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型军营安全管理体系构想
2021-11-27崔文岩郭树申
崔文岩 郭树申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军营安全管理必须向信息化、智能化迈进。基于“互联网+”的物联网技术和智能大数据技术可以实现军营安全全要素感知、海量数据的大数据处理、智慧分析和决策支持,进而有效地提升军营智能化安全管控水平,使指挥员将有限的精力投入练兵备战中去。
一、当前军营安全管理未能有效充分运用现代技术
近年来,随着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快速推进,装备领域机械化信息化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目前已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也取得重大进展。但通过调研发现,在一些单位军营安全管理领域,信息化建设仍较为滞后,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现代化管理水平低,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有的单位军营安全管理基础设施较为薄弱,自动化、智能化管控设施安装比例较低,普遍安装了人员、车辆出入管理系统,但不少单位持枪岗哨不具备枪支离位报警功能;多数军营虽建设了视频监控系统,但大部分功能单一,监控区域有限,且零散分离、不成系统。军营安全管理以人为管控为主,警卫工作强度大,纸质化的登记使得管控态势不够清晰直观,指挥员安全管理牵扯精力多,军营安全管理效率低。
二是智能化程度低,数据利用效能差。部分军营建成了营区范围内的视频监控联网系统,在监控室能够实时掌握营区关键部位状况,但不能对监控数据进行智能化分析,不能联动处置异常情况,未配备常态化执勤人员,不能及时发现安全事件。像火灾烟雾报警、移动侦测,聚集告警等均可通过大数据智能算法实现,但现有军营安全管理数据多用作事后取证。当前搭建的安全管理业务系统无法挖掘数据内在价值,不能利用事故征兆对安全事件进行第一时间预警,距离智慧军营要求尚有较大差距。
三是互联互通、综合管控和预警调度能力弱。随着物联网和“互联网+”应用技术的日趋成熟,入网意味着管控,联通是数据可视的重要前提。由于不少单位驻防分散,点多、面广,安全管控难度大,已建成的安防系统大部分都不具备互联互通集成能力,各自构建的离线业务系统是一个个信息孤岛,无法实现信息流转。综合管控和预警调度需要开发集成化高速中央处理系统,能感知各种事件,识别外部环境的变化,并能调度处置力量进行应对。军营信息化综合管控平台和指挥调度平台仍较为欠缺,难以对安全管理系统进行整体上的管控、预警和指挥。
二、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在构建军营安全管理体系中的价值
物联网是指通过射频识别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视频监控、激光扫描器、二维码识别终端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任意物品入网,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通过感知层获取需要感知的对象,采集各种各样的信息;然后由网络层入网并提交给应用层;应用层主要负责数据汇总、分析和呈现等功能。鉴于物联网万物互联的特性,可对军营中的人、物、装备和自然环境展开各类采集和识别,以达到军营安全的全要素感知。
大数据具有规模巨大性、价值稀疏性以及高时效性等特性。在处理方式上大数据相比传统数据发生了质的变化,无限膨胀的规模使得数据索引和存储面临巨大困难,大数据技术却能有效应对;海量数据的关联降维、价值提纯也是大数据的主要技术优势。大数据更加强调对数据的完全利用、高效利用和决策支持,大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根本目的在于在数据加持下,能以友好、形象、易于理解的形式在各类应用中为用户提供合理的建议。军营安全管理体系中采集的数据规模必然是庞大的,处理时效要求极高,安全防护关联和各种应急处置需要准确的前端数据感知结果,表明大数据技术可在军营智慧安全管理建设中展现良好的应用价值。
三、智慧型军营安全管理体系设计
智慧型军营安全管理体系本质上是一种全域感知、自动感知和智慧分析、决策支持的系统,强调从物到信息到人再到物的闭环控制。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委员会提出的CPS(Cyber Physical System)概念在国内外获得了大量研究,CPS体现了在对物理层感知的基础上,“物”“机”和“人”的深度融合。这种融合方式与军营智慧安全管理体系设计要求不谋而合,同时也为基于物联网的万物感知和基于大数据的精确高效信息获取,进而提供正确的决策支持提供了积极借鉴意义。
