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高校教师队伍建设长效机制刍论
2021-11-27臧靖
臧 靖
(金陵科技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9)
1 引言
高校是国家培养高级人才的重要环节,高校的师资力量是衡量高校教学实力的主要指标之一,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知识更迭日新月异,培养一支优秀、科研能力强的师资队伍是学校长远发展、落实新工科的必备之路[1~3]。
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经济发展转型的大背景下,新工科的建设要以培养综合性人才为主要目标,更加重视高校教师实践经验和综合能力的培养[4]。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纵深发展,我国高校始终朝着大众化的高等教育模式演进[5]。但高校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十分薄弱,其社会角色更多的是附属于政府部门,在人才引导以及引领产业结构优化等方面的作用十分有限。对于工科类院校,精准把握时代脉搏,在时代的大变化中攫取适合高校教学改革的小变化,在新工科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人才为社会所需, 为企业所用,才是工科类院校未来发展之路径[6]。
2 当前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校师资队伍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师资队伍年龄结构不够合理,我国普通本科院校大多数成立时间不够长,而其师资年龄构成也都由20~40岁的青年教师组成,虽然青年教师年富力强,但是显然在教学经验上存在明显不足.在获取优质教师的动力源上,普通本科院校与重点大学之间差距明显,地方资源获取不足也是师资结构受限的主要原因[7]。
其次,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滞后。受办学层次和经费影响,大部分的普通本科院校局限于传统教学模式,对于新工科等有广泛发展前景或新兴的专业上,其在师资引进以及教学考核等多种环节缺乏长效规划机制,导致师资队伍固定僵化,无法为学校发展提供更大的贡献[8]。
此外,师资队伍的国际化事业有待开阔,国际化比例有待提高。新工科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是国际发展之路。师资队伍的国际化视野不够开阔,国际化教师比例较低。
3 新工科理念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长效机制
3.1 建立多元化的教师引进机制
第一,立足学科现状,积极引进综合性高级人才,新工科的建设离不开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因此,要从源头上下功夫,建立教师引进机制[9]。首先,针对学校的学科建设,从当前学生的就业困境和未来发展方向着手,展开针对性的教师培训方案和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升级改造教师引进机制,理清当前教师队伍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从而优化教师队伍[10]。
第二,从专业设置的角度,不同学科的专业要制定针对性的课程培养方案。从教师教学的宏观层面角度,教师队伍的质量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课堂效果的质量。因此,需结合课堂教学实践,引进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科研能力的教师,补齐当前青年教师的短板,同时适应新工科发展方向,培养适应能力强,适合经济技术改革的教师队伍[11]。
3.2 建立长远的储备师资队伍布局
师资队伍储备是高校长远发展的重要一环。随着产业变革的日益深入,新工科专业建设在工程类高校中逐步增多,与此相对应的是师资队伍的布局。首先,围绕新工科建设的需要,组件应用型师资队伍结构,合理设置人才梯度,在教师的引进工作中,加大对新经济理论的理解,加重实践背景的考察权重。其次,在学科设置中,按照学院的长远规划和专业机构模型,打造专业的新工科教师团队,将现有教学内容向新型产业内容转变。第三,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专业,推动新工科教学朝着更加国际化和更加尖端化的方向发展,培养教师的国际化思维和视野,并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12]。
3.3 加大培养力度,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持续发酵,专业领域的细分愈加明确,同时,各专业之间的交叉与融合,进而形成宏大复杂的“大工科”。打造“双师型”队伍,旨在解决教师培养与产业需求相背离的问题,针对当前新经济和尖端技术人才紧缺的问题而提出了解决策略[13]。例如,通过构筑校企合作基地,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教师资格培养,让有潜力的教师参加境外研修、企业挂职等方式,在校内校外广泛接触学术前言,进一步提升教师对新工科的深层次理解,使教师深入到队伍建设当中[14]。此外,新工科的人才培养更加注人才的国际化视野和工程实践精神。因此,教师需亲身示范,发挥出立德树人的作用,全面加强对教师人文精神和工科情怀的培养。探索出一条既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又怀有深切的人文关怀,并对新工科各项理论知识功底扎实的教师队伍,全力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15]。
4 结论与建议
新工科建设是基于国家发展战略和高等教育深层改革而提出的综合发展理念,结合当前经济发展中的新型产业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高等工程教育的纵深发展提供新理念、新思路[16]。多元化的教师管理机制是新工科建设的内生动力[17]。建立多元化的教师管理机制,首先,需进一步拓宽教师眼界,帮助教师充分认识当前经济发展动态,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新工科学科建设。其次,结合教师自身的研究方向,帮助教师更新知识体系,探索研究的前沿和热点,提升交叉学科融合教学的能力,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管理机制[18]。
由于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19]。高校“因产业而生,应产业而长,随产业而兴”。面对教育凡事的转换以及产业升级带来的困难,教师需始终保持学习的动力,并积极适应校内各种培训体系[20]。高校需加强入职前的正向评论[21]。在入职前,将高校的教学理念、专业配置、认证体系等一系列内容作为教师入职培训的基本内容,构建教师群体一体化的教学理念[22]。此外,积极开展市场动态调查,让在校师生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并据此在授课的过程中进行调节,做到在校学习与企业需求的紧密连接[23]。除此之外,依托校内现有资源,整合校内工程训练中心、实验中心、实践基地等,搭建新工科素质培养与实践平台,让教师们增加理论素养的同时,于实践能力上亦有较大的提高,进而逐步增强工程实践能力[24]。
新工科背景下,教师队伍的素质建设关系着整个高校教育体系的提升。教师队伍的建设,就像一列高速运行的火车,而教师队伍就像火车头,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引擎[25]。本文从运行水平、资源水平、制度水平、培训水平4个角度总结了新工科理念中5个需要提升的维度。综合评定了新工科人才素质定位的核心依据,从国家战略体系责任体系出发,以完善高校教师队伍培训体系为目标,提出了建立新时代高校教师人才培养机制[26]。由此得出结论:无论是传统工科建设还是新工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始终是学科建设的根本,也是开展学科领域学术研究和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前提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