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经营管理主要问题分析及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2021-11-27范寿清
范寿清
(霍邱县临淮岗乡农经站,安徽 霍邱 237400)
0 引言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加速,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农村经济的实力和发展速度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的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农民素质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加之农业机械化生产和农艺技术都得到进一步普及和应用,为农村地区经营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升级奠定了基础[1]。随着土地承包和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农业生产形式也体现出高效率的需求,对于经营管理模式优化和经营管理工作实施的科学性也都有更高需求。越来越多农民认识到了经营管理工作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性,经营管理工作的高效率实施也对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保证。随着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实施,传统的农业经营管理模式已经逐渐适应不了现代化生产和生活的需要,通过改进传统经营管理模式并积极引进和培养更专业的农业经营管理人才,是提高农村经营管理质量的有效手段。
1 新农村经营管理特点
现阶段,农村经营管理工作是在传统的经营模式基础上,结合机械化生产方式、土地新经营方式以及农业生产新理念而探索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最合理的经营管理模式,从而为农民实施农业生产和合理化经营创造良好的条件。总体来说,农村地区的经营管理工作应从农业市场的发展需求出发,结合市场导向和政策变化来指导农民进行适度的合作经营以及承包经营,逐渐通过土地大规模经营来替代传统的小面积耕地经营。一方面通过土地连片经营来提高土地利用率并降低生产过程的机械、能源、水资源等成本消耗,逐渐利用全程机械化作业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在大面积耕地实施最合理的农艺技术,有效提高农业生产的产出,实现效益的最佳化;另一方面面对大面积生产的新形势和新特点,通过培训和宣传等形式广泛提高农民对于经营管理的新认识。此外,新农村的经营管理工作还应从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入手,通过合理的财产管理、资金分配、合作分担成本等优化资金流动过程的合理性,同时做好风险问题的防范和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提高经营管理和生产实施过程的稳定性。
新农村经营管理的主要作用包括了对农村地区经营的指导、制度规范与实施保障、农村经济的发展规划,能够帮助农村地区的发展目标快速实现,保证了农村经济的平稳科学发展,并逐步转变农民的经营管理理念,形成农业经营个体的良性发展,逐渐形成新型职业农民的专业化农业经营与生产科学实施新形势。
2 新农村经营管理主要问题
现阶段,国家加强了对新农村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关注和支持力度,新农村在发展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在经营管理方面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进行加强优化,以适应现代化农村经济的发展需求。
2.1 新农村经营管理机制和机构不健全
农村地区经营管理工作需要完善的组织机构进行保障,面对新农村新特点,有针对性地建立经营管理机制和服务机构,是保证新农村经营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发展的基础。尤其是在国家进一步加强“三农”工作的实施力度,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逐渐加快,加之大量扶持政策的支持,新农村的经营管理工作水平已经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但在现阶段的大多数农村地区,经营管理的组织力量仍比较薄弱,很多地区甚至没有专门的经营管理部门负责组织管理,存在着政策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不到有效提升,在一定程度限制了科学经营管理工作的发展活力。
2.2 主管部门对经营管理工作支持力度不足
农村经营管理工作是农业机械、农艺技术、管理知识等有机结合,对于我国的农民群体而言,受到农民知识水平和传统观念的影响,经营管理理念的更新需要进行大量的工作。但在现阶段农村经营管理过程中,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的指导和对经营管理工作的支持力度不够,很多政策在制定和实施后,对于基层的实施过程缺乏必要的支持,无论是实施方式、资金和技术指导等方面都存在着不科学、不系统、专业性不强等问题难以有效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经营管理的经营性目标实现过慢,合理化的经营管理格局形成也缺乏动力和积极性。
2.3 基层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缺失
农村地区传统的经营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农民的经营管理实施方式往往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大多数农民依靠自身经验独立完成生产经营管理的过程,存在经营理念、实施方式落后问题。由于我国的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实施不彻底,基层地区具有专业经营管理能力的人才缺失,一方面影响了政策的实施能力,同时也影响了工作人员对农民的指导能力,农民在经营管理知识方面得不到专业的指导,创新能力不足,导致在经营管理理念和新管理技术的实施过程存在较大缺陷。尤其在新农村建设的新特征下,经营管理人才的缺失使管理过程的不合理问题进一步凸显,农村地区的经济难以得到有效改善。
2.4 农村经营管理的指导工作实施力度不足
现阶段,农村基层工作人员数量严重不足,加之基层农业管理部门往往负责多个村镇的管理工作,在人员配置方面无法充分满足各个村镇和各个农业生产形式的实际需求。由于人员、设备的缺失,对于农民生产经营过程的指导力度存在明显缺陷。一方面,经营管理的指导工作覆盖面不充分,导致各个地区所得到的指导力度不统一,造成了农业经营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另一方面,指导工作实施过程的专业能力和适用性不足,导致经济管理的指导作用难以得到有效发挥,也影响了农村区域经济的发展。
3 农村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策略
3.1 加强农村经营管理专业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是社会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面对农村经营管理人才缺乏的实际情况,管理部门应当积极与职业院校合作,通过定向培养和专业培养等途径持续输送管理专业人才。农村经营管理专业人才既具备农业经营管理的知识,还应具有农机化生产、农艺技术以及农村发展趋势等专业知识,学校通过专业设计、目标制定、教学方式优化等途径为我国农村地区培养专业且适用的人才,有效弥补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经营管理人才缺口。
3.2 建设经营管理的示范交流区
现阶段,农村地区的经营管理方式落后与农民的封闭生活环境直接相关,由于缺少信息获取、经验交流、技术咨询等途径,农民自身的经营管理能力提升十分缓慢。因此,针对这一情况在农村地区通过管理部门的协调来建立生产经营的示范交流区具有积极意义。一方面将交流区设立在经营管理理念超前的农业生产区,通过有经验的生产管理者或农业管理技术人员为农民讲解先进的经营方式及相关配套技术能有效提高农民对新理念、新技术的接受效果;另一方面农民之间有更多机会进行经验交流,取长补短,从而实现全面进步,为经营管理技术和能力的进步创造先决条件。
3.3 提高农村人才的政策扶持力度
针对现阶段农村地区人才缺失,高校毕业生不愿到农村工作等问题,地区政府和农业管理部门应积极调整人才政策,鼓励高素质人才到农村地区工作,并为参与农村地区经营管理的高素质人才提供更好的薪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使高素质人才在农村地区的工作和生活得到明显改善,提升工作岗位的人才吸引力。
4 结语
在新农村的发展过程中,经营管理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农业技术和生产模式的逐步变化,经营管理工作也应当认清现阶段存在的不足,积极优化工作方式,培养更多经营管理的专业人才,从而为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