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视野下的庄浪社火文化研究

2021-11-27刘晓波

山西青年 2021年1期
关键词:社火民俗文化活动

刘晓波

(渤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锦州 121013)

社火文化几乎与我们的文明进程同步,不同时代、不同地域都有着各自特点的社火文化,故社火研究也为学者所热爱。上个世纪末社火这一民俗意味浓烈的社会现象就得到了社会学家、民俗学家、人类学家的共同重视,以不同专业背景和角度对其进行整体或者分不同区域的相继研究,出现了不少成果。焦克敏在《庄浪文史》中,从社火类型方面简要地介绍了庄浪社火的不同分类。仵军智在《关陇传统社火遗存与变异的调查与思考》中,以关陇地区社火为研究对象,运用田野调查方法对其持存与变异进行梳理,探讨了关陇社火发生嬗变的原因。董晓萍在《说话的文化》中的“说话文化的节日内涵”一章中,从民俗学的角度,对社火的神话信仰、阵列、游行和访问进行了系统研究的同时,提出了社火是能让中国人跳出中国人文化基础的家族文化,也是进入社交文化的年节仪式之一的观点。在其《陕西泾阳社火与民间水管理关系的调查报告》中,从人类学的研究视角,对陕西泾阳县社火的田野考察,探讨了社火仪式与民间水管理之间的关系。这些研究成果都在不同程度上对庄浪社火研究起到借鉴和推动作用。

一、庄浪社火简介

庄浪社火是一种典型的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活动,起源于宋元,扩展于明清,盛行于民国。清乾隆《庄浪志略· 风俗》载:“立春之日,迎土牛,扮戏彩,以导芒神,士女竞观。”[1]由于立春大多在春节期间,庄浪民间社火的演出活动多集中在春节期间,逢喜庆节日也有组织演出,但多流行于农村、乡镇,其覆盖面之大,参与活动人数之多和观众之多,是春节期间其他任何文艺形式不能比拟的[2]。进入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伴随着现代化元素的融入,社火文化已经发展成有固定的脸谱、服饰、道具和表演时间的群众性民间艺术娱乐活动,具有悠久的历史继承和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近年来,信息化、城市化与全球化速度持续加快对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生存与发展产生了剧烈的冲击,民间社火文化遗产现状与未来令人担忧。而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政策的出台无疑为中国传统文化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出了更具可行性、建设性的方向准则。针对如此的现状运用SWOT分析法来探究庄浪社火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二、庄浪社火的SWOT分析

(一)S—庄浪社火的发展优势

1.内容丰富

社火组织活动的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初五日到二月二日,依据社火活动的演出时间可分为两大类——夜社火和白天社火。夜社火又称为“夜故事”“地摊”,内容大致由小曲、笑摊、跑旱船、耍狮子、跑纸马、吃牛等组成。以庄浪小曲为开场,四对男女的表演为形式,男演员进行简单的化妆或素妆,执蝇刷(拂尘)或钱鞭子(霸王鞭)作为演员手中的道具,演员身后跟随一个小旦起声附和,在铜锣和大鼓等乐器的伴奏下逐个出场。笑摊表演和现代的相声艺术是异曲同工的,说唱方式多样。笑料的堆积罗列是笑摊曲牌的主要内容,通过典型角色的扮演展现西北人民的活泼随意、粗犷豪情的性格和壮志。跑旱船也是夜社火的一个大型表演活动形式,又叫划旱船,以夜间行船形式出现,船头和船尾各掌一灯,在灯火的映衬下演绎夜间划船的形象,舶翁在船头划船,小旦坐于船舱,船婆(丑婆)在船后面追行,三人表演滑稽幽默。划船船歌多以具有幽默风趣的作品为题材,有些村社在表演时还配有纸马穿梭其中。夜社火的特有收场节目是耍狮子,用竹筛和簸箕的简单装扮合成狮子头,再用白麻布披身覆盖,尾巴用糜芒笤帚做成,以火把的舞动迎合舞狮者跳动的节奏,有火有兽正好符合喷火驱邪降魔的寓意。

