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省推广中华蜂养殖产业天气指数保险可行性分析

2021-11-27

现代农业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保险产品甘肃省气象

王 瑜

(兰州财经大学陇桥学院 甘肃,兰州 730101)

推广实施农业保险是护航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和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安全网”。近年来,甘肃省大力发展蜂产业,特别是将中华蜂养殖业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区域增收的特色产业之一来抓,作为脱贫攻坚的“好产业”,发挥着重要作用。到2019 年,甘肃省已有88万群蜜蜂,其中中华蜂有68 万群。2018 年7 月,《甘肃省2018—2020 年农业保险助推脱贫攻坚实施方案》正式发布,要求农业保险“区分特点、精设品种,普惠与特惠兼顾”,紧紧围绕特色产业发展开设险种[1]。目前,甘肃省在开办“一县一(多)品”特色品种农业保险保障下,全省大力发展蜂产业,特别是陇南、天水、定西中华蜂养殖产业发展迅猛,形成了从养殖到销售比较完善的产业链条,加之养蜂业与生态保护的互惠互利关系,甘肃省中华蜂养殖产业得到蓬勃发展。

然而,中华蜂养殖产业对气候条件的依赖性强,气候波动对蜂产业影响较大,导致蜂农效益不确定性增加,属于风险性较大的农业产业。如何降低自然灾害对中华蜂养殖产业造成的损失,迫切需要农业保险给予支持保障。农业保险作为一种风险转移和损失分摊机制,为农业发展撑起“保护伞”,为维护区域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随着甘肃省中华蜂养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当前传统的中华蜂养殖产业农业保险成本高、保险种类过于单一、理赔定损技术难度大、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弊端日益凸显[2],已经不能够满足蜂农的需求,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业保险的政策效果,国家财政补贴资金效益不能得到最大发挥,也制约了农业保险的快速发展。因此,创新开发更加符合甘肃省中华蜂养殖产业发展的新型指数保险产品十分必要。

1 甘肃省发展养中华蜂养殖产业优势

1.1 自然条件优越

甘肃省复杂的地形、地貌特征形成了种类丰富的蜜源植物,境内花期由东南向西北推递,持续8个月之久,蜜蜂承载量可以达到120万群左右,是我国中华蜂养殖条件较好和蜂蜜产量最高的地区之一。独特的气候条件,造就了甘肃省发展中华蜂养殖产业得天独厚比较优势,尤其是甘肃东南山区,日照充足,全年温度适宜,气候的湿润,蜜源植物丰富多样,特别是中药材种类多、面积大,环境天然无污染,对中华蜂养殖具有显著的生态条件和资源优势。如定西市“岷县蜂蜜”、天水市“邽山蜂蜜”、陇南市“两当狼牙蜜”、“武都崖蜜”、“宕昌百花蜜”等作为地理标志特色农产品,其品质优良,相关营养理化指标高,受到了全国各地广大蜂蜜消费者的青睐。

1.2 中华蜂养殖产业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

甘肃省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在全面能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后,巩固提升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任务更加艰巨。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基础和支柱,是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中华蜂养殖产业具有无污染和绿色增收的优势,是一项集历史传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于一体的集约型低碳产业。甘肃省充分发挥天然自然资源优势,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通过科学谋划、精准施策,在生态资源优良的贫困山区大力发展具有传统养殖优势的中华蜂养殖产业,不仅带动农民增收,解决就业,实现“扶智”“扶志”,激发了贫困户内生动力,助力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与乡村振兴,这也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扎实推进生态扶贫、推进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

2 气象条件对中华蜂养殖产业影响

中华蜂养殖产业若遭遇灾害性天气的影响,将造成严重损失。如在早春时期发生低温冻害天气,或者在植物开花期遭遇连阴降雨天气,不仅影响蜜蜂生长繁育,而且会导致蜜源植物开花率下降、花期大大缩短,最终造成产蜜量下降,同时蜂农还需要及时给蜜蜂喂养糖水,增加养殖成本[3]。据了解,在影响甘肃省中华蜂养殖产业发展诸多因素中,灾害性天气影响排在首位。2018 年清明前后,甘肃省受强寒流影响,天水、陇南等地区最低气温低于0℃,低温霜冻天气对正处于开花期的蜜源植物造成严重影响,对以开花植物为食物来源的中华蜂养殖产业造成了毁灭性打击。此次灾害性天气造成陇南市中华蜂产蜜量严重下降,部分县区蜂蜜收购量不到往年2%,且蜂蜜质量差。经评估,造成天水、陇南两地蜂产业损失达2.4 亿元[4]。2019 年初,甘肃省各地再次出现倒春寒等反常气候,对中华蜂的繁殖和蜂蜜产量产生较大影响[5]。

