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展视角下对新闻编辑记者素质的要求
2021-11-27□魏炜
□魏 炜
随着新闻行业的不断发展,要求新闻编辑记者要有良好的素质,以保证新闻内容更加丰富。新闻编辑记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积累,提高采编信息的质量,吸引受众眼球,增强新闻热度,加强新闻的传播力。在新闻发展视角下,新闻编辑记者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促进新闻行业稳定发展。
一、新闻编辑记者素质的重要性
人们越来越喜欢通过各种APP关注新闻,了解社会信息,新闻编辑记者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用。编辑记者通过对新闻事实的了解,把第一手资料编写成新闻,传播给大众,引起人们的关注。这就要求编辑记者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制作真实可靠的新闻。记者在采访前要做好准备工作,提前了解相关背景资料,围绕人们感兴趣的话题设计采访提纲,以提高报道的质量。
近几年,部分新闻编辑记者靠“标题党”手段来吸引受众,降低了新闻质量,人们通读全文信息后出现失望、不满的情绪,长此以往造成很多不好的影响,削弱了媒体的公信力。
因此,现阶段,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新闻编辑记者要以真实性为准则,找准工作方向,提高自身素质,给受众提供真实、有效的新闻。
二、新闻发展视角下对新闻编辑记者素质提出的要求
1.时政新闻领域
时政新闻领域,每天都会产生大量新闻。以脱贫攻坚战取得的成果为例,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国家提出,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对易返贫致贫人口要加强监测,对脱贫地区产业要长期培育和支持,对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要搞好后续扶持,对脱贫县要扶上马送一程,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要坚持和完善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社会帮扶等制度,并根据形势和任务变化进行完善。要压紧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责任,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记者可以在报道成果的基础上,采访脱贫攻坚一线的驻村第一书记和脱贫人员的感受,并对新的政策和下一步工作目标进行报道,为接下来的乡村振兴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
因此,时政新闻编辑记者要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确保政治过硬,牢牢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向人们传递真实、有效的信息。
一方面,对国家出台的最新方针、政策进行及时报道,让人们第一时间了解政府工作方向,以便推动工作的顺利进行。对最新政策,新闻工作者要做好解读工作,让人们了解政策的出台、制定过程,通过积极宣传,使人们对政策有深入了解,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同时,新闻工作者需对政策落地情况进行实时跟踪报道,使人们能够完整了解政策推进的过程。新闻媒体是人们了解掌握时政信息的直接途径,很多时候人们看《新闻联播》就是为了了解国家和地方的时政大事。
因此,新闻编辑记者要通过所在媒体平台向人们积极传递时政信息,坚定有力地宣传好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好中央精神、地方政府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切实把党的意志与人民群众心声统一起来。
另一方面,新闻编辑记者的职责是为人民服务,时政新闻编辑记者更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政治素养,树立正确“三观”,保持对工作的热情,把正能量带给受众。要始终高举旗帜,把握导向。紧紧围绕政府工作大局,及时推出专题专栏,撰写系列评论,旗帜鲜明地呐喊助威、鼓劲加油,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彰显主流媒体时政新闻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2.科技新闻领域
科技新闻报道不但要求编辑记者有较好的思想道德修养,还要求其有科技方面的知识储备和专业素质,以提高科技新闻内容的含金量,引起人们对科技报道的关注,促进科技新闻的传播。
首先,科技新闻编辑记者要具备较强的文字功底和写作能力,用词精准,能够直击新闻关键。同时,要有较强的逻辑性和生动性,文章内容清晰,层次鲜明,结构紧密,通俗易懂,能够迅速激发人们对科技新闻的兴趣,凸显新闻价值。例如,嫦娥五号上升器成功与轨道器返回器组合体交会对接,并将月球样品容器安全转移至返回器中。这是我国航天器首次实现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新华社记者在报道这则新闻的过程中,采访嫦娥五号探测器副总指挥和嫦娥五号轨道器技术副总负责人,对捕获上升器的“抱爪方式”进行重点解读,“所谓的抱爪,形象地说,就像我们手握棍子的动作,两个方向一用力,就可以把棍子牢牢地握在手中”。这种形象的解读,把晦涩的专业术语转变成生动的语言,配上相关图片,收到了事半功倍的传播效果。
其次,科技新闻编辑记者思维要灵活,要乐于接受新事物、新观点,了解国内外科技领域动态,善于进行整合,有鲜明的观点、敏锐的洞察力,引发受众思考,增强新闻价值。
最后,科技新闻编辑记者要争取在第一时间获得资料,提高收集信息及编辑内容的速度。这就要求编辑记者加强收集信息的能力,对信息进行深入挖掘,加强持续跟踪报道。
3.突发事件新闻领域
新闻工作者与其他行业工作者的工作性质有所不同,为了让人们了解详细信息,其需要第一时间深入新闻现场进行实时报道,工作具有一定危险性,尤其是对突发事件新闻工作者来说,这种危险性更大。
因此,突发事件新闻工作者要有强大的心理素质,面对相对危险、恶劣的新闻事件时,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
一方面,新闻工作者需要第一时间赶到灾害发生地点,为人们传送实时信息,对救援情况进行报道,这就需要新闻工作者在报道的同时,也要保护好自身的安全,具有较强的心理素质。比如:在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中,部分新闻记者深入到一线,要求其有过硬的心理素质,能够不怕艰难、不畏危险;同时具有过硬的政治素质,能够深入阐释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拿全国抗疫先进个人、湖北襄阳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首席记者王亚雯的话来说,这次抗疫报道,她感受最深的是典型人物宣传:“只有把镜头对准奋战在抗疫一线的逆行者,带着真挚的情感用心记录,才能用他们的凡人善举,感动一座城,感动城里的人。”
另一方面,突发事件新闻报道会引来人们的广泛关注,甚至会引发质疑的声音。面对这种情况,新闻编辑记者要保持理智和冷静,积极回应,筛选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解答,用事实真相去回击质疑。
4.娱乐新闻领域
新闻编辑记者对新闻工作要保持认真负责的态度,确保新闻信息内容的真实、可靠,促进新闻信息的有效传播。娱乐新闻编辑记者不能因为自己制作的新闻具有较强的娱乐性,就放松了对新闻真实性的要求。娱乐新闻绝不是花边、桃色、明星绯闻,娱乐新闻报道要做到娱乐性与新闻性的并行。新闻不等于有闻必录,“娱记”也是新闻人,同样需要在职业道德的框架内做新闻,平衡新闻价值与新闻伦理,承担社会责任。
三、结语
在新闻发展视角下,新闻编辑记者要不断增强自身素质,提高综合能力,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加强专业知识储备,培养心理素质,面对特殊情况能够冷静应对。最重要的是坚守职业道德准则,心中要始终亮着方向、标准、责任和底线“四盏灯”,锤炼人品、打磨作品、奉献精品,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自觉抵制低俗、庸俗、媚俗之风,为人们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推动新闻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