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管理创新目标下优化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的方法

2021-11-27徐晓玲

中国科技纵横 2021年13期
关键词:机构政府人才

徐晓玲

(无棣县民政局,山东滨州 251900)

基于社会管理创新目标下,社会工作人才培养需要政府、高校、社会工作组织之间互相作用与紧密融合。社会管理创新是以社会管理存在为前提,其目的在于让社会形成优质秩序,产生理想的社会、政治及经济效益。怎样对社会管理创新目标下优化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方法成了急需思考的问题。

1.国内社会工作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政府主导社会工作存在的问题

其一,政府主导方式让社会工作人员的职业很难形成市场化。现今国内政府购买服务致使社会工作呈现出官僚化趋势。若被政府纳入到行政化程序中,社会慈善救助类社会工作人员极易将自身局限于该种服务技术的实施人员,这样极易改变社会工作起初的职业素质与助人价值观,导致职业信仰出现偏移,这对社会工作发展不利。

其二,政府对社会工作职能划分不透彻。目前,政府对社会工作职能处在探索时期,政府主导让社会工作机构在管理体系上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政府成立了一些有关“社会工作委员会”等对口组织来管理社会工作[1]。但是,无论该机构是归属办公还是独立办公,均离不开民政机构的影子,致使从事管理工作者对社会工作领域知识欠缺细化掌握,对社会工作人才的专业性管理及专业化培育认识不够。

1.2 高校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其一,专业技能不被重视,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当前高校教育,实践能力与专业技能知识的培养始终是综合培养方式中的最弱环节。部分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毕业后,就业途径与就业能力均不佳[2]。大学生尽管在有关社会工作组织中得以就业,也需靠自身努力来提高职业技能。

其二,人才培养质量有待提升,教学方式单一。现阶段,社会工作专业通常被限制在社会学学科体制中,高校难以将其与其他专业实施有机融合[3]。比如,基于应试教育下,社会工作专业的课程设置仅可沿用就近专业,诸多学校只是简单的在社会学专业下设置社会工作专业,设立几门有关课程即可,不能全面呈现出务实性、独立性、专业性特点,教学方式固化,课程设置仅注重理论课程,并未重视专业技能层面的讲授。

其三,社会需求和培养方式相脱离。在外国社会工作专业发展较为成熟,单纯照搬很明显适应不了中国本土环境。现今的研究均是朝着社会工作专业本土化方向发展,以期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社会工作教育[4]。但是,当前社会所需的社会工作人才不但要有本土经验,还需知晓国际通则的社会工作人才。如此,对培养方式提出了诸多要求与挑战。

1.3 社会工作机构存在的问题

其一,社会工作职业规制和专业教育脱节。比如,社会慈善救助工作机构与培养机构之间的衔接关系不佳,社会慈善救助工作专业人才的供需状况得不到随时沟通与交流,致使社会有关资源出现严重浪费。社会工作组织所需的有关培训,大部分是走过场,收效不理想。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与职业规制间应该构建起一座坚固的“桥梁”,仅供双方数据对比与流畅交流。

其二,社会工作队伍未能较好的迎合社会发展需求。伴随人们思想理念、就业方式的重大改变。诚信欠缺、就业难、群体性事件等诸多社会问题随之呈现,我们对社会服务要求的数量、质量及层次在逐渐扩增[5]。但社会工作队伍发展未能适宜新时期民众应求与社会发展应求,未能从基层处理实际问题,使得问题严重化。

2.社会管理创新目标下优化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的办法

2.1 政府方面

首先,要踊跃转变职能。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力求政府应逐步迎合社会需求,秉承服务社会理念,把自身角色以社会服务者的身份进行定位,以此促使服务质量与办事效率获得显著提高,降低不良现象的呈现。

其次,应强化政策支持。政府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规制合理有效政策,并且应向社会机构及学校随时传递市场动态。比如,政府还应踊跃促使民间社会志愿者工作机构发展,为其提供重要帮助。社会工作机构的发展可为社会工作人才提供优质的就业环境,全面促使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方式的合理化,培养出有社会价值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2.2 高校培养方面

首先,将实践与理论有机融合。为了提升社会工作专业技能的独立性与实用性,需重视实践与理论融合发展,需由兼职老师与专职老师一同构建强有力的高校师资队伍,为同学们开启实践与理论的大门,为其提供更多实践契机,丰富其实践经验,让其有机会切实参加到社会工作中[6]。鉴于社会工作专业的特殊性,需单独预留一年时间让同学们参加实践,还需把毕业论文和毕业有机融合,促使其综合能力的提升。

其次,培养同学们社会工作价值观。一般状况下,教育是一种非功利性、非专业的教育,它涉及了同学们整体素养及能力的培养。社会工作价值观以人为本,全面呈现了服务人类、促使公平的追求,可激励社会工作人员较好的实施工作,切实呈现助人自助的精神理念。

2.3 社会工作机构方面

首先,要增强和学校之间的联系,社会工作机构是高校社会工作人才的接收部门,所以应强化和学校之间的联系,随时反馈人才培养中所存在的问题,随时传递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此外,还应构建专业学习与岗位实习机制,让专业化培养更具实用性与针对性,提升岗位培训的效果。

其次,优化社会工作机构培养人才的能力。社会工作机构是学校成果的检验者,也是人才得以全面优化的组织者。鉴于我国社会慈善救助事业正处在初步起步时期,其各方面均需有待健全。所以,优化社会慈善救助工作机构培养人才能力应从以下方面着手:应强化和国际社会工作组织实施交流,学习前卫的国际组织优质的管理经验,为国内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体制的完备提供帮助;构建人员管理体系,全方位为社会工作人员实际生活考虑[7]。比如,对社会慈善救助工作者实施优化奖励机制、增加医疗保险的福利等。

3.结语

基于社会管理创新目标下,优化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需要从政府、社会工作机构、高校三个维度实施细化思考。需从政府、社会工作机构及高校的优势出发,反思国内对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的“学校单一路线”,凭借前卫的培养社会工作人才的“社会管理创新思路”,让机构和高校有机融合,从社会需求出发,缔造创新培养方式,为社会工作管理创新目标下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提供帮助。

猜你喜欢

机构政府人才
人才云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