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大国重器 忠实履行使命

2021-11-27本刊评论员

国防科技工业 2021年5期
关键词:重器天问国防科技

本刊评论员

5 月15 日7 时18 分,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成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致贺电,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指挥部并参加任务的全体同志致以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

习近平在贺电中指出,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迈出了我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实现了从地月系到行星际的跨越,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进展。

此前不久,4 月23 日,海军三型主战舰艇——长征18 号艇、大连舰、海南舰在海南三亚某军港集中交接入列。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交接入列活动并登上舰艇视察。4 月29 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任务取得成功。习近平总书记也致以贺电。

军工领域喜讯连连。一件件“大国重器”的相继问世,极大地振奋了国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也令全世界为之瞩目。在当前国际环境极端复杂的情况下,它们的隆重登场,无疑有着格外特殊的意义。

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4 月30 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时,也再次强调,要引领产业优化升级,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国家围绕科技和产业发展所作的战略部署,将关注的焦点准确无误地对准工业实力和科技实力,由此也凸显了大国重器极其关键的地位。无论是天和核心舱的顺利发射,天问一号的成功落火,还是长征18 号艇、大连舰、海南舰的按期入列,其背后折射的,都是新型举国体制的制度优势,以及国家科技和工业长时间所形成的雄厚积累。这些高科技和大工业的成果结晶,从一个侧面展示了我国科技实力和综合实力令人振奋的前进步伐,与此同时,它们所产生的溢出效应,也将极大地促进国家科技和工业向更高水平迈进。

大国重器相继浮出水面,是我国航天、船舶等领域快速发展的缩影。这一桩桩使国人扬眉吐气的“大手笔”,彰显出国防科技工业的巨大成就,也无形中赋予它更大的责任。

实力是角逐的基础,也是话语权的依托。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100 年的风雨历程深刻地证明了这一点。正是缘于此,当今时代,表面的和平之下,寻求先机、抢占力量制高点,如涌动的暗流般,从未有片刻歇止。也出于同样的原因,国防科技工业始终使命艰巨——在锻造国家实力的历史进程中,国防科技工业责无旁贷地肩负起更大的历史重任。

猜你喜欢

重器天问国防科技
三峡工程是国之重器
国之重器:洲际导弹
美国国防科技集成创新初探
“天问一号”登陆火星“前传”
华龙引领 国之重器
区域国防科技创新生态系统的构成与培育
“天问一号”的绝招
《读屈原〈天问〉之一》
国之重器
屈原诗·天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