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基于物联网和大数据的智慧军营安全管理体系,基于物联网技术通过智能感知终端(枪支离位、声光电气、身份核查、智能门禁、车辆监测、电子围栏、周界防护、区域监控、电子巡查、物资管理、涉密载体RFID 和手机点验设备等)感知各类事件和行为,构建安全管理传输网,统一汇总至大数据处理中心。
在大数据处理中心,区分图片、文本和音视频数据源,分别采取流式处理技术和批量处理技术存储、索引和查询大数据。然后通过概要、子集约简和压缩感知技术对大数据进行预处理,再借助大数据智能应用系统(出入口控制子系统、周界入侵告警子系统、枪弹管理子系统、涉密载体管理子系统、视频监控子系统、电子巡查子系统、车辆测速子系统和智能门禁子系统),针对不同数据格式进行非向量数据挖掘和可扩展大数据挖掘,形成一体化安全管控态势,进而辅助决策人员启用紧急报警系统或进行远程可视化指挥调度人力、物力应对安全突发事件,确保军营安全态势可控。
四、构建智慧型军营安全管理体系的原则
强化顶层设计,统一标准规范。目前大多数安全防范公司出于商业目的考虑,技术标准自成体系,导致不同厂家产品、系统之间兼容性较差。军兵种一体化的智慧军营安全管理工程涉及面广、工程量大,单靠单一部门难以建成系统完善、功能先进、兼容性强的体系,在当前“军种主建”格局下,必须强化军兵种顶层设计。要始终坚持“军种牵头、师旅主导、保卫主抓、部门协作”原则,军种、区域和部队三级联动,密切配合,一体推进智慧军营建设。军种制定军兵种一体化智慧军营建设标准和通信技术规范,为军种范围内统一接入、信息共享提供基础。区域级统筹协调本区域建设推广工作,成立以区域主要领导任组长、各部队主官任组员的智慧军营安全管理体系建设领导小组,通过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强力推进工程建设。各师旅部队为智慧军营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责任主体部门,要因地制宜、明确目标、细化责任,制定具体可操作措施开展军营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保卫、管理、通信部门要密切配合,紧紧围绕安全管理工作现实需求,将系统建设的着眼点定位在提高安全防范水平和日常管理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上,充分盘活现有各类信息资源,加以深入整合和开发利用。
重视数据运用,深挖内在价值。智慧军营安全管理体系数据呈现规模性、低价值性和强时效性特征,欲实现军营安全管理态势的准确、高效一体化显示,必须充分挖掘数据内在价值。要充分利用现有大数据存储、检索技术,将各类安全管理设备前端采集的数据进行数据汇聚和管理;将不同的数据类型或数据字段进行统一格式、统一字符长度的实时处理;将前端访客机、周界电子围栏、视频监控、人脸识别等子系统所判定出的单一预警信息进行综合预警分析,通过对多重数据的综合判断进行分级预警,并将综合分析出的预警数据进行有效保存;根据不同的预警事件、预警类型、预警走势、高发区域等进行数据分析并形成可视化报告。要综合运用嵌入式系统、指纹识别、图像处理、无线射频识别等多种先进成熟技术,实现对重要涉密载体的存储方式、存取过程、在位及动向进行智能管理与实时监控,对涉密载体管理人员、使用人员进行身份鉴别。要将出入口控制、重点区域监控和车辆监测匹配GIS电子信息地图,做到人员体貌特征的图像分析比对,实现黑白名单报警、人员行动轨迹描绘、人员与证件核对、人员状态识别。区域布防应重点开发目标的图像比对分析技术,实现穿越警戒线、进入区域、离开区域、徘徊滞留、物体遗留、物体移除等行为,以及烟雾报警的检测报警功能。
狠抓人员管理,时刻应对特情。智慧军营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目标是实现自动感知、智能分析和实时高效决策支持,是较高层次的技防,特情出现时能实现紧急报警和可视化指挥调度,但安全态势只是辅助决策,最终还要靠指挥员决策。智慧安全管理体系综合研判前端数据,进行关联决策分析,能最大程度地还原事件真实状况,但仍会存在一定的误警率,这就要求执勤人员既不能遗漏真正的安全事件告警,如火情告警、周界入侵告警等,又能准确判断误警情况,及时忽略错误告警。根据统计,具有代表性的煤炭安全管理应用系统中,有高达60%的事故原因与企业的管理工作有关。为此,必须强化安全管理体系技能人才的培训,建立与之配套的管理制度,使安全管理执勤正规化、制度化、流程化。要狠抓一体化智慧军营安全管理中心执勤人员管理,严格落实24小时执勤制度,制定责任倒查追究制度,对玩忽职守、擅离岗位人员严肃问责。只有在智能化的安全管理体系和专业的安全管理技能人才密切配合下,才能合力推进安全管理体系效能最大化,才能及时处置特情,最大程度降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