3 在养蜂产业推广天气指数保险产品的必要性

3.1 天气指数保险概念

天气指数保险是农业保险新型产品,主要是分散自然灾害风险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它是基于预先约定的指数参数(如降温、降雨量等)是否达到触发条件,主要通过参照往年气象数据对农业的影响,运用科学的方法计算出成灾气象条件与农业损失的对应关系,约定相应赔付额度,设计出合理的天气指数保险产品[6]。当气象条件变化触发赔付条件,保险机构按照合同约定进行赔付,与农民实际产生的损失没有直接关系,这也是天气指数保险与传统保险最大区别。如在安徽省长丰县小麦气象指数保险合约中,在2~4月份,将30mm的降水量作为触发指数,当实际降水量低于30mm时,则达到理赔条件,保险公司按照合同标准予以理赔。

3.2 天气指数保险在蜂产业试点情况

天气指数保险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保险产品,在蜂产业中推广运用,不仅可以降低自然灾害对蜂农造成的损失,而且能够健全蜂产业抗风险机制。对于保险机构来说,天气指数保险提高了赔付速度和降低了经营成本,实现投保人与保险机构的“双赢”。

蜂产业天气指数保险是将天气变化对养蜂产业的损失程度指数化,当天气变化触发约定的气象指数,保险机构就进行相应的赔付。北京市首次将气象指数保险创新运用到蜂产业中,并开展试点,主要对因降水量及光照等气象因素不足造成蜂蜜减产提供风险保障。在密云县开展第一期试点中,通过对3 个合作社231 户蜂农共计2.4万群蜜蜂进行承保,共收缴保费96.3万元,政府补贴占到了80%,蜂农只缴纳20%。在为期一个月的承保中,按照保险条款约定,保险机构向蜂农共计赔付70多万元,有效降低了因气象因素影响对蜂农造成的损失。

3.3 蜂业气象指数保险优势

3.3.1 克服了信息不对称问题 蜂产业气象指数保险信息透明度高,能有效规避由于信息不对称容易引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蜂农购买天气指数保险产品后,一旦触发赔付条件,保险公司参照严格的指数标准进行赔付。参照标准客观统一,能有效的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促进农业保险行业健康发展。

3.3.2 管理成本低,操作简便 由于气象指数保险的条款标准在相同地区具有通用性,是否开展赔付只与天气数据有关,无需对每个保险单元进行监督,管理成本低。在开展赔付时,不需要逐户进行定损,操作简单。

3.3.3 科学技术作支撑,公平透明、简明易懂 天气指数保险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依托现代互联网操作平台,可以为蜂产业指数保险产品的设计、对天气监测、理算核赔等保险业务全过程提供支持,相比传统农业保险,能够大幅度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而且原理简单,易于理解,便于推广。

3.3.4 鼓励农民主动防损减损 由于天气指数保险的赔付金额只与约定的天气指数参数有关,与实际损失没直接关系,因此投保人有更大的积极性进行防灾减损和出险自救,有效降低实际损失,也使得蜂农抵御风险和恢复生产的能力不断提高。

4 在甘肃省推广中华蜂养殖产业天气指数保险试点可行性

4.1 频发的灾害性天气对甘肃省中华蜂养殖产业影响大

金汤东等(2008)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养蜂业遭受雪灾重创的原因分析[7]和李海燕等(2009)在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性天气对中国养蜂业影响的因素分析[8],均认为长时间低温雨雪冰冻极端天气是蜂群受灾的主要原因。甘肃省地理位置特殊,境内天气变化频繁,由强冷空气侵袭造成霜冻、冰雹、强降温等灾害性天气对甘肃省蜂产业影响较大,特别是发生在4、5 月份的霜冻、强降温等低温冻害天气,严重影响蜜源植物花期,不仅会造成蜂蜜产品产量的大幅减产,而且低温也会导致蜜蜂的飞逃。

4.2 有可借鉴经验

天气指数保险在国外研究比较早,早在上世纪90 年代后期,美国就开始对天气指数保险产品开始研究,加拿大、印度也随后陆续开展试点。21世纪初期,我国开始对天气指数保险产品进行研究,如安徽水稻气象指数保险和浙江柑橘冻害指数保险等[9]。近年来甘肃省也开展了创新指数保险产品试点,如在定西市开展中药材产值试点,在金昌市永昌县开展蔬菜价格指数保险等。各类指数保险产品成功试点,对丰富我国农业保险种类、创新农业风险管理工具具有重要的意义。

