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歌剧《呦呦鹿鸣》的音乐特征和演唱分析

2021-11-27陈国东

黄河之声 2021年17期
关键词:鹿鸣唱段演唱者

陈国东

引 言

我国歌剧最早起源于二十世纪20年代的歌舞剧,在抗战时期又转化为宣传抗战的秧歌剧。1945年,民族新歌剧《白毛女》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民族歌剧的兴起。建国以后,我国民族歌剧不断借鉴国际音乐艺术文化元素,并坚持自身的特色,实现了多个方向的发展,最终进入了百花齐放的局面。民族歌剧《呦呦鹿鸣》则是近几年创作出来的新歌剧,同时也融入了较多音乐创作技巧,整体创作也比较成熟。

一、歌剧《呦呦鹿鸣》的创作背景与主要内容

民族歌剧《呦呦鹿鸣》创作于2017年,主要讲述了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的个人故事历程,是我国近多年来涌现出的优秀歌剧之一。歌剧整体上分为两幕。第一幕由老年屠呦呦的回忆引出屠呦呦的年轻时光,讲述了屠呦呦年轻时期感染肺病以及立志成为一名医生的愿望[1]。第二幕则从屠呦呦参与科研实验开始,此时屠呦呦已经有了美满的婚姻,同时也担任了科学技术组组长。190次实验失败使技术组的所有成员都感觉心力憔悴,此时屠呦呦想起了父亲对自己鼓励与教导,并且在中医书籍中获得了启发,最终在191次实验中获得成功。之后,屠呦呦又面临着临床人体实验的困境,但屠呦呦全身心投入到医学实验中,最终青蒿素成功面世,而屠呦呦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整部歌剧的剧情内容清晰,以屠呦呦在工作与生活中具有代表性的情节作为主线,使得屠呦呦的人物角色变得更加完整,切实提高了歌剧的艺术表现张力。

二、歌剧《呦呦鹿鸣》的音乐特征

《呦呦鹿鸣》在音乐艺术设计方面融入了较多民族戏剧元素,特别是在演唱的时候需要频繁使用戏曲元素,使得这部歌剧更加贴近我国民间文化。

(一)戏剧要素的融入

在民族歌剧《呦呦鹿鸣》创作的时候,创作者也融入了戏剧要素,引入了多个时期的主人公共同讲述歌剧主题。整部歌剧的戏剧部分呈现出了倒叙模式,在舞台中,老年屠呦呦的角色忽明忽暗,并且她还跟中年时期的她进行对话。这种虚实结合的表述手法是戏剧中常用的艺术表达方式[2]。立足于音乐艺术的角度来看,这些戏剧要素的融入使得整部歌剧添加了较多戏剧音乐素材,也能够取得较为突出的音乐艺术表现效果。结合我国戏剧音乐艺术体系来看,多数音乐都为单声部和支声复调的织体。这种音乐要素在歌剧中也会使得戏剧性内容的突进比较温和,歌剧的高潮部分也不会太狂暴,整体表现得比较委婉,这也跟民族歌剧《呦呦鹿鸣》的主题思想比较契合,使得这部歌剧的内容可以循序渐进的自然推进。

(二)民族性音乐的体现

作曲家在创作民族歌剧《呦呦鹿鸣》的时候,也立足于戏剧元素和江浙地带民间歌曲进行音乐素材的选择。在整体音乐调式方面,民族歌剧《呦呦鹿鸣》主要以我国民族传统五声调式和七声调式为主,同时还融入了西方音乐艺术中的大小调式。这也使得民族歌剧《呦呦鹿鸣》在音乐艺术方面具有较强的民族性,并且在展现音乐民族性的同时也引入了一些西方音乐艺术,通过中西音乐艺术交融来凸显歌剧音乐艺术的整体效果[3]。除此之外,民族歌剧《呦呦鹿鸣》中还使用了较多民族管弦乐,强化了音乐艺术的民族特色。在具体使用这些音乐要素的时候,主要引入了箫、琵琶、二胡等乐器,使得歌剧中的民族音乐织体变得非常丰富,并相互配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歌曲。比如歌剧中《春天是多么的没好》就使用琵琶来引出整段音乐,并且通过琵琶独特的乐器声色来构建春天的场景氛围。除此之外,民族歌剧《呦呦鹿鸣》中还引入了较多民间歌曲素材,其中以浙江宁波地区的民间歌曲为主。比如歌剧音乐引入了分节歌结构,使得音乐剧目可以分为不同小节,这些小节的风格也可以进行优化调整。通过引入这种音乐要素,可以使得歌剧音乐变得更容易被理解,使得歌剧表演可以取得成功。

