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互联网时代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
2021-11-27□
□
互联网时代下,要想使电视新闻脱颖而出,吸引观众的眼球,需要一批高素质的新闻编辑人员不断地突破与创新。
一、现阶段电视新闻编辑方面的不足之处
客观上来说,网络新媒体的发展大大压缩了传统电视媒体的生存空间,对给传统电视媒体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人们的新闻需求被新媒体提供的短平快、信息量大的内容所满足,而传统电视新闻已经开始走向衰败。一方面是由于客观环境所造成的传统电视领域的关注度下降,另一方面是由于当前电视新闻内容的创新无法跟上瞬息万变的时代。
1.内容空洞
现在的电视新闻节目在内容取材上千篇一律,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中没有办法引起观众的共鸣,自然也没有办法吸引观众的眼球,不能获得良好的关注度。在内容制作上仍旧遵循传统的观念与制作模式,在画面上也没有任何突破和创新,使得传统电视新闻在观众眼中已经失去了新鲜感,加上电视新闻与观众互动较少,观众无法参与新闻传播过程。内容深度的缺乏,让观众在这个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难以获得满足。同时由于新闻信息的体量巨大,电视新闻编辑人员判断力和甄别力不足,选材没有新鲜性,造成了新闻质量的低下。长此以往,电视新闻在人群当中的传播度与关注度也就严重下降,电视新闻已经失去了以往的影响力。
2.缺乏时效性
受互联网时代的影响,绝大多数新闻是首先在互联网上迅速传播的,在电视新闻播出前就已经在互联网上被不断地转载。而电视新闻受播出时间与节目制作方面的限制较大,不少新闻已经在互联网上进行广泛传播后,电视新闻才进行报道,而编辑也没有利用电视语言的优势或者深入报道对新闻进行二次加工,去增强新闻的感染力,只是简单地重复报道,导致观众出现审美疲劳,对已经看过的新闻就不再感兴趣了。时效性是新闻最重要的要素之一,一旦新闻失去了它,便也丧失了大部分的新闻价值。
3.形式过于单一
目前新闻编辑形式过于单一,不少新闻编辑人员还是通过传统的采访记录形式来获取新闻素材。在内容上过分强调新闻本身的客观性,丧失了报道的灵活性,这样的电视新闻内容无法让年轻的观众所接受,不符合互联网时代受众接收新闻的习惯。除此之外,电视新闻内容也缺乏一定的深度,没有对重点内容进行深度剖析,仍旧以传统老套的模式进行节目编排。市场讲究优胜劣汰,如果电视新闻仍旧以传统的方式来应付观众,那么观众自然也会转投向新媒体阵营。
二、互联网时代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策略
1.开拓新闻编辑创新思维
以往媒体渠道比较单一,如今互联网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让受众有了更多选择的余地,对电视新闻编辑制作也有了更高要求。观众往往都是希望能够在短时间内了解到更多有趣、有价值、有观点的新闻信息,因此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者就要开拓创新,转变传统的新闻编辑模式,将创新融入日常的电视新闻编辑工作中,打破传统模式对于电视新闻节目的束缚,实现新的突破与发展。如浙江广播电视集团民生休闲频道推出的新闻节目《1818黄金眼》,聚焦民生领域,打造“接地气”的爆款新闻,这个新闻节目播报的一些人物如“发际线男孩”“小张”等也在网络上引起热议,迅速走红。
2.创新新闻策划
电视新闻策划是电视新闻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新闻策划就是围绕一定的主题或目标对传播全过程进行决策和谋划,指导传播活动有效开展,其目的在于把新闻报道安排得更合理、更能影响受众。新闻策划的核心是“创意”,即在报道选题、报道内容、报道形式、报道时机的设计与谋划上必须具有创造性。策划人要不断地根据各方面反馈的意见,对策划方案作出相应的调整。为了加强新闻栏目的整体策划,需要强化对节目生产的组织、指挥和调度。
策划实际上是在已有新闻事实的基础上如何去做好报道的行为,如果只强调策划而轻视现场采集,那么新闻工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就难以保证。
为提高电视新闻节目质量就要对策划内容进行创新,以观众为主体,站在观众的角度去策划,利用电视新闻的优势打造特色电视新闻节目。
3.创新编排技术
在电视编辑新闻工作中,新闻编辑的技术手段十分重要,可以通过对比式编排、穿插式编排的多样化编辑技术,结合长短消息等多种形式,对解说、字幕、图像、符号等进行编辑整合,实现新闻编辑内容的创新。一个好的新闻节目,不仅要内容真实、新鲜、贴近生活,编排更要独出心裁、层次分明。电视编辑要将记者采写的新闻和素材按照题材内容进行分类拼装,既要遵循一定规律和原则,又要不断创新,形成和谐的整体。在互联网时代下,传统电视新闻编辑从业人员要学习先进的编辑技术,力求达到行业先进编辑水平,结合创新思维,制作出优良的电视新闻节目,达到预期的收视效果。
三、结语
随着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到来,对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相关从业者必须紧跟信息时代的步伐,不断开拓创新,在新闻策划及新闻编排技术等方面,积极进行创新,将创新思维贯穿于电视新闻编辑工作中,进一步丰富电视新闻节目的内容与形式,制作出让观众满意、满足观众个性需求的电视节目,赢得观众的广泛、持久关注,促进广播电视事业在互联网信息时代的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