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县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21-11-27史红丽
史红丽
(大荔县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心,陕西 大荔 715100)
0 引言
大荔县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心被确定为农民培训机构以来,锐意进取,积极创新,形成了较为完善科学的培育模式,已经培训认定的1 178名初级新型职业农民和高素质农民,目前正活跃在农业生产第一线,为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从培训情况看,群众对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认可度高,因而应保持连续性,继续实施,同时在工作实施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
1 基本情况
大荔县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心自2014年承担职业农民培训工作以来,不断创新办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是陕西省县级农民标准化培训建设单位之一。
新型职业农民和高素质农民是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力军,高素质农民培育又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延续。2014—2020年大荔县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心培育认定了1 178名初级新型职业农民和高素质农民,推送被认定了288名中级新型职业农民和31名高级新型职业农民。自承担新型职业农民和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以来,以农机大户、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专业合作社骨干等为培育对象,共招收学员1 300多名,围绕县域农业产业实际,设置了农机驾驶操作与维修、蔬菜种植、冬枣栽植、黄花菜栽植等专业,出色圆满地完成了新型职业农民和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受到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高度评价和赞誉。
2 主要做法
2.1 明确培育目标,制定扶持政策
根据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要求,大荔县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心确定高素质农民培育目标为: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职业发展能力、较强的农业生产经营和社会化服务能力、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要求、掌握农业生产及服务关键知识与技术,能从事专业化及标准化现代农业生产或社会服务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对农机班学员提供扶持政策为:免费为参训学员办理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证;免费办理增驾业务;在享受农机购置、深松整地、报废更新等强农惠农补贴政策方面对新老学员给于优先。
2.2 积极摸底宣传,精准遴选学员
大荔县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心充分利用微信朋友圈、电视台、网站等各类信息宣传平台积极宣传高素质农民培育招生政策,并对2014—2020年培训过的所有学员进行统计。目前,培育的新型职业农民和高素质农民占村比例58%、组比例22%。落实“组组有”要求,重点针对空白村的年龄在18~55周岁、具备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和一定的农业生产经营技能、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主、青壮年农民、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农科大中专毕业生等入户宣传讲解政策,特别是报名条件、时间、程序、培训内容。经过调查摸底、严格入学审查及面试,对符合条件的予以录取,对于农机大户、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专业合作社骨干等优先录取。
2.3 夯实师资力量,改善实训基地
大荔县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心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以中心主任为组长的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聘请了多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渭南市委党校教授,多名高级农艺师、高级工程师、在县域农业生产中知名的5名土专家和中心农机培训教师组成实力雄厚的教师队伍,成立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实施小组,以保证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组建了专职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帮扶专家队伍,其中专职15人,兼职20人,并按照帮扶实施方案完成了“一对一”、“一对多”的帮扶指导工作。
根据培训需要,在原有教学基地的基础上创建10个实训基地、田间学校,并投资10余万元对实训基地进行了充实,购置了桌凳和多媒体教学设施,达到了有教学课堂、有实习场所、有教学设施、有田间课堂。
2.4 精细教学培训,提高培训效果
2.4.1 强化理论教学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学员的学习特点,采取线上课堂和线下课堂相结合的形式,集中与分散两种教学方式,利用双向视频系统和互联网对学员开展在线教学和网上辅导,组织专家在各个基层教学点对学员进行理论授课和集中答疑,使学员掌握提升综合素质和农业生产经营、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业技术研究推广等技能,和必备的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
2.4.2 注重实训操作
采取田间课堂和流动课堂相结合的形式,组织学员在教师指导下,在现代农业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实训基地进行实训操作。连年组织学员参加杨凌农高会,增长见识、开阔眼界、提升思维思路,了解从事专业化、规模化农业生产经营、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业技术研究推广等工作应具备的专业技能和本领。召集学员参加“红萝卜进口收获机械化装备现场演示教学”“红薯生产全程机械化装备现场演示教学”等农业机械化技术及装备田间实训,用新装备、新技术武装学员头脑。
2.4.3 加强线上学习
充分依托“云上智农”APP等微信平台,加强线上线下相融合培训力度,线上设置适合学员需求的对应课程、学时,组织学员利用课余时间完成自主学习,学习完成率达85%。
2.4.4 积极帮扶指导
帮扶专家队伍按照制定的高素质农民帮扶指导工作制度和帮扶指导工作实施方案,层层签订协议,夯实责任,建立高素质农民帮扶微信群,充分利用微信群和深入田间地头的方式与学员进行及时沟通,通过电话咨询、现场指导等形式进行进行“一对一”、“一对多”的帮扶指导工作。
2.4.5 严格执行考试考核
采取“操作为主、理论为辅”的形式对受训学员进行考试考核。实训操作考核是由指导教师根据学员的实践操作水平、出勤率和学习态度等进行综合测评,成绩采用百分制,占总成绩的60%。理论知识考核是由授课教师根据学员的考试成绩、课堂教学出勤情况、作业完成等情况进行综合测评,成绩采用百分制,占总成绩的40%。对考核合格拟认定的高素质农民上报县培育办进行公示,期满无异议后为学员统一颁发高素质农民资格证书。
3 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建议
农民培育工作经历了阳光工程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和高素质农民培育的变化,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立了坚实的人才支撑。但总体来看, 目前高素质培育工作仍是一项探索性工作,还存在着缺少优惠政策、师资力量薄弱、教材配备单一、培育模式简单诸多问题和困难,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完善。
3.1 加大对高素质农民的扶持政策
建立完善的工作协调机制, 整合农业、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资源的力量, 建议对经培训认定的高素质农民给与无息或低息贷款、办理农机驾驶证件、农业补贴和土地流转等方面的支持。
3.2 努力打造多元化的师资队伍
高素质农民的师资队伍除了各级培训学校教师、涉农院校教师、科研院所工作人员外,还应积极引入农技、农艺、农机推广工作人员和实际从事农业及相关产业的“土专家”“农秀才”,从而增强教师队伍的多样性,提高培训的实际效果。
3.3 针对性地筛选实用培育教材
针对高素质农民培训的教材,要根据每次培训的实际内容编写,也可以从正规渠道选购适用的教材,真正体现因材施教,并且要通俗易懂,避免没有教材,或是理论色彩过浓的情况。
3.4 多样性地完善改进培育培训模式
培育培训模式应该多种多样,例如,线上培训与线下培训同时进行、课堂培训与田间地头培训同时进行、本地培训与外地参观学习同时进行、大班培训与精准培训同时进行等。同时,在强化以政府为主导的培训机构培训作用的同时,要增强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场主等主体的“订单式”培训比重,这样既能保证培训的效果,又能极大地调动各农业主体参与培训积极性。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