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检测机构社会化发展问题及对策

2021-11-27温丰功

绿色科技 2021年6期
关键词:社会化环境监测监测

苏 艳,温丰功

(青岛市生态环境局城阳分局,山东 青岛 266000)

1 引言

环境监测数据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真实有效的环境监测数据直接关系污染防治工作的评价和成效,对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决策起着重要作用。过去我国环境监测主要由各级政府环保部门所属环境监测站开展监测活动为主。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企业数量急剧增多,随之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在生态文明理念推动下全社会环保理念不断增强,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环境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环境管理要求不断提高,环境保护领域日益扩大,环境监测任务迅速增加。随着全社会对环境监测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以传统环境监测站为主的环境监测体系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环境监测需求,社会化环境检测机构迅速发展,第三方环境检测市场应运而生[1]。

2 社会化监测机构诞生的背景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监测的社会化改革和环境监测制度的创新迫在眉睫。社会化环境检测机构通过引导社会各界力量参与环境监测,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监测服务,可以补充各级政府环境监测站现有的监测能力,与各级政府所属的环境监测站一起共同为环境管理工作提供重要而及时的数据支撑[2]。

“引导社会环境监测机构进入环境监测的主战场,提升政府购买社会环境监测服务水平,有利于整合社会环境监测资源,激发社会环境检测机构活力,形成环保系统环境监测机构和社会环境检测机构共同发展的新格局”[3]。进入第三方检测领域,必须获得相关资质,还要具有相关专业检测技术人员和检测设备,才能向社会提供相应优质标准的检测服务[4]。

3 社会化检测机构存在的问题

我国第三方检测行业大约从2010年开始起步,一开始从事第三方检测行业的人员主要来源于大专院校或科研机构,经过近10年的发展,目前我国环境监测社会化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然而,尽管第三方检测机构通过了认定,得到了官方的资质认可,但第三方检测机构在实验室建设、从业人员、质量监管上,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3.1 缺少法律性准入条文,数量众多监管存在困难

政府在规范和指导第三方检测机构方面缺乏相关的法规制度细则,约束社会化检测机构的服务管理和质量控制,也缺乏明确的市场准入机制,对检测市场稳定性的维护会产生影响[5]。由于社会化检测机构数量逐年增加,给市场监管部门带来了巨大挑战,随机抽查的监管方式很难保证每家检测机构都监管到位。

3.2 实验室质量管理缺少专业人才和资金投入

社会化检测机构为追求利益最大化,往往会降低成本,疏于对内部质量控制的管理。主要表现在:检验场所面积受限,有些相互干扰的实验项目无法完全隔离分析,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受资金限制,设备投入及更新少,在设备购置时只追求实惠而忽略仪器设备的性能,导致仪器设备性能不稳定或与国家标准不符合,影响实验数据准确性[6]。

3.3 实验室分析过程不规范,数据质量堪忧

当前第三方检测机构的从业人员大多来源于专科院校或自行培养,从业人员的监测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又加上人员流动性大,缺少专业性培训,缺乏很强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导致社会化检测机构检测流程不够规范、检测能力不高、检测质量难以保障[7]。

4 提升社会化检测质量的意见建议

4.1 严把准入门槛

(1)对检测市场准入机制进行制度化约束,除对社会化检测机构的资质认定、监测人员职业资格、实验室建设、仪器装备等制定准则、明确细则外[8],应根据检测机构所认定项目的多少,规定检测机构人员数量,以保证监测项目分析的可行性,避免数据造假。

(2)主管部门可利用考核或奖惩等措施,激励社会化检测机构建立监测工作的自律机制,通过有效监管、科学考评、规范流程约束和调节检测行业的秩序,促使第三方检测机构提升监测水平、提高监测质量[9],如对考核中突出的检测机构免费提供监测人员上岗培训的机会,对考核不满意的单位强制性要求监测人员上岗培训,保持检测机构上岗人员的监测综合能力,进而提升检测机构的整体监测水平。

4.2 加强监测过程中的质量监管

(1)完善检测服务监管机制,规范社会化检测机构的检测行为。由政府及相应的管理部门建立严格的环境监测市场监管制度,监督社会化检测机构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方法进行样品采集、样品分析、质量控制、出具报告,严惩捏造、篡改数据等违规行为,构建健康、公正的环境监测市场秩序,以提升监测的数据质量。

(2)加强社会化检测机构的年度考核和飞行检查。每年进行一次年度考核,且不定时地对社会化检测机构进行飞行检查,通过实验室现场检查、实验操作、盲样考核、质量体系材料检查等方式,对检测机构的现场采样及分析检测、实验操作规范性、仪器设备检定及校准、内部质量控制等进行综合考评并及时向社会公布[4],对年终考核不合格或飞行检查问题严重的检测机构予以取缔,对表现优秀者予以下一年度免检等形式的奖励。

(3)强化能力验证,建立考核评价制度。能力验证是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是一个检测机构内部质量管理的重要补充,也是检测机构检验检测能力的重要表征。应强制要求社会化检测机构每年必须参加规定领域和规定项目的能力验证,对能力验证满意度纳入考核评价,通过行业之间的评比,促进监测质量的提升[4]。同时能力验证的形式也需要有一定的创新,可根据不同检测机构的资质能力范围,制定较有针对性的能力验证方案。

(4)加强人员培训,提升社会化检测机构人员综合素质。社会化检测机构不仅要加强监测能力建设,更要重视监测人员的能力水平,加强监测机构自身的人才队伍建设,政府或相关管理部门应根据上一年度检测机构考核及检查情况,制定与之对应的年度人员培训计划并向社会公布,根据计划组织开展专业化技能培训,培训可根据社会化检测机构的工作特点采用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强制要求所有从业人员必须通过一定课时的培训和考试,拿到相应岗位的上岗证,才可上岗进行样品监测,从而保证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和专业知识符合要求。

4.3 鼓励群众监督,加强事后防御

鼓励群众监督,设立专门的部门对接群众关于检测机构各类问题的来访或来信,经调查对于反映属实的问题及时解决并告知监督人。对于弄虚作假、编造数据的个人,移送相关部门接受相应处罚并列入检测人员从业“黑名单”。对于检测机构不符合准入机制资质能力的一律予以取缔,对于检测机构进行处罚,并列入检测机构“黑名单”。

5 结语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准确、有效的环境监测数据是环境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企业数量激增、公众环境意识提高,企业数量激增,政府环境管理部门既要负责监管,又要承担环境监测的公共服务,已无法满足国家、社会和公众对环境数据的需求。因此,环境监测市场化成为一种趋势,但社会化检测机构存在诸多问题影响着社会化检测质量,政府应转变职能,侧重监测质量的监管,加强对社会化监测机构的监督与管理,让社会化检测机构高质量的参与到社会化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中来,提供更多有效、准确的数据,为环境监管工作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社会化环境监测监测
环境监测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发射成功
夏季高血压的困惑及自我监测管理
土壤环境监测方法探讨
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的探讨
社会化服务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分析3S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学习监测手环
高校后勤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转变的一种模式
美国行刑社会化的历史解读与现实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