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井下槽波地震勘探技术应用研究

2021-11-27蒋权周忠国李田平张孟军刘建

中国科技纵横 2021年7期
关键词:接收点倾角巷道

蒋权 周忠国 李田平 张孟军 刘建

(四川省华蓥山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绿水洞煤矿,四川华蓥 638600)

0.引言

绿水洞煤矿地质条件极其复杂,大小断层、陷落柱等构造极为发育,矿井采用阶梯平硐开拓,+530m及以上水平开采完毕,开采过程中遇到断层、陷落柱严重影响工作面正常布置,给开采带来极大难度。随着开采深度增加,构造越发育,地质条件越复杂。大型断层及褶皱等构造通过勘探及补勘已基本探明和控制,并在生产过程中已经确认,在工作面布置时通过各种方式将大型构造对回采的影响降至最低。对综合机械化采煤造成较大影响的往往是小型构造(如落差1m以上的断层),构造段瓦斯剧增,治理难度加大。由于落差较小的断层及小型岩溶构造等不易被探测出来,对工作面回采造成影响,急需采用新的探测技术探明煤层构造情况,减小对回采的影响[1-3]。

1.技术方案选择

利用已有地质、钻孔成果、测井成果、实验室分析成果、三维地震勘探成果,从构造导致煤层波动力学特征变化地质地震响应为切入点,基于透射、反射槽波、研究工作面构造的发育特点及规律,提高工作面内不同分布形态的构造槽波探测的分辨能力,指导生产实践。

1.1 矿井地质条件的调研与分析

研究试验区的地质条件、上覆地层及其顶底板岩性、采掘情况(通风方式、工作面布置形式、采掘速度、采煤工艺、季节和气候等),分析试验矿井构造分析情况。

1.2 槽波正演模拟

根据工作面地震条件情况,针对大倾角、多夹矸与薄互煤层、顶底板及松软特征煤层建立相应的数值模型,并进行槽波模型参数的正演数值模拟,研究槽波的传播特征分析,槽波频散特征分析等,指导实际数据的波场识别,为下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1.3 槽波多属性反演技术

从正演模拟数据和实际的采集数据出发,综合考虑槽波属性的数学、物理及地质意义,依据矿井槽波多属性反演技术实现煤层与围岩波速、密度、泊松比、弹性模量等部分地球物理参数的反演。

1.4 工作面隐伏构造槽波地震探测技术

在采煤工作面进行槽波地震探测实验,结合地质和采掘工程验证,利用探采对比结果对处理与解释方法进行优化,最终形成一套适合绿水洞煤矿地质特点的槽波地震探测方法。

2.试验地点概况

3121工作面地面位于高粱坪附近,地形为缓斜坡地形,南高北低。工作面井下位于龙王洞背斜东翼南312采区,东面为3112工作面及3114工作面,均已回采;西面为3124工作面。3121工作面走向长度为1500m,倾向宽度为110m,主采煤层为龙潭组下部K1煤层。煤厚2.30m~3.10m,平均煤厚为2.80m。根据巷道掘进资料,该工作面以合成煤为主,局部煤层分岔,煤层为半暗半亮型焦煤、焦肥煤,夹矸2~4层,属较复杂结构煤层,煤层中部有一层0.07m的高岭石夹矸,在井田内比较稳定,厚度变化小,为井田内煤层对比的标志层。标志层以上有一层夹矸,厚度为0.05m~1.80m,厚度变化较大,岩性为钙质泥岩、泥岩、砂质泥岩和砂岩,硬度系数f为4~6,当夹矸厚度大于0.5m时,将煤层分为上下两层,下分层煤层厚度为1.0m~1.6m;上分层煤层厚度为0.8m~1.1m。3121工作面为单翼构造,受龙王洞背斜影响,岩层倾角向深部逐渐增大,据现有巷道揭露资料分析,工作面煤层倾角大,两巷道中风巷高程远大于机巷,煤层倾角可达27°~55°。

3.槽波地震探测关键技术

3.1 槽波数据分析

在估算出3121工作面围岩与煤层纵横波速度等参数后,根据槽波频散公式计算槽波的频散曲线,求出各频率上槽波的速度。煤厚2.8m的槽波埃里相在230Hz附近,槽波在3121采煤工作面发育一般,大部分能量分布均集中150Hz~290Hz,槽波速度集中在1200m/s附近。

