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当前土壤污染的现状及法律政策防治之道

2021-11-27王维东

现代农业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污染物污染法律

王维东

(南通国信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南通 226000)

土壤污染不仅使得自然资源得不到有效使用,还会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甚至会引发许多社会问题。农业生产需要土地,如果土壤受到了污染,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就会含有部分对人体有害的污染物,一旦人们食用这些农产品,身体健康就会受到威胁。用法律来防治土壤污染就显得十分重要。因此,需要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法律体系,使执法人员和土地管理人员在处理相关问题时能有法可依,最终达到提高土壤质量和农产品的品质、增强人们的生活幸福感的目的。还需要普及相关法律知识,增强了人们的法律意识,这样才有助于建设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国家。

1 土壤污染的含义与特点

土壤污染指土壤中的有害物质超过自净能力,这些有害物质就会抑制微生物的活动,破坏土壤构成成分的合理性,通过其他媒介最终危害人体健康。人们在生活生产的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是造成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例如,生产生活中的污水不合理排放、农药化肥的超量使用等都会严重损害土壤的质量。土壤受到污染之后,自然功能就会失调甚至恶化,经食物链、食物网的作用又会潜移默化的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消极影响。并且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滞后性、累积性、不均匀性、难逆转性、难治理性等特点,土壤受到污染之后,治理难度大、程序复杂。为了减轻土壤治理的负担,人们应当早预防,避免污染土壤,做好相应的防治工作。基于土壤污染的涵义和特点,笔者认为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制定专业的土壤污染治理措施和法则,帮助解决相关的土壤污染问题,严格治理不遵循环境保护法则的相关企业和个人。

2 土壤污染的现状与危害

人口的剧增、错误的发展观、工厂种类和数量的增加以及不科学的土地管理方式,使得土壤污染的现象在某段时期内特别普遍和严重。引发土壤污染的途径有很多,原因也比较复杂,污染防治难度也会比较大,部分地区的土壤污染甚至有自身的特性,比如重工业聚集区,污染具有集聚性。虽然社会在不断向前发展,但由于宣传工作做得还不太到位,环境保护相关的知识没有被大众所熟知,全社会的土壤防治意识也还不太强。土壤污染主要表现为土壤中的有机质流失,南方的土壤污染比北方的土壤污染更加严重,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南方的工厂数量和工业规模远非北方可比。像比较发达的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等,重工业比较集中使得污染物排放量不断增加,进而引发严重的土壤污染问题。土壤污染具有很强的危害性,以超标稻米为例,当种植稻米的土壤受到重金属的污染后,该片土地上的稻米就极易出现铅含量超标的情况,而这些稻米一旦被人食用,就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危害。并且重金属污染很难以分解,进入土壤之后这些污染物会持续长久的存在。土壤污染物的类型有很多,除了重金属污染外还有有机化合物污染等,如果在这些受污染的土壤当中种植农作物,不仅农作物的质量会大大降低,而且还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3 我国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

3.1 农业方面

经济发展的速度越快,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压力也就越大,盲目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容易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土壤污染就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农业污染是造成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让农产品有一个良好的卖相,部分农民在种植农作物的过程中超量使用化肥农药,不仅会造成土壤板结,甚至会污染水源,不利于农业的长期发展。现代化的科学农业生产方式还没有得到普及,大部分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还沿用着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生产效率较为低下而且代价比较高,引发的土壤污染现象比较多。加之欠缺的相关法律知识和不完善的土壤环境保护观念,都是造成土壤污染的重要原因。

3.2 工业和城市发展方面

工业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占据了很大一部分的土地资源,工业和城市的不合理发展也加重了土壤的污染。在规划工业用地时往往注重集群效应,但如果缺乏有效监督管理,这些工厂违规排放的污染物不仅会污染园区的土壤,更有可能会随着河流等引发大面积的土壤污染问题。同样,城市的发展一旦失去合理的规划,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垃圾容易引发“白色污染”等问题,进而又会引发土壤污染问题。

4 防治土壤污染的对策措施

4.1 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法

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滞后性、累积性、不均匀性、难逆转性、难治理性等特点,为了有效治理土壤污染问题,要制定详细的土壤污染防治法。从整体上看,目前我国采取的是一个目标、两个环节、三个重点以及四个基础的方针,一个目标指的是用6~7 年的时间遏制土壤污染情况;两个重点指的是抓好耕地和建设用地,尤其是抓好城市里的居住和商业用地的污染防治;三个环节指的是防、控、治、控制风险;四个基础指的是为未来几年的土壤污染防治夯实基础。制定法律和颁布法律是防治土壤污染的重要前提,还需要重点分析农业和工业中容易引发土壤污染的原因,进而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比如农业方面需要普及科学的农业发展方式,指导农民科学施肥等。

4.2 切实落实损害担责的法律原则

适当的惩戒能够有效的避免污染问题的发生,在执法过程中有关人员必须从严执法,切实让污染土壤的企业和个人受到相应的处罚。但是在实际的生活当中,因为大多数土壤污染受害者都面临着举证难、鉴定难、索赔难的尴尬境地,受害者的权益没有得到有效的维护,施害者自然不会受到惩戒。因此,必须切实落实损害担责的法律原则,保护受害者的权益。

4.3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国外在防治土壤污染这一方面具有先进的经验,我国应该适当的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为土壤污染的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但是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时候要结合本国或者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切忌出现崇洋媚外的现象。

4.4 尽快编制出台土壤污染防治计划

要想有效抵制土壤污染,相关部门要尽快编制出台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部门可以和其他部门相互合作,在相互配合中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根据土壤污染的实际情况和防治要求制定合理的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修复过程中会涉及到污染物的运输问题以及土壤污染物的治理问题,重金属废水、废渣等物质的处理都需要制定详细的处理计划。

4.5 推进信息公开,保障公众参与

加强对于土壤污染防治的宣传和教育,建设防治平台,及时公开信息,保障公众的参与,这样才能呼吁公众参与进来,发挥出强大的社会力量。

5 结束语

土壤污染问题已经成为现今社会中备受关注的问题,总之我们要清楚的意识到土壤污染产生的负面影响,发挥法律制度的重要作用,采用合理的方式进行防治。

猜你喜欢

污染物污染法律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新污染物治理》专刊征稿启事
《新污染物治理》专刊征稿启事
你能找出污染物吗?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
对抗尘污染,远离“霾”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