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技术对提升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作用及应用方式分析
2021-11-27范寿清
范寿清
(霍邱县临淮岗乡农经站,安徽 霍邱 237400)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在国家多项惠农政策的支持下,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在新形势下,传统的农村经营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农村地区的发展需求,农民对于经营管理的提升给予了很高的期望。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新媒体的快速普及,人们的生活环境已经彻底被信息化技术覆盖[1]。在信息化技术显著改善人们生活模式的同时,利用信息化技术的快捷、精确、远程互通特点,能有效提升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实施质量,并解决现阶段存在的很多问题。信息技术的应用使经营管理工作的服务能力大大提高,经营管理工作逐渐向着实用、高效、精准的方向转变。管理方式的创新能更好地保证农业生产实施和农民利益,有效推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1 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实施情况
在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关于农村的经营和管理方面出台了很多惠民政策,农村环境和基础条件也得到了相应的改善。在农村经营管理工作逐步实施过程中,基层管理人员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经验,对于各个地区的农村经济组成和特点有十分深入的了解,相关工作的开展也卓有成效[2]。从近年来农村地区的经济管理情况来看,管理过程的机制体制建设已经初步建立,对农民的组织、指导及管理工作能做到有序开展,农民对于土地的经营理念和意识都明显提升。但在经营管理工作实施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解决。一是由于人员和资金的不足,导致工作实施覆盖不全面,农民所能获得的相关指导与服务不充分,很多制度制定过程很合理,但在实施过程中受到人力物力限制,实施效果大打折扣;二是由于设备设施缺失,工作过程能依托的信息化设备严重不足,加之工作人员的信息化能力不足,导致工作模式十分落后,工作效率也不能得到快速提高;三是农民对于管理工作认识不足,加之农民自身的文化基础较低,导致在经营管理工作实施的过程中,往往需要经过往复多次的工作才能取得实质性效果,管理工作的影响力有待提升。
2 信息化与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结合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加强,工业生产、城镇运营、信息交流都已经与信息化密不可分,农村经营管理工作作为基层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更应加强与信息化技术的有效结合。在国家大力倡导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过程中,我国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环境必然会发生显著变化,在生产模式、生活模式逐步合理化的过程中,农村经济和经营管理必然成为重中之重的工作。加之农村经营主体的思想认识与理念逐步变化,合作管理和经营管理逐渐变得更为复杂,农民对于经济管理的诉求更加多样化,这也为经营管理工作的转型升级奠定了基础。全面推进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向信息化转变,能有效推动农村的现代化发展。
3 信息化技术的重要作用
3.1 有利于经营管理工作向系统化转型
信息化技术在农村经营管理中应用能够有效改善传统经营管理工作过程中存在的流程复杂、人员配合度不高、效率低下等问题。利用信息化技术能够将农村经营管理中涉及到的多领域、多专业、人力物力、资金、需求等众多因素进行整合,从而形成系统化的工作模式。尤其是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现代化的办公和交流,能够在保证办公过程准确性和高效性的同时,帮助工作人员梳理自身工作内容,避免出现工作遗漏或不及时等问题。工作人员在开展经营管理相关工作时,还可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数据收集、统计、分析和对比,有效提高工作的便捷性。在信息化技术的支持下,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各个职能人员都能形成良好的工作配合关系,避免重复工作问题,也能提升人员之间的交流沟通,使工作过程更加合理。
3.2 有利于工作人员能力的提升
信息化技术能有效帮助工作人员提升经营管理工作的开展效果与服务质量。一方面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使工作人员获取信息的途径进一步拓宽,在开展经营管理的过程中能够利用信息技术的数据功能来弥补自身对于农村经营管理过程很多细节了解的不足,且信息数据相对于人工工作具有更显著的精确性,能减少工作过程出现的失误。例如利用信息技术结合遥感技术或农机作业数据信息能够对农作物的生产情况和产量等进行合理预测,并对自然灾害进行提前预防,有效保证生产过程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使相关工作人员在工作方式、工作理念和规范化方面有了更深的认识,工作人员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的机会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与服务意识,并利用信息化办公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效果[3]。
3.3 有利于经营管理工作实施效果提升
各地区的农业管理部门能够利用信息渠道进一步掌握农村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并结合数据分析和决策来统筹城乡发展和乡村经营模式改革,使管理过程的效率显著提升。在信息化办公模式的支持下,利用网络技术和新媒体技术能够便捷地为农民群众提供信息支持、咨询服务和政策宣传,帮助农民在第一时间获得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新思想和新方案,使经营管理工作利用信息化平台实现农民群体的全覆盖,彻底摆脱面对面工作、下基层工作等模式,工作效率、工作效果都会得到大幅提升。
4 信息技术在经营管理中的应用方式
4.1 信息化办公模式
信息化办公模式是信息技术在农村经营管理过程应用的基础模式,主要作用是通过信息化办公来取代传统的办公模式。信息化办公应是在数字化办公的基础上实施的,信息化办公以计算机或手机为办公对象,通过网络信息化数据与智慧办公软件相结合,使传统的经营管理工作流程更为直观,上下级之间和不同岗位之间通过信息化软件实现工作互通,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与实际的工作质量。
4.2 信息化管理平台
信息化管理平台在农村经营管理中的应用能有效替代传统的服务窗口,农民通过信息化平台不仅能够了解农村经营管理的相关政策和新闻,还能够咨询疑难问题,并获得规范的指导。通过信息化平台,农民能够获得大量经营管理知识和典型实例,并能够远程办理相关的经营手续,使办事效率显著提升。
4.3 信息化数据存储
信息化数据存储功能能够将经营管理过程的重要数据进行自动化存储,并进行分类上传。存储后的数据可供管理人员进行数据分析对比,从而为后续的生产决策和经营模式更改提供参考。统计上传的数据还可实现全国共享,供主管部门数据统计和周边地区进行数据借鉴,有效提高信息化经营管理过程的数据价值[4]。
4.5 信息化数据推送
信息化数据推送是针对农民用户开展的一项数据服务功能,能够针对农民用户在信息平台的注册信息、数据查询信息等进行有针对性的信息推送,帮助农民不断获得有价值的数据和信息,不断提升农民的经营理念和思维,帮助其实施科学的经营并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
5 结语
信息化建设能够为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优化提升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信息化管理也将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趋势,将信息技术与农村经营管理进行有效结合对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更好地应用经济和科技成果意义重大。为更好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农村经营管理工作中,各地主管部门应做好信息化硬件与软件的配置工作,并组织工作人员学习提升信息化办公能力,以此保证信息化经营管理工作为农村经济水平提升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