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视频新闻生产特征与质量提升策略
2021-11-27□
□
5G时代下,视频新闻也存在着诸多问题,相关人员应准确把控视频新闻的未来发展方向,对内容生产进行细致分析,从而在当下媒介融合的大趋势下努力探寻视频新闻的长效发展机制,为传统媒体的转型奠定坚实基础。
一、移动视频新闻生产的主要特征
1.时长两级分化
两级分化是当下移动端视频的主要特点,简单来说就是短视频过短,而长视频过长。以抖音为例,其作品录制、上传上限为60秒,新用户的录制时长只有15秒。而今日头条的视频新闻时长则平均有4分钟左右,从传播效果来看,4分钟时长的视频新闻受到了较多人的认同与欢迎。电视新闻往往并不受时长限制,在两会期间部分新闻频道甚至会播出长达9个小时的新闻内容。
2.制作方便快捷
当下新媒体时代下,一个人一部手机,即可完成一场“视频直播”。轻量化已经逐渐成为当下移动端视频新闻的主要发展趋势,边拍边与观众进行交流的户外直播方式,显然更受观众的喜爱,也更容易抓住人们的眼球。移动新闻形式上手操作难度并不高,较为困难的是如何抓住这一发展契机,充分掌握其传播规律并创新思维能力。
3.多元生产与传播
在互联网大背景下,在移动端的新闻直播中,若是依然采取长视频阐述新闻事件的发生经过,则难以吸引观众注意力。在直播或首播完成后,应对这类素材进行二次利用,例如截取其中片段转化为新闻短视频。拆分视频的方法不仅能够充分利用视频内容,更关键的是符合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特点,为其提供多途径的传播途径,继而达到提升新闻传播效果的目的。
二、移动视频新闻生产质量的提升策略
1.媒体融合背景下的纵深推进
以人民视频为例,在两会期间,人民视频与人民日报联合,在百家党媒的共同支持下,发布两会新闻报道,有效提升了两会新闻的传播效果。在内容的生产方面,多家短视频平台在专门开设的板块中持续输送视频素材;传播途径同样也有了全面拓宽,无论是PC端还是移动客户端,都不间断地推送两会新闻内容;更多地采用直播形式,例如在快手、斗鱼平台举办多样化的新闻直播活动,充分展示了两会内容。由此可见,人民视频已经不仅仅是一种主流媒体形式,更像是一个汲取了多家优势的资源平台,从而构成了一个高效的内容生产团队,有助于构建新闻传播矩阵。
2.坚守优质内容生产底线
信息时代下,在移动媒体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在渠道、技术及平台等变化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新闻市场的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但在当下,内容依旧是新闻信息传播的核心,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应进一步发挥内容优势,在丰富内容的同时,强化平台的整合与技术的革新,为移动传播效果的提升提供基础条件。另外,可以加强政务视频直播平台建设,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选择开发移动端平台,充分利用新媒体为群众解答疑惑,或回应一些社会上关注较多的问题。
以《成都商报》为例,其打造的红星新闻,制作了多种类型的新闻产品,其媒体影响力在这一过程中也迅速扩大。而之所以会在短时间内获得如此佳绩,关键是其内容生产主体准确掌握了互联网媒体的发展规律,抓住了媒体的发展机遇,并将精力集中于自己所擅长的新闻信息的搜集与分析领域中,从而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多的具有独家观点的新闻内容。
3.组织架构的完善
移动视频新闻的生产过程中,新闻媒体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想要巩固其优势,不仅要在资金与人才方面大量投入,还要对其管理架构进行优化与调整,并将发展重点放在移动视频新闻业务运营体系的完善上。从实践情况来看,对负责生产移动新闻的生产部门进行“切割”无疑是最佳的部门运营方式,编辑部、采集部及技术部门的分离充分提升了部门的运作效率,为视频内容质量的提升提供了基础条件。除了对组织架构进行完善与优化,还需要强化人才培训,构建出一条万能的移动视频新闻生产链条,奠定事业基础。
4.堵不如疏
在对多平台进行监管、完善法律法规同时,还要构建惩戒机制。平台应制作大量与主流价值观相符且能表现出正能量的精品短视频,从而起到示范作用,为互联网信息传播环境的全面净化奠定基础。网络低俗内容的视频新闻会对青少年身心造成影响,而危险动作、整蛊恶搞、吸烟喝酒等不良内容,更是会让青少年受到误导甚至伤害。技术即便再高超,如果只堵不疏,作用也十分有限,甚至会让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
正如有学者所言,防止沉迷、保护未成年人,并不是将未成年人排斥在网络之外,而应注重青少年数字能力和网络素养的提升。平台提供更多优质内容,家长和学校引导学生自控自律、健康上网,监管部门规范短视频平台发展,多方携手努力、相向而行,帮助青少年学会分辨、加强自律,才能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善用短视频助力学习。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闻媒体应转变经营思维,抓住新时代移动视频的发展机遇,进一步强化资源整合,为拓宽移动视频新闻的发展空间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