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音乐在电视栏目中的作用及应用
——以《广西故事》为例
2021-11-27□
□
《广西故事》是一档展现“壮美广西”、制作严谨的电视系列专题片栏目。通过寻访挖掘广西文化传承、自然风光、民族风情、传奇人物、生态家园的鲜活故事,从多维度讲好中国故事的广西篇章。而节目中音乐的穿插也为这部节目增添了区域化的色彩,使得整个节目独具广西特色。音乐是人们陶冶情操的重要手段,在如今网络媒体不断发展的今天,很多音乐会被融入电视节目中,使得电视节目中的画面和声音更具吸引力。
一、电视节目音乐的类型
在电视节目中,音乐的选择需要与整个电视节目风格相呼应。《广西故事》这一栏目是以“讲好广西故事、传播广西声音”为核心,并非如今市场上常见的娱乐性节目。因此,这一类节目在片头的制作、音乐的插入中,大多会选择带有地区专属的民族风音乐,以慢节奏的音乐为主,符合节目的立意,也符合广西地区人们的生活状态。
1.标题音乐
从音乐在电视节目中的外在形式看,主要有标题音乐和内容音乐。通常标题音乐是一种宣传音乐,主要是以节目风格和某一个卫视的特征为重点进行选择。在此提一下《新闻联播》,每天晚上的《新闻联播》在7点准时播出前都会播放台标和节目标题,并且搭配着专属的音乐,从而将其打造成一种标志。这也体现了音乐在电视节目中的作用,代入性和标志性极强。标题音乐通常都是用来转场,过渡公布节目主题,与节目的内容音乐不同,标题音乐几乎是特定的一种音乐,而内容音乐可以根据画面影像需要而变换内容和风格。标题音乐作为一档节目的开场,需要有固定风格的音乐、固定风格的画面。要结合整个节目的内涵和宗旨来进行片头画面和音乐的包装。通常,民族风的节目会以民族曲子为主,娱乐性的节目会以娱乐性强的音乐为主。
2.内容音乐
内容音乐,顾名思义就是节目播出过程中穿插的音乐。节目播出后,画面的内容和画面中人物所说的话会对音乐的插入有影响。通常,在节目中,人物讲话时,周围的音效会采用自然声。
根据音乐在节目中的形式来看,可分为无声源的主观音乐及有声源的客观音乐。
一种是主观音乐,是节目后期制作时编排出的音乐,这种音乐的源头并不是拍摄现场,于是被称之为“无声源”,也就是所谓的主观音乐。它是以主观特殊的角度来做叙事主体的。
而另一种是客体发出的声音,也就是拍摄现场中的原声,比如,现场中某一个对象演唱的歌曲。与主观音乐相比而言,客观音乐显得更真实一些。多数是由采访对象发出的声音,或者画面实际发出的声音,为整个节目增添了真实性。以客体为主的音乐更能使这一栏目充满现实性。以《广西故事》为例,为了弘扬传统民族习俗,更多地采用客观音乐为观众全方位展示广西地区的风俗。
二、音乐在电视节目中的作用
音乐在电视节目中有着扩展表现空间的作用,可以突破画面的局限性,给予观众更多的想象空间。在一定时间内传递信息,为整个画面赋予更多的想象。音乐主要是用节奏和速度及风格来表现的,柔和缓慢的音乐可以给观众安慰,而快节奏音乐会刺激观众内心,搭配火爆的画面,使整个节目充满着热血和激情。
对《广西故事》这档专题片形式的电视栏目而言,在讲述文化传承、民族风情、传奇人物和生态家园等主题时,采用民族风的曲风搭配着具有叙事能力的内容,更能使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广西地区民族的风采。以此为例,主要有两点作用:
1.紧扣主题
音乐在电视节目中的应用一定要紧扣节目中心,倘若在民族风的节目中插入一些激情昂扬的热血音乐,则会有违和感。但如果采用民族风乐曲,则会有很强的代入性,更能起到宣扬传统文化的作用。
2.设置悬念
音乐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设置悬念,对电视节目而言,通常会用下期预告等方式进行提前宣传,从而引起观众的兴趣,在一些预告的剪辑中,会使用一部分音乐素材,将原声和音乐素材剪辑在一处,尽可能吸引人。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对音乐的选择显得更为重要,合适的音乐比起好听的音乐更能渲染气氛。
音乐在节目中属于视听语言艺术,是对画面的包装,两者相互依存,离开了任何一个都会显得很单薄。音乐增强了电视节目的吸引力和包装性,使得整个节目独具风格。
三、结语
为了能凸现电视节目的效果,对音乐的处理和改编是极其重要的。通常,网络音乐素材中的音乐并不能完全符合节目主题,必须经过后期对音乐的包装和重新制作,并且对音乐素材的选择也是有原则的,如今音乐素材库里的很多音乐过于常见,街头巷尾传遍的音乐倘若应用到节目中,会大大削减节目的专业性,显得过于俗套。因此,电视节目中的音乐要与主题相符,才能使音乐在电视节目中发挥最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