白天社火由高芯子、马社火、高跷、舞龙、舞狮、跑社火、彩车、秧歌等内容组成,具有固定表演日期,各乡镇村社或机关单位闹社火,先统一“迎神”祭祀,拜神祭祀完成后开始社火节目的表演比赛。其中高芯子是白天社火活动的典型代表,高芯子也叫高台(抬)或高亭,是由最初的面捏人物造型发展为七八岁小孩扮演历史人物,装扮之后固定在铁柱上,有两三丈高,铁芯子固定在车上,用彩带、瓶、镜或彩衣、花草装饰,以富丽、精致、玄妙为盛。庄浪高抬的表演内容,既有历史人物和神话故事,也有现代的题材,常见的有《走西口》《哪吒闹海》等惊险场面的表演情节[2]。庄浪高抬于2008年初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历史悠久

庄浪民间社火具有悠久历史,是在社祭和赛傩基础上形成的,其中社祭以祈福为主,赛傩则以驱邪为主[3],是娱神祈福,兼具自娱的一种多民俗和民间文化艺术的综合体,整体热烈朴素,惊险玄妙,情景交融,代表了中国基层村镇群众的集体智慧和独特的艺术创造力。庄浪社火作为一种综合民间艺术活动,艺术性是本质属性,庄浪社火将艺术与锣鼓音乐巧妙地结合起来,为沉寂的乡村增添了喜庆和年味,也为农民单调的生活增添了生机和活力。[3]处于农闲的春节正是人们休闲放松的时令,人们以社火表演为契机,在演出娱乐中率性随意,同时为来年的劳动做好打算。

(二)W—庄浪社火发展的劣势

1.创新不足

庄浪社火文化是陇东地区民间艺术的结晶。作为白天社火中主要内容的高台表演演绎的历史经典故事日益陈旧化,拘泥于几种历史典故重复演出,日渐失去吸引力;作为夜社火的主要内容跑旱船由于耗费体力,参加跑旱船的青年人越来越少使得演员大量缺失。同时随着都市文化的发展,人们把眼光聚焦在风靡都市的高雅舞台[4],而作为民间艺术的庄浪社火的关注度越来越低,参与的人员不断减少,活动内容也在日益锐减,社火活动已经渐失以前的热闹氛围,加之社火的发展缺乏创新,老套的社火表演形式已经让人们渐渐失去兴趣。还由于创新宣传力度不足,没有形成属于自己的标志品牌,所以影响力更是有限,以至于社火活动在节日里也不被重视。

2.内容断代

艺术的娱乐与教化的功能是自身所独有的,庄浪社火属于民间艺术门类。社火与民间迎神赛会等是实现民间艺术传承和民间艺术教育的重要活动,通过参与社火演出所需道具的制作、节目角色的扮演,可以培养人们对传统民俗文化的继承和审美能力。但很多孩子想参与民间文化节目的表演和学习独特的艺术技巧的愿望都被补习班和兴趣班所取代,从小培养他们的艺术爱好不是继承传统民俗文化艺术,而是培养激发他们的现代文艺才能和学习能力。各种课外辅导班的强加严重扼杀孩子们对社火民俗文化技巧和表演艺术的继承,造成艺术与教化的断代。

(三)O—庄浪社火发展的机遇

1.政策保障

庄浪社火作为有历史性的节日文化纪念活动是按照国家关于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总要求来规划的,着重于西北地区民俗文化和历史遗迹遗址文化的建设发展,形成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模式,围绕“一带”的发展下引导建设“三区”,最终形成“十三板块”(简称1313工程)的文化建设工作布局。“十三板块”即“文物保护、大遗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民族文化传承、古籍整理出版、红色文化弘扬、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试点、文化与生态旅游深度融合、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品牌打造、文化人才培养、节庆赛事会展”[5]。庄浪社火属于“十三板块”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板块的内容。

2.民俗传承

创新区的建设加强了文化开发、保护及传承工作,促进了地方文化的发展进程。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要加大文化宣传力度,通过创新文化传播内容和形式,录制宣传短片、制作宣传广告等,以喜闻乐见的形式把社火文化的精髓实质传播给大众。进一步提升庄浪社火的影响力,形成大众积极加入的民俗活动,明确社火文化不仅是一种文艺活动,也是一种体育活动,表演者在演出时游走串巷表演社火节目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观看者也跟着演出者不停地游走丰富了见识也锻炼了身体。在充分带动当地民众参与活动的同时做好宣传,使庄浪社火在陇东地区得到有效传承。