3.2 槽波能量衰减系数层析成像

首先,按照3121采煤工作面探测区大小分别建立一个X方向820m,Y方向110m的模型,网格大小为3m×3m。即模型X方向274个,Y方向37个点,每个点代表一个3m×3m的煤层的平均槽波振幅或波速;然后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滤波,从中求出槽波从每一个激发点激发后,传播到每一个接收点的时间,即每条射线的传播时间。将所有射线的传播时间代入到CT算法中,进行迭代求解,最终得到此模型上每个网格点的能量分布。蓝色(冷色)区域代表槽波能量正常穿透区,该区域槽波能量相对较强,表明工作面内部构造相对简单;红黄色(暖色)区域代表槽波能量低穿透区或未能穿透,该区域槽波能量相对较弱,表明工作面内部可能有较大的构造存在。从成像结果可以看出,工作面内部存在多处能量明显异常区域,结合现有的地质资料,表明工作面内部存在多处异常构造。

3.3 反射槽波偏移成像

在对反射槽波进行增强处理后,由于本次槽波探测3121工作面内条带状陷落柱的存在,与巷道倾角大,很难找到陷落柱的反射面,因而对工作面数据进行分段处理,采用成像算法分别对3121工作面槽波探测区进行反射槽波CDM成像,成像速度1250m/s。反射槽波成像结果中,蓝色区域为正常区域,红黄色条带为异常区域,一般对应着巷道、断层、陷落柱的反射面。通过对异常区域的针对性精细处理,并结合成像区域内反射槽波单炮记录,可以确定反射界面的相对准确位置及形态。由于本工作面煤层倾角较大,条带状陷落柱与巷道接近垂直,因此工作面中段的陷落柱发育区CDM反演成像的成果效果不佳,该区域解释还需充分结合透射槽波成果及现有地质资料。

4.现场工业性试验及实施效果

4.1 工程布置及工作量

在充分研究矿井相关地质资料的基础上,以急需解决的地质任务为前提,结合GeoCoal槽波地震数据处理系统,经过计算测试,认为采用全排列采集方案可最大限度地接收有效数据,故最终采用了全排列的采集方案进行数据采集。本次槽波探测区位于3121工作面风巷、机巷走向长度810m范围(自巷口40m~850m),总测线长度1620m。槽波探测沿机巷、风巷布置激发点和接收点。3121工作面接收点与激发点布置如下:(1)接收点布置:接收道距10m,共布设接收点162个;(2)激发点布置:激发点距10/20m,共布设激发点121个。因风巷炮孔S150、S151塌孔与硐室处S104、S130未打孔,最终实际爆破117个,其中风巷76个,机巷41个。槽波探测施工共采集槽波有效数据117个,布设接收点162道,测线总长度累计1620m,采集数据全部合格,满足探测要求。

4.2 资料采集方法

实际施工中检波器对接到巷道锚杆露头上,与锚杆耦合良好;激发点孔深3.0m,方向顺煤层垂直于煤壁,药量0.2kg。每个激发点激发,所有的接收点均接收。数据采集的采样间隔为0.25ms,记录长度2s。检波器与仪器之间用测线连接,固定到巷道侧帮煤层中部的锚杆上。3121工作面机巷煤层位于巷道顶部,风巷煤层位于巷道底部,测线布置完成后,激发前其他人员撤离到安全地带,由爆破工负责激发。所有激发点激发完毕,回收全部设备后,结束井下数据采集。3121工作面采集到的槽波地震数据评级结果为:甲级品114张,占97.4%;乙级品3张,占2.6%。

5.结语

(1)槽波探测3121采煤工作面为复杂结构煤层,煤层倾角大且局部存在夹矸,且由于工作面内发育与巷道成大倾角条带陷落柱,反射界面不好界定,探测反射槽波发育一般。(2)槽波地震探测技术目前尚无法对槽波异常进行准确定性,对槽波解释的异常体进行验证。由于物探反演结果本存在多解性,所得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需要对CX1与CX2边界进行打钻验证。(3)需要重点关注槽波异常区,在回采前对3121(Ⅱ)采煤工作面槽波解释的异常区采取钻探相互验证,保证回采顺利进行。

猜你喜欢

接收点倾角巷道
地球轴倾角的改斜归正
激光倾角仪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中的应用
车轮外倾角和前束角匹配研究
基于FLAC3D的巷道分步开挖支护稳定性模拟研究
更正
动态网络最短路径射线追踪算法中向后追踪方法的改进*1
采空侧巷道围岩加固与巷道底臌的防治
浅海波导界面对点源振速方向的影响∗
深埋断层与巷道相对位置对巷道稳定性的影响
探讨大倾角综采面“三机”防倒防滑技术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