(三)板腔体和马灯调的运用

板腔体是我国传统戏曲音乐艺术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同时在民族歌剧《呦呦鹿鸣》中也取得了较好的应用。结合这部歌剧的实际情况来看,板腔体主要被应用在宣叙调和叙述唱段中。通过板式变换以后,一段本身比较平淡的语言表述,也可以融入生动的情感,使得这些语言内容能够较好凸显戏曲冲突,提高音乐艺术的表现力。比如在《又听见熟悉的摇篮曲》中,就在宣叙调部分使用了板腔体,使得这一段音乐具有更强的内在情感[4]。除此之外,民族歌剧《呦呦鹿鸣》中还灵活使用了马灯调。马灯调是宁波地区的著名民间音乐曲调,受到了当地很多社会民众的喜爱。在具体融入马灯调的时候,民族歌剧《呦呦鹿鸣》并没有直接引入原版曲调,但在很多唱段中使用了马灯调素材,比如《要高考了》唱段中就在锣声过渡中使用了马灯调素材等。马灯调元素的融入不仅仅强化了民族歌剧《呦呦鹿鸣》与当地民间音乐艺术体系的联动性,同时也显著提高了歌剧的艺术表现力与感染力。

(四)独特的音乐布局

对于歌剧艺术来说,音乐结构的完整性直接关系着剧情推进效果,应该在歌剧创作的时候做好综合设计活动。民族歌剧《呦呦鹿鸣》是一部歌谣体式的歌剧作品,内部各个唱段是比较完整的,同时不同唱段之间的段落比较分明,在音乐结构方面也比较清晰。整部歌剧分为上下两幕,一共有六场,全方位讲述了女科学家屠呦呦的真实故事,并且全剧以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并且以身试药为结尾,凸显了我国科学家在科研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类优良品质。整部歌剧的故事情节比较清晰,并且各场内容环环相扣,展现了屠呦呦在不同时期的具体成长。立足于音乐布局的角度来看,屠呦呦的不同成长时期使用了差异化的音乐特征,使得不同音乐特征可以更好对应屠呦呦不同时期的性格特点,最终使得整部歌剧变得更加生动,并且具有较强的艺术新意。纵观整部格局,主要以合唱为主,独唱、重唱为辅,同时全剧主要以唱词推动剧情,很少使用对话的方式。这种音乐布局也使得整部歌剧的语言内容实现了旋律化,可以给观众带来更强的情感冲击。

(五)多种音乐表现形式的应用

民族歌剧《呦呦鹿鸣》中使用了多重音乐表现形式,这里也结合实际音乐要素,对这些音乐表现形式进行综合的阐述与分析。

第一,咏叹调。在整部歌剧中,咏叹调的使用是比较频繁的,主要通过独唱的方式来展现人物内心情感变化,同时也可以较好体现不同人物的内在冲突,提高剧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效果。但整部歌剧中并没有大范围使用整段咏叹调,而是在各个唱段中有所体现,篇幅并不长。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整部歌剧虽然频繁使用了咏叹调,但是每一段咏叹调都不算太长,同时也以稳定中音为主,在音域上表现得比较规整。

第二,重唱。整部歌剧中的重唱主要有四段,同时这些重唱的旋律比较细腻,整体音乐结构也比较紧凑。比如在《又听见熟悉的摇篮曲》中,为了使得音乐结构变得更加紧凑,使用了分节歌的方式,使得整个乐段被分成了十个部分。在具体进行重唱设计的时候,创作者使用了卡农式对唱模式,使得整个乐段的情感在一问一答过程中得到了较高的升华[5]。不仅如此,为了使得乐段情感更好得到观众的认可,创作者也使用了口语化对白语言,并配合重复的音乐旋律,使得主人公的内在情感可以得到较好的宣泄与迸发。

第三,合唱。在整部歌剧中,合唱所占的比重是非常高的,主要用来凸显人物情感,并且也可以较好推动歌剧剧情。在《呦呦鹿鸣》中,多数合唱段落都需要较多人员参与其中,同时合唱段落也以抒情内容为主,使得这些合唱段落可以较好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比如在《咱中医人的梦想》中,通过合唱的方式展现了屠呦呦准备以身试药的过程,整体音乐也从刚开始的紧张氛围逐步转化为抒情表述,使得合唱唱段可以较好展现出了试药的紧张以及最终决定试药的坚决心情。