蜂业气象指数保险作为农业政策性保险,北京市首次进行了蜂产业气象指数保险试点,并设计出针对北京市密云县的《北京市政策性蜂业气象干旱指数保险条款(试行)》,为甘肃省开展中华蜂养殖产业天气指数保险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经验。

4.3 大数据作支撑

甘肃省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作为全国首个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平台利用大数据和移动互联技术,精准获取各地气象数据,能够实现对蜂农监测的全覆盖,并对以往的气象数据有储存记录。借助大数据平台开展中华蜂养殖产业天气指数保险试点,通过大数据共享,保险公司可以获取精准大数据信息,掌握不同地区气象变化情况,进行精准赔付,提高蜂农抵御风险能力和恢复生产能力,助推蜂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

5 推广中华蜂养殖产业天气指数保险存在“瓶颈”问题

5.1 创新推动力度不够大

在政府决策层对天气指数等创新型保险产品定位尚不明晰,没有厘清创新型保险产品与现行政策性农业保险之间的关系[10]。目前政府的补贴重点还是放在传统农业保险上,也就会引导投保人更多地选择传统农业保险。天气指数保险缺乏政府扶持和政策支持,实施起来困难重重[11],在我国发展乏力,远没有达到市场预期。

5.2 天气指数保险研究不足

天气指数农业保险属于新兴农业保险产品,在我国各地还处于试点阶段。一方面,农民知晓度低,缺乏市场需求,这就使得保险机构对于天气指数等创新型农业保险产品研究和开发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另一方面,政府农业保险政策缺乏对新型农业保险产品的支持,使得倒逼保险公司推出新产品的力度还不够大。

5.3 合理的指数确定相对困难

在天气指数保险中,确定合理天气指数(如温度、降雨量等)至关重要,保险公司在研发天气指数保险过程中,指数模型一般是对一个地区的整体天气情况加以预测,甘肃省地形复杂,气候变化频繁,在养蜂聚集的山区,即使在同一区域内也可能存在着不同的气候类型。目前甘肃省各地气象监测基础设施分布对山区无法实现全覆盖,要想针对甘肃省许多地区不同小物候确定精准的指数,还需要加强各地气象观测系统和气象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覆盖面,协助保险机构尽可能精确地确定指数,这是气象指数保险发展的根本,也是甘肃省中华蜂养殖产业天气指数保险产品推广的“瓶颈”所在。

6 意见建议

甘肃省应按照县区为单位尽快开展中华蜂养殖产业天气指数保险试点,可以降低天气变化对蜂产业带来的风险损失,对稳定蜂农收入,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有十分重要意义。

6.1 加大对创新的政策支持力度

蜂业天气指数保险根本上还是政策性农业保险,在政府决策层面,加强制度设计,明确蜂业天气指数农业保险的功能与定位,逐步建立和完善财政对蜂产业天气指数保险补贴机制,将中华蜂养殖产业天气指数保险纳入甘肃省“一县一(多)品”财政资金补贴范围,确定天气指数保险的保障范围和补贴标准,适量降低保险费率来增加蜂农需求,逐步提升天气指数保险的市场需求,同时大力支持保险机构对蜂业天气指数保险产品的设计开发和创新,因地制宜开发蜂产业天气指数保险产品。

6.2 利用大数据平台获取精准数据

准确的气象数据是天气指数保险制定条款和实施赔付的前提,甘肃省应充分发挥好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作用,推动数据共享。同时不断完善农业气象基础设施,将各地气象观测站发布气象数据接入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为保险公司开发设计天气指数保险产品提供精准、统一、丰富的气象信息数据资料,还可以通过大数据平台对甘肃省不同区域天气情况实施云监控与管理,保险公司精准了解是否触发赔付机制,开展相应标准的赔偿提供支持。

6.3 加大对天气指数保险产品宣传力度

目前,天气指数保险在我国各地尚在试点和逐步推广阶段。由于农民对气象指数保险科学依据理解较为困难,需要做好辅导培训和宣传普及工作,帮助蜂农了解农业保险转移和分散风险的作用,以及与传统农业保险相比天气指数保险的优势所在,提高蜂农风险意识,不断增强蜂农参与购买天气指数农业保险的主动性[12]。

猜你喜欢

保险产品甘肃省气象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
气象树
甘肃省发布第1号总林长令
《内蒙古气象》征稿简则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互联网保险新业态下的保险产品开发策略探讨
大国气象
美丽的气象奇观
企业年金基金配置投资型保险产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