政府角度出发,在实际践行中,会将本地经济发展作为优先考虑因素,因此,一般情况下会选择对本地金融资源流出方式进行限制,此种做法对直接抑制分担有着明显的作用。其二,政府支出和银行信贷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当面对较大财政支出压力时,地方政府会通过加强干预银行信贷决策的方法,使得信贷资产引流到国企,此种方法直接造成金融资源匹配不足,最终导致金融发展无法有效为实体经济提供高效率的服务,必然会增加经济发展风险,最终直接影响居民收入稳定性。
总体来说,在金融体系中,地方政府实施了干预,会直接影响到居民消费,使其很难借助信贷市场来达到分散消费风险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地方政府干预也绝非完全是不利作用。当控制地方政府干预后,二者对消费风险分担的作用发生了频繁波动,但是包含了地方政府干预的响应,则趋于平稳状态。由此可见,足以说明了适当进行地方政府干预,可产生一定的积极性,让其更加平稳。
四、结论
综合上述分析,不难发现,金融发展与金融一体化在消费风险分担造成的影响,都存在时变效应,这一点在1990年前后体现地最为明显。资本市场建立后,在实际发展期间也属于消费风险分担的重要渠道。在此情况下导致市场的作用和影响开始见效,而本次所研究的主题内容所形成的影响向着不断提升的趋势发展。通过研究、探索的方式可以了解到,两者不会产生分担方面重大的影响,同时在短时间内,主要表现出一种抑制作用,在中长期内,特别是在滞后2年时,这种抑制作用最为明显。最后,如果地方政府实施干预,则会直接造成资源匹配无效,会直接抑制二者对消费风险分担的促进作用,当中金融发展产生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但不可否认的是,地方政府干预也产生了一定积极作用。因此,适当实施地方政府干预,可以提升分担的有效性。
五、具体措施分析
首先,资本市场相比信贷市场具有收益高的优势,但也存在较大的风险。因此,有关监管部门需要高度重视对资本市场风险的防范,全面加强实施对资本市场的监管,从实际出发,应当在法律方面提高重视度,构建完善的法律制度,维护消费者的权益,从而确保消费风险分担的资本渠道更加顺畅平稳。与此同时,更要积极加强金融方面的创新,多方面、多角度丰富金融市场投资工具,从而全面打开居民分散消费风险的金融领域。其次,应当积极调整以往单一的经济绩效政绩考核标准,尽量避免地方政府为了经济盲目实施大量干预。当然,更要在财政职权方面入手,积极改革,为地方政府扩大融资途径,促使地方投资环境以规范化、程序化方式发展。借助此方式也可以减轻地方政府财政压力,从而最大限度上降低地方金融环境中容易出现的一些不良竞争。最后,要以各地区为主,改变以往孤立状态,打破现有的行政区域划分情况,构建统一的金融市场,全面推动金融一体化发展,创建较为良好的市场环境、市场氛围,促使区域间形成相应的支持作用。通过合作,可以很好地降低区域间的合作成本,并在金融信息平台下,进一步提升一体化程度,从而更好地提高在分担消费风险中的积极影响。
六、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要想实现对消费者风险分担的积极促进,就应当积极创新金融合作模式,逐步构建统一的金融信息平台,使得信息、数据共享,逐步提高金融一体化程度,以此充分发挥出金融一体化的作用。
相关链接
金融发展是金融交易规模的扩大和金融产业的高度化过程带来金融效率的持续提高。体现为金融压制的消除、金融结构的改善,即金融工具的创新和金融机构适应经济发展的多样化。其量的方面 (规模)可以金融资产与实物资产的比例(金融相关比率) 等指标来衡量,质的方面 (效率)可以实际利率、金融工具与经济部门的分类组合 (金融相关矩阵)、各部门的资金流量表的合并 (金融交易矩阵) 和融资成本率等指标来衡量。经济主体为追逐潜在收益而进行的金融创新 (包括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 是金融发展的根本动力。
金融发展的一般规律是金融相关比率趋于提高。对于货币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西方古典经济学家根据萨伊定律提出了货币中性和信用媒介论,该理论认为货币供给量的变化不影响产出、就业等实际的经济变量。后来的一些经济学家如K.Wicksell,虽然认识到了货币在经济增长中具有重大的、实质性的影响,但主要强调的是消除货币对经济的不利影响。货币学派的代表人物Friedman认为“货币至关重要”只是就短期而言,在长期中货币供给的变化只会引起物价水平的变动,而不会影响实际产出。Joan Robinson也认为金融体系的出现和发展仅仅是对经济增长的被动反应。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中,国外学者一直走在前面,Goldsmith开创了实证研究的先河。他使用金融中介体资产的价值与GNP的比率作为一国金融发展指标,通过检验35个国家在103年间(1860年~1963年)的数据,发现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一般是同时发生的,经济增长迅速的时期总是伴随着金融的快速发展。但是不足的是,他并没有能够指明两者何为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