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线场模式下高职生职业素养的养成研究
——以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为例

2021-11-27孙华雨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1年8期
关键词:新能源校企院校

孙华雨,王 蕾

(河南机电职业学院,河南 新郑 451191)

0 引言

近年来,高职教育发展迅速,高职学生已成为企业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储备,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本文在全面了解与分析目前高职毕业生在线场课堂、岗前实习及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岗位技能与职业素养严重脱节等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企业调研数据显示,高职生就业后的离职率普遍较高,这些都直接反应了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缺失。

1 存在的问题

1.1 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素养教育认识不足

目前,高职院校的课程一般都设置有基础学科、专业课及思政课等相关的课程,虽然部分订单班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针对具体的企业岗位而设置,但学校偏重就业导向和学生技能的训练,企业也是偏重技术方面的培养。由此造成对于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职业素养的能力重视不够。以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为例,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生产和维修售后岗位,我国新能源汽车人才紧缺,新能源汽车生产厂家和维修行业主要关注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更新,忽视人才职业素养的培养[1]。

1.2 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认识不足

以河南机电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为例,当前从事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的教师大多数是从高校毕业直接任教,且所学学科大多为车辆工程、机械工程等专业,缺乏企业实践经历,对企业文化了解较少,新能源汽车行业新技术更新速度快。因此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与新时期新能源汽车技术行业明显脱节,没有把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现代企业优秀文化深度融合,自然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认识不足。

1.3 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未纳入过程性评价

在目前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下,不论校外顶岗实习或是校内实训基地实习,学校和企业均是倾向学生专业技能的考核,而忽视学生职业素养的评价。应以产教融合为抓手,以企业的真实岗位职业素养的过程性评价为基础,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零距离对接。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专业基本知识与技能,而且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2]。

2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内涵

职业素养是在一定社会生产过程中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行为规范的总和,是每一个职业人都应该遵循的业界行为准则和规范,具有他律和自律的双重属性。职业素养主要由“专业素养”和“非专业素养”要素构成,“专业素养”体现了技能要求,包括专业理论、实践、就业、创新、创业等知识和能力要素。“非专业素养”体现了素质要求,包括道德素养、心理素养、思维素养、人文素养等。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院校最首要的任务就是培养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这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明确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内涵,分析目前存在的不足,找出相应的提升途径,是高职院校加强内涵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基本途径

3.1 搭建线场课堂,为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提供设施条件保障

学校与企业共同打造“能学、能吃、能住、能创、能练”的“道场、靶场、战场”融合互通、功能完备的线场课堂;学校基于企业真实岗位清单、项目清单、任务清单、能力清单,与企业共同开发培养学生岗位职业能力,包含全科、专科、专长三个模块,深受学生喜爱的线场课程。学校采用“任务—完成、问题—解决”在工作中教与学的方法,开展线场教学,实施线场学分,实现了校企可持久发展,解决了如何培养人、谁来培养人、在哪培养人的问题。目前河南机电职业学院已经把线场课堂建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打通了校企合作的“最后一公里”。学生在企业真实的岗位上学习和实践,既是学生又是企业员工,真正体验企业文化、岗位职责、劳动纪律、训练自己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有利于自身更顺利地完成从“学校人”到“社会人”的转变。

3.2 构建教师队伍,为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提供团队保障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通过校企合作,构建了“道场、靶场、战场”的学习场景,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支校内教师和企业工程师相互融合的教师队伍,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根据企业真实岗位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编线场课程、共育学生,学生在教师和企业工程师的引导下学习相关知识、了解企业文化、训练基本技能、参与生产活动,使学生能够更快的养成适合岗位能力需要的职业素养。

3.3 制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开发相关线场课程

在学校线场模式推进下,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基于线场模式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针对企业及特定岗位的技能需求来开发课程,实现“入学即入职、学习即上岗、毕业即就业”三个目标。最重要的是课程开发应当体现“先进性、科学性、逻辑性、实用性”,真正做到“做中学,学中做”。经过2018、2019级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应用并进行了修订完善,目前已基本探索出了基于线场学分制、线场导师制、选课制的人才培养方案,为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提供了专业保障[3]。

3.4 线场思政,为职业素养的养成提供思想保证

自从学校实施线场办学模式以来,新能源汽车技术所有专业课程有机融入线场思政育人理念,并将线场思政前置,使得学生愿意走出去,愿意进入到线场课堂中学习,为后期线场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思想基础。2020级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新生入校,学院制定了一系列线场模式宣讲活动,立足学校线场模式人才培养特色和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充分挖掘政治信仰、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情操、精神追求、科学思维、工匠精神等方面的德育元素,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思政队伍建设方案,进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通过用专业的思政理论知识结合线场开展思政课的教学,让思政课的教学真正地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入耳、入脑、入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4]。

3.5 校企共同构建职业素养评价体系

通过线场课堂,以企业为主导、学校为主体,企业提供任务、目标和需求,学校落实任务、目标和需求,校企共同建立学生“专业素养”和“非专业素养”评价体系,实现了把企业的生产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教学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源、人力资源转化为企业生产资源,形成一个校企合作的闭环生态合作系统,构建校企合作命运共同体,使师生在企业“留下来”,解决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等问题。

本研究以高职学生为主体,保证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以线场课程为载体,将企业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通过由校企共育的线场课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能够在以后的职业生涯发展中,无形之中规范自己的行为。

猜你喜欢

新能源校企院校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门”的背后
顺应新能源发展趋势
校企合作五反思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