三、歌剧《呦呦鹿鸣》的演唱分析

(一)在不同唱段中凸显人物情感

在歌剧《呦呦鹿鸣》中,不同唱段所蕴含的人物情感具有较大差异,需要演唱者在开展演唱活动之前充分明确各个唱段中的情感要素。这也要求演唱者在拿到剧本以后,针对每一个唱段的背景故事进行充分了解,同时还要研读屠呦呦不同年龄阶段的故事,并了解屠呦呦在不同时期的人物性格特点。结合这些内容,就可以对不同唱段的情感要素有较好的了解与掌握,在后续进行演唱活动的时候也就能够更好把控唱段中蕴含的情感要素,最终实现演唱活动的成功。比如在《我该怎么办》演唱之前,就应该深度揣摩屠呦呦的内心变化。此时屠呦呦已经面临了190次实验失败,承受了身体与精神上的巨大压力,对未来也比较迷茫。因此在演唱这一个乐段的时候,演唱者在第1-11小节中就可以先加入一些气声表达出屠呦呦无奈中透漏出绝望的内在情感。在第11-46小节中,乐段的悲伤情绪更加浓烈,需要演唱者做好情绪调整。在第47-83小节中,屠呦呦开始自我挣扎与思考,需要演唱者表现出人物内心的纠结。在第84-130小节中,屠呦呦的内心情感开始迸发,演唱者也要不断提高演唱力度,逐步上升音区,凸显出屠呦呦自身的矛盾情感。这样以后,整个乐段的情感表达就会跟演唱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显著提高演唱活动的效果。

(二)合理利用肢体语言辅助演唱活动

在演唱歌剧《呦呦鹿鸣》的时候,演唱者不仅仅要做好音乐唱段的艺术演绎,同时还要配合相应的肢体语言。比如在屠呦呦刚出场的时候,她还是一名16岁的少女,因此在步伐方面应该表现得比较轻盈,适当加入小跑小跳等肢体动作。再比如说,整部歌剧中有好几处屠呦呦喝药的场景,不同场景中喝药的动作也应该有所差异,更好配合演唱活动凸显屠呦呦的人物性格。其中少女时代的屠呦呦嫌药比较苦不愿意喝药,经过父亲劝说以后愿意喝药,因此此处的肢体动作可以设计为捏着鼻子一口气喝完药。科研时代的屠呦呦在试药过程中也出现了心理迷茫,此时喝药动作不可能一口气喝完,而是在犹豫当中分次喝完。通过这些肢体语言的配合,就使得演唱活动变得更加生动。

(三)做好演唱活动中的二次创作

在演唱歌剧《呦呦鹿鸣》的时候,演唱者也应该做好二次创作工作。事实上,对于每一部歌剧的演唱活动来说,都是演唱者的二次创作过程。同一部歌剧作品由不同人演唱出来以后,最终的效果也存在差异。这主要就是因为不同演唱者的二次创作水平存在差异[6]。对于演唱者来说,应该在开始演唱活动之前,需要针对整部歌剧蕴含的内在情感进行全面分析,并站在自己的角度理解这些的情感内容。在演唱时,演唱者也要融入自身对于这部歌剧的了解,并在演唱过程中展现出较强的个性。

结 语

民族歌剧《呦呦鹿鸣》描绘了屠呦呦本人从小到大的故事,展现了我国科学家不畏艰难、勇于奋斗等优良品质。整部歌剧在音乐部分积极引入了民族音乐艺术元素,同时还吸收了西方音乐的精华,使得歌剧的音乐内容具有较强的表现力,使得剧目中各个人物的形象变得更加丰满。在演唱这部歌剧时,演唱者也应该注意结合不同唱段的内在情感进行深入分析,能够在演唱的时候较好凸显唱段所蕴含的情感。在演唱过程中,演唱者也应该适当加入一些肢体动作,使得歌剧演唱活动可以取得较好的成功。■

猜你喜欢

鹿鸣唱段演唱者
声乐表演中音乐素养对美声唱法的重要性
如何调整声乐演唱中的心理状态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且听鹿鸣
音乐旋律的级进模式与人物形象的同构
《呦鹿鸣》正当其时
歌剧《魔笛》选段《复仇的火焰》艺术特点初探
鹿鸣
传递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