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民办高校课堂教学成效提升策略*
2021-11-27罗利娟
罗利娟
(西安翻译学院,陕西西安 710105)
教育是国之大计,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民办高校作为社会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的重任,课堂作为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其教学成效事关人才培养的质量水平。“一流课程”“课程思政”“智慧课堂”等新理念的出现,都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民办高校要顺势而为、与时俱进,以培养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人才为目标,着力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合力提升课堂教学成效的策略。
1 民办高校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效课堂主要指在一定的时间、精力、努力等教学投入内,教师能够利用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策略来促进学生学习,引导学生正向发展,健康成长,是颇有成效的教学。目前,民办高校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是教师授课、学生听课,这种方式吸引力差,学生被动接受,缺乏课堂主动参与,授课内容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忽视了价值引领,偏离了一流课程的要求,造成了低效课堂的现状。通过对民办高校课堂教学调查研究,概括起来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
1.1 学校方面政策制度不完善
学校方面政策制度不完善,主要体现在:①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不合理,支撑矩阵支撑性不强,课程的类型、课时不科学,跟不上新时代的需求。②为了降低课时费支出,对一些核心课采用合班上课的模式,由于班级人数过多,管理难度大,进而造成教学效果不理想。③存在“以学生为中心等同于学生至上”的认识误区,民办高校学费高昂,招生人数直接决定民办高校未来发展,为了留下良好口碑,学校一些管理制度过于宽容,一些规则浮于表面,形同虚设。④课程考核制度不完善,考试方式单一,期末考试抄袭现象时有发生,导致平时不学的学生考试成绩反而很高,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⑤评教制度不完善。学校为了督促教师提升课堂教学成效,往往采用院级督导、校级督导、系主任、同行听课评课等方式,这种方式从一定程度上可以给任课教师施加一定的压力,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听课已经沦为一种形式。
1.2 家庭方面高等教育参与度低
家庭方面高等教育参与度低,主要体现在:①认知偏差。对于大部分家庭来说,孩子进入大学以后,家长就开始放任自流,只是定时提供生活费,在家长心中,认为只要孩子考上大学,家长就不需要再督促和引导学习了。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内心渴望自由,进入大学象征着脱离了父母的束缚,可以像断线的风筝一样,随风漂泊。然而,在高中时期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未能养成,进入大学,一旦少了束缚,易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中,易被社会上一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潮所影响,易产生放弃学习、自暴自弃的不良情绪。②距离关系。不管是省内高校还是省外高校,孩子所在高校与家之间的距离相比高中学校要远得多,由于距离缘故,家长对孩子的关心频率要低一些。家庭方面的因素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课堂学习的心态。
1.3 教师方面教育教学积极性不高
教师方面教育教学积极性不高,主要体现在:①教书育人理念淡薄。民办高校教师往往重科研轻教学,致使教学水平停留在低水平层次上。②教学模式陈旧。在民办高校随处可见“照本宣科”式教学、“灌输”式教学,往往是一套教材、教案、课件重复一届又一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效果较差。另外,由于课程课时有限,教师急于完成教学任务,对于课堂纪律不管不顾,只一心在讲台上唱独角戏。③教学内容先进性不足。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未体现学科发展前沿知识,供给侧人才培养质量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④教学手段时代感不强。随着“互联网+教育”时代的来临,“智慧课堂”被反复提出,然而部分教师不愿意尝试改变,导致到课率低、抬头率低、点头率低等三低现象。
1.4 学生方面学习主动性不足
学生方面学习主动性不足,主要体现在:①民办高校学生具有高考分数低、大部分学生家庭条件优渥、个性强、学习自觉性不高、沉迷网络等特点,部分学生家族里已经给安排好工作,只等毕业就上岗,导致学习兴趣不高。②大学的学习生活模式和高中有很大区别,部分学生一时难以适应,高中的压力在大学得以释放,学生热衷于各种社团活动,对学习兴趣不高,课堂玩手机、睡觉等现象时有发生,不少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欠端正、课堂纪律性差、理想信念淡薄,在高校混日子、混文凭现象严重。③民办高校教学对象基本为“00”后,是互联网的原住民,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三观塑造的关键时期,如果没有树立坚定的梦想目标,容易被网络上的不良思潮所左右,不仅耽误学生自身成长成才,还会挫伤学习认真者的积极性,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2 民办高校课堂教学成效提升策略
课堂作为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回答的是“如何培养人”的战略问题,通向“一流课程”的关键是通过学校回归初心、教师回归本分、学生回归常识、构建科学有效的评价标准等提升课堂教学成效。
2.1 学校要回归初心
高等学校的初心是为党和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初心不忘,方得始终。高等学校的天职是人才培养,而不是社会服务,不是科学研究,也不是文化传承创新。高等学校要遵循教育规律、学生成长规律,按照习近平对大学生提出的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要求,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时代新人。课堂是育人主渠道,学校应将工作重心放在抓课堂教学上,其他工作围绕提升课堂教学成效展开。学校要下狠功夫,从政策、平台和资金上大力支持课堂教学改革。
2.2 教师要回归本分
民办高校教师的本分是教书育人,不管职称多高,名气多大,荣誉多高,第一身份就是教师,首要工作是教书育人。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热爱教学、研究教学、倾心教学,以德高、学高、艺高为奋斗目标,应将教书育人、言传身教、潜心问道、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学术规范等集一身,做一个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和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支架,根据学生的需求,对学生提供适时、适当、适量的引导和帮助,学生踏着支架主动学习,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教师应积极学习教育新理论、新理念、新方法,与时俱进更新自身的知识库,并恰如其分地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抬头率、点头率,打造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朝气课堂,应以“一流课程”标准要求自己,使课堂教学达到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要求。
针对新时代对课堂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教师要积极应对,不能消极怠工,存在抵触心理,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各种线上或线下教育教学培训,吸取教育教学新理念,并通过调查问卷、茶话会、座谈会等多种方式深入研究新时代教学对象的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方案设计,在保证两性一度的基础上,注重能力培养和立德树人,课堂教学坚持以学生需求为中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永远扮演配角和引导者。
2.3 学生要回归常识
学生作为受教育者,在大学的第一任务是读书学习,教育者应作为学生前进的灯塔,指引学生回归常识,激励学生刻苦读书,引领学生回归课堂,教导学生以课堂教学为重,通过求真学问、练真本领,成为一个有理想、有学问、有才干的实干家,为区域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教育者应引导学生严格遵守学校的课堂教学规章制度,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提升自律性,摒弃惰性,通过课堂教学手段和形式改革,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教育者应善于换位思考,走进学生心里,激发学生内在学习欲望。
2.4 评价标准要科学有效
在课堂教学中,绕不开三个核心问题:①教师将把学生带向何处,即教育目标;②教师怎样把学生带到那里,即教学过程;③教师怎么确信已经把学生带到那里去,即教学评价。由此可见,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评价是了解课程教学目标是否实现、教学过程是否有效的关键。作为教师,应提前设计好教学活动各部分的成绩占比,推行过程性考核方式,从开学第一节课就将评价标准告知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每项活动,得分相对明朗化,学生之间的竞争性便从第一节课就开启。评价标准要不断反馈修改,直至合理化、科学化,直至对推进课堂教学成效产生正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