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段大运河档案的开发利用策略

2021-11-27李晓丽王文佳

山东档案 2021年6期
关键词:济宁大运河运河

文·李晓丽 王文佳

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蕴含着丰富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年,大运河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既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向世界宣传中华文明的重要文化名片,因此国家极为重视对大运河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大运河深刻影响着沿岸城市,在每个城市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运河文化。山东段位于京杭大运河的中段,占京杭大运河总长的三分之一,拥有大量的运河文化遗存和运河文化资源。加强对山东段大运河档案的开发利用,有利于深化公众对大运河文化的认识,构建清晰准确的大运河记忆。

一、加强运河档案相关各部门间的交流合作

大运河档案的开发利用须仰仗政府各部门间的互动合作,因此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交互性,实施运河档案综合开发利用。首先,政府要发挥宏观管理的作用,制定相关政策,健全综合管理体制,理顺各部门的权责关系,并对大运河档案的开发利用实施宏观指导、提供资金支持。其次,档案馆作为运河档案的开发利用主体单位,要主动与政府相关部门以及博物馆、图书馆、运河学研究院等进行交流合作,既建立起信息共享机制,又明确其各部门的职责任务,以谋求最大限度地挖掘大运河档案的价值,发挥大运河档案的作用。

二、立足于当地文化特色开发利用运河档案

(一)加大运河档案资源的编研力度。对此,济宁市做出了典范。济宁在元、明、清时期是京杭大运河中段的交通枢纽,又是中央政府派出的漕运和治河管理机构驻地,运河档案资源较为丰富,同时济宁还是孔孟之乡,所以济宁市历来主张以档案汇编来促进“孔孟之乡,运河之都”的文化品牌建设。济宁市档案馆立足于运河文化,大力搜集运河档案资料,进行专题汇编,形成了《济宁运河档案史料汇集》系列丛书、《济宁运河档案史料集萃》等较多的编研成果,对济宁古运河进行了详实的考证和客观的记述,为解读大运河提供了详实、准确、丰富的史料。其他的运河地区,可以借鉴济宁的运河档案开发利用模式,深入挖掘运河档案蕴藏的文化价值,并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助力打造本区域的文化品牌。

(二)开发利用运河档案助力旅游业发展。要按照《大运河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的要求,将大运河档案的开发利用与旅游休闲产业相结合,促进大运河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枣庄市已主动把运河档案的开发利用向古城重建延伸,为旅游文化的发展提供档案支撑。在濒临运河的台儿庄古城重建中,枣庄市档案馆征集到大量有关运河建设运营的奏疏,并协助有关单位在古城内建造了运河奏疏展馆,增加了古城的历史厚重感,成为古城游览中必看的一大亮点,体现了运河档案在旅游发展中独特价值。其他有运河旅游资源开发的地方,可以借鉴枣庄的经验,将运河档案开发利用到本区域的旅游项目打造中,为本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档案支撑。

(三)加强大运河档案的数字化建设

首先,各运河城市要借助于本市档案馆数字化建设平台,开辟运河档案专栏,用于收集、管理、利用运河档案,定期公布运河档案信息,开发运河档案资源,共享运河档案利用成果,为运河档案开发利用提供便捷服务。

其次,可以在全省范围内建立由省级档案部门统管的统一的大运河档案数据库,融各地区大运河档案数据为一体,实施运河档案数据的异地存储、利用共享、成果互助,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运河档案的价值和作用。

再次,要推动档案馆、博物馆、图书馆、运河研究院等机构的运河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机制,通过机构合作进行资源整合,将处于不同馆的运河档案数字信息聚合起来,或利用虚拟现实技术、AI技术等新技术制作运河文化专题展览在各自的信息平台上展示,让异地游客身临其境地感受运河文化,或一同开发大运河档案文创产品,挖掘运河档案蕴含的文化内涵,助力山东运河文化精髓的精准诠释。

猜你喜欢

济宁大运河运河
不同条件下对济宁地区玉米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
独占鳌头的运河传奇
续写千年大运河的精彩故事
大运河,行走山东
文化,让运河“活”起来
大运河,流淌2500年的中华智慧
银河哪比运河乡——《诗咏运河》读后感
大运河:最后的绝唱
运河博物馆:讲述大运河的前世今生
济宁有线“屏屏通”便民惠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