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途径浅析
2021-11-27熊飞飞
◎熊飞飞
声乐演唱与声乐教学一样都是一个受环境、心理、生理、社会等多种因素影响的一个系统复杂的过程。这一过程中既有智力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各种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本文重点从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角度进行简要分析。
一、非智力因素的概念
非智力因素是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但又对认识过程起直接制约作用的心理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
二、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一方面非智力因素与声乐教学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往往彼此渗透、互为条件的。一方面,智力的发展为非智力因素积极特征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智力活动是认识活动的核心,智力活动的提高会促进认识过程的发展,而人的情感和意志总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只有认识得正确而深刻,才能产生积极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从而使非智力因素的积极特征得到锻炼和提高;另一方面非智力因素在声乐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三是非智力因素是素质教育在声乐教学中的观测点。
三、声乐教学中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途径
非智力因素是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在声乐教学中表现形式。声乐教学过程,以智力因素为基础,通过激励动机、培养浓厚兴趣、深化情感、锻炼意志、完善人格,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一)激励强烈动机
第一,通过目的教育,启发学生学习声乐自觉性。目的性是任何活动的前提。声乐教师要通过观察与交流及时、及早发现学生的学习目的,哪怕是暂时不能说出口的原始动机,结合学生学习与生活经历,采取有效措施,从世界观与人生观层次上,培养学生学习声乐动机,提高学习声乐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第二,通过榜样示范,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的动机。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驱力,是满足个人知识需要和情绪需要的心理状态。这种内驱力主要是学生对歌唱艺术特别感兴趣、喜爱、想学、想唱的内因。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规范准确的发音、生动形象表达、声情并茂的范唱、人格魅力的展示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的动机。
第三,通过适当鼓励,强化学生学习声乐的动机。激励是学习进步的武器。好学生都是夸出来的。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尽可能用热情的态度、肯定的手势与激励的话语鼓励学生,不要总是这样那样地专挑毛病,逐步树立学生歌唱的自信心。当学生受到教师表扬就增强了自信心,有了自信心就会强化学习动机。
第四,通过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学习声乐的动机。学生生活环境不相同,生活经历有区别,理解能力有高低,个性差异必然较大。教师不能用一个标准对学生一刀切。不仅要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学习教学的教法,让他们看到与其他同学的差距,而且还要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具体实际创造独特的学习方法,达到教师与学生相互促进的双赢目的。
第五,加强艺术实践,满足学生学习声乐的需要。实践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唯一标准。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参加形式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不仅要让他们在实践中积累舞台经验,开阔艺术视野,增长表演技能,适应演出环境,而且要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提高自觉、自找差距、磨练意志与增强信心,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培养浓厚兴趣
人的动机可以随时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变化,兴趣可以强化学习动机。兴趣是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的核心因素,是提高声乐学习效率的必要前提条件。
第一,明确声乐学习目的,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兴趣可分为直接与间接两种。间接兴趣是指并非对活动本身感兴趣,而是由活动的目的、任务或结果引起的兴趣,具有稳定性特点。学生对学习产生了间接兴趣就会表现出一定的自觉性。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任务、社会意义等方面教育,培养学生对学习的间接兴趣。
第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特点和条件,因材施教,不要贪大、比难,对于不同阶段的学生,循序渐进地选择一些平稳的、音域跨度不大、易唱且适合学生演唱能力与风格的作品,使人人都学有所获,领略到成功喜悦,增强自信心,增加兴趣。
第三,丰富声乐教学方法,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颖、好奇和疑问往往容易促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兴趣。一是养成学生保持昂首挺胸演唱姿态;二是教育学生学会声情并茂地朗诵;三是选择适合不同学生特点的练声曲;四是恰当借用大自然中自然景物。让学生在轻松自如氛围中体验学习乐趣;五是形象具体的类比、生动传神的夸张、形式多样的联想,也能增强学生的兴趣。
第四,创设和谐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声乐教学是一种师生情感交流的双向互动过程。教师的良好教学态度、准确声音示范、活跃课堂气氛,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环境;相反,过于严肃、过高要求或过多批评,都会挫伤学生积极性,催生自卑感,泯灭学生的表演欲望和创造欲望。
第五,增强获得成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功是兴趣的动力之一。较小成功会引起兴趣;中等成功会增大兴趣,较大成功会强化兴趣。教师要通过课堂观摩、听音乐会找到差距;校内比赛肯定学生学习上的进步;通过校外比赛让学生体验成功喜悦,增强其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三)深化学习情感
19世纪初德国唯心主义哲学集大成者黑格尔在其《美学》中说:“音乐能表现一切各不相同的特殊情感,灵魂中一切深浅不同的欢乐、喜悦、谐趣、轻浮、任性和兴高采烈;一切深浅不同的焦躁、烦恼、忧愁、哀伤、痛苦和惆怅等,乃至敬畏、崇拜和爱之类的情绪都属于音乐所表现的特殊领域。”可知音乐是表现情感的艺术形式,声情并茂是声乐教师追求的终极目标。
第一,构建和谐关系,培养学生热爱声乐艺术的感情。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是否能积极主动学习声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声乐艺术热爱程度。因此,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师生地位平等、关系和谐、氛围融洽,是培养师生情感的必要前提。教师得体穿着、幽默语言、平易风格,容易收到爱屋及乌效果。
第二,培养爱国情操,增强学生对声乐艺术的成功体验。一是,教师要充分挖掘现有教材中能增强学生爱国情感的内容,将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有机结合,激发学生家与国的情感;二是根据学生个性特点,更新具有时代气息、切合学生生活的素材,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三是精选外国经典爱国主义歌曲,让学生体会不同民族的爱国情感差异。
第三,结合作品背景,提高学生对作品情感的把握能力。任何作品都是作者个人对某一事物的情感抒发形式。因此,声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是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调;二是深刻理解歌曲的思想内容,掌握歌曲的情感内涵;三是分析歌曲的表现形式,揭示歌曲的情感主题;四是探索歌曲的民族风格,熟悉民族的地域特色。
(四)锻炼学习意志
意志是在动机与兴趣基础上产生的与情感有机结合的一种稳定形式。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三种形式,锻炼学生学习声乐的顽强意志:
第一,吃透作品的精华内容,让演唱者身临其境。演唱一部作品如果演唱者不能做到身临其境,就不能把握作品的精华内容,不能表现演唱者对作品的