(四)T—庄浪社火发展的威胁

1.现实挑战

近代西方文化的西学东渐,使得大量的西方节日的活动形式日益常见,给我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活动带来强烈的冲击。端午赛龙舟、系五彩线、清明扫墓踏青、元宵舞龙舞狮、春节贴对联等等的中华传统节日的民俗活动都逐渐被平安夜送平安果、情人节送玫瑰、圣诞节狂欢等西方的外国节日活动所取代。春节期间人们都关注于互联网的便捷和虚拟空间的游戏,不愿参与到社火文化的表演活动中来,由于参与人员的缺少,社火活动表演的热闹场面在节日里失去了传统习俗的氛围,人们的精神生活缺少了坚定信仰的支撑而改变社会风气,传统乡村社会的伦理观念和精神风貌在不断地变弱,庄浪社火在这种大的趋势下也慢慢被淡漠,面临巨大挑战。

2.现代化挑战

庄浪社火的地域化和多样化日益弱化。逐渐失去了自身的传承性和创新性,随着传统农耕文明逐渐被现代化都市文明所取代,使依附农耕文化生存和发展的具有千年历史的社火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文化中深厚的人文资源正在逐渐淡化。商品化和利益化的思想日趋显著,传统社火文化的存在基础与发展空间不断被排挤,有的社火文化表演形式由于没有得到妥善和有效的保护而逐渐失传或者断代。社火活动的举行不被看重,参与者减少,许多有经验的艺人也不再传授活动经验和各类活动举办的内容,造成社火文化的断代和人们对特色活动本质的误解,庄浪社火的发展也开始滞后于时代的发展,失去了独特的民俗文化传统。

通过对庄浪社火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的分析,对庄浪社火以后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庄浪社火以后的发展前景,都要以前面大“SWOT”分析为基础,实现对于庄浪社火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

三、庄浪社火文化传承对社会的重要作用

(一)对社会的宣德教化作用

庄浪社火文化对社会有鲜明的宣德教化作用。一是通过社火活动中游演过程来实现,其演出唱词中除了祈福消灾、驱邪免难,还有希望人们勤俭节约、家庭和睦等内容,再有根据政治的需要和新时代的风尚演唱爱国、爱党、爱家歌曲等内容,对旁听观看者都具有教育意义。社火文化的实质包含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中,也宣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二是通过扮演的角色表达人们的爱憎情感,通过角色扮演实现对当代生活的快节奏和社会压力的情感宣泄,在参与社火表演的过程中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

(二)对民众的喜庆娱乐作用

民间春节就是一年中团聚的时候,社火演出正是满足红火热闹的节日气氛的重要文艺活动,相邻的几个村庄齐聚一堂以“社”为单位组建锣鼓队、彩旗林,参演者提前确定好演出的故事以及适合自己的角色,然后制作出必要的服装道具,整个演出的过程就是人们表演故事与众人共乐的过程,社火表演与春节庆祝融为一体,是村社以及整个县城一年一度的盛典大事。演出正式开始时有礼炮队、彩旗林、锣鼓队、秧歌队等舞龙和耍狮子的也同行相互协作共同表演,锣鼓礼炮声绵延不绝。社内的小型游演也随着大型活动走门串户,整个乡镇的会演演出种类多、内容广、寓意强,让人们在娱乐中明白生活哲理。全县举家共庆、早出晚归到街道或社火场子观看节目表演,各种小商小贩也根据社火表演的时间开始摆摊或者挑担出售各种玩具和食品,使社火成了中国式的狂欢节[6]。

四、结语

庄浪社火文化表演是民间娱乐活动的重要构成部分,是陇东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是在新时代文化因素和本土民俗因子的碰撞中不断继承发展的。“从信仰性日常生活渐变到生活世俗化模态。游艺娱乐从个性体验转向社会表演,心意信仰由祈望转向实用。”[7]庄浪社火深受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渲染和传承,其音乐、舞蹈、美术、武术、化妆等内容具有的独特的艺术观赏性,在庄浪城市及乡村民俗文化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庄浪社火民俗文化的发展是陇东地区文化软实力的一部分,陇东地区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区的建设发展动力正是需要强有力的地区文化软实力支撑,继而实现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目标。

猜你喜欢

社火民俗文化活动
山西平遥:闹社火 展成就 盼发展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基于民俗文化视角下的潮汕旅游资源开发
提高民俗文化意识,延续民俗文化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甘肃:新年舞社火,经久不息
探析伏牛山文化圈特色民俗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陇 州 社 火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