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还田及肥料化利用技术
2021-11-27刘世君
刘世君
(天津市滨海新区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天津 300450)
0 引言
应用秸秆还田技术与肥料化利用技术,不仅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需求,还可在保障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为农业种植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尤其是近几年农业发展趋势良好,农作物种类及种植范围也随之增加,在此过程中,必然会增加秸秆产量,秸秆的不合理利用以及化肥过量施用,对土壤环境造成严重威胁。因此,通过秸秆还田及肥料化利用技术,可有效改善以上问题,对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 秸秆还田技术的应用
在现代化农业生产进程中,秸秆还田技术已被广泛普及与应用。收获农作物后,耕地中秸秆仍含有较多的营养元素,因此,可将秸秆用作还田肥料,不仅可满足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又可起到节约资源、人力与物力等作用[1]。另外,在应用秸秆还田技术的过程中,可省去诸多复杂环节,直接就地实施。秸秆本身就是一种可再利用资源,其利用原理相对较为简单,就是将秸秆所吸收的营养物质通过还田方式重新归还给土壤,以此保障土壤内部营养物质的充足性、提高土壤肥力。
在利用秸秆还田技术的过程中,不可运用其他领域的秸秆资源,需将本地种植农作物秸秆直接混埋于土壤中,秸秆在与土壤充分接触后,经过一段时间,就可发生反应,并进一步转化成磷、钾等营养物质。此外,在应用秸秆还田技术的过程中,可有效改善土壤内部结构,进一步提高农业耕地质量。通过近年对秸秆还田技术的应用,有研究表明,利用该技术可使农作物增产8%左右。但是,在应用秸秆还田技术的过程中,对技术操作要求较高,如在还田工作中,未进行规范性操作,就很容易产生副作用,加大土壤内部病菌的含量,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大病虫害的发生率[2]。
现阶段,秸秆还田技术在经过多年应用与更新,还田技术种类以及技术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例如:在使用炭化还田、废渣还田、覆盖还田等技术时,不仅具备节水等功能,还有增效、节能等多种优点;在优化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在应用秸秆还田技术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内容。第一,应注意施用时间。通常情况下,积肥处理阶段是应用秸秆还田的重要时期,由于秸秆转化营养物质的速度较慢,应尽早进行还田以达到最佳效果;第二,做好秸秆还田的密度控制工作。一般来讲,每667 m2土地应用秸秆200 kg左右,如数量较多,就可配合施加氮肥进行耕作;第三,应注意施用秸秆的均匀性。在施用秸秆过程中,既要控制好秸秆用量,还需注意其施加均匀性,以此来保障地面平整度,并最大限度降低耕地、整地难度;第四,可配合施加一定剂量的氮肥,做好碳、氮比的调节工作。通常来讲,禾本科作物秸秆维生素含量可高达约40%,在还田工作中,其土壤中氮元素会持续增加,一般会增加1倍左右。
2 秸秆的肥料化利用技术应用
2.1 直接还田技术
该技术应用较为简单,操作效果较为明显,是最为常用的技术之一。通过专业设备将秸秆粉碎,将粉碎秸秆均匀撒于田间,随着时间的推移,秸秆会逐渐腐烂,并转化为土壤所需营养物质,进一步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在秸秆还田后,可有效控制土壤内部水分的流动性,并促进土壤锁水能力。一旦秸秆腐烂,就会转化为氮、铁、锌等营养物质,与此同时,将秸秆混合于土壤,还可起到保护性作用,在维持土壤内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促进农作物的健康生长[3]。
2.2 间接还田技术
在利用该技术的过程中,主要利用秸秆进行养畜和发酵,当秸秆完成饲喂或在发酵生成沼气后,就可以利用牲畜粪便、沼渣等方式进行还田工作。此种方式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还可有效提高秸秆的利用价值。此外,利用间接还田技术将秸秆粉碎、氨化,进行还田处理,待秸秆进入土壤后,可与土壤改良剂混合使用,以此来改善土壤板结、流失等问题。总而言之,利用秸秆还田技术,可有效对土壤进行改良,通过间接还田转化技术,对提高秸秆在土壤内部的转化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3 秸秆生化腐熟还田技术
当完成农作物收获工作后,应将剩余农作物秸秆平铺在地面上,再利用配套喷洒机具喷洒高效生物腐熟菌剂,利用腐熟菌剂提高秸秆在土壤中的转化率,进而转化成土壤所需营养物质。利用这一技术可有效实现土壤改良的目的,优化土壤内部种植环境,并为后续农作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一般情况下,秸秆在还田过程中,其腐熟与转化时间相对较长,运用腐熟剂可有效催化秸秆,并在最大限度上提升秸秆的利用效率。
2.4 秸秆覆盖还田技术
通过利用粉碎机械设备将田地内秸秆粉碎,粉碎完成后,将秸秆均匀覆盖在土地表面,有效保护土壤外层结构,使土壤处于封闭状态。利用该种技术手段,也会加快秸秆腐烂速度,进一步转化为土壤所需养料,但是该技术在农业生产环节中,也存在一定的抑制性作用。例如:秸秆覆盖还田之后对于土壤持水性的提升也有所促进,能够强化灌溉质量,增加土壤湿度,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同时能够破坏地下害虫以及各类虫卵的繁殖环境[4]。在一些干旱地区种植农作物,由于对水分要求相对较低,利用秸秆覆盖技术需控制好秸秆的覆盖厚度。另外,秸秆覆盖技术较多,其中包括直接覆盖、浅耕覆盖等多种形式,在应用每一项技术的过程中,都需有专业的设备对秸秆进行处理和覆盖,以此保障秸秆覆盖技术的规范实施。
3 其它注意事项
3.1 秸秆还田时机
在进行秸秆还田工作过程中,应选择适宜的还田时间,并根据当地的农业种植时间以及耕地制度决策。通常情况下,水田会在插秧前40天左右进行还田,而旱田则在插秧前一个月左右进行。在实际工作环节中,还应充分考虑田地内秸秆的含水量,秸秆含水量高于30%,具有显著的还田效果。此外,田地内土壤的湿度应维持在70%左右,如若土壤内部水分不足,在秸秆还田后,就应适当进行灌溉、补水,以此提高秸秆的腐解速度[5]。
3.2 秸秆还田量
秸秆还田量并不是越多越好,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如还田量过多,就会发生秸秆不能完全腐烂问题,提高农业生产难度;如若还田量较少,无法满足土壤对营养物质的需求,无法达到提高土壤肥力的目的。总而言之,在还田过程中,应充分分析农作物类型以及当地土壤性状等众多影响因素,选择最佳还田量。
4 结语
综上所述,应用秸秆还田及肥料化利用技术,不仅有利于当地绿色农业的稳定发展,更符合时代发展的实际需求。在应用不同秸秆还田技术时,虽然每一技术都具有优化土壤环境、改善土壤条件的效果,但是各项技术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显著差异性,在实际应用环节中,应根据当地情况,选择适宜本地农业生产的秸秆还田技术,并规范各个地区秸秆还田技术的应用手段,进一步提高该技术的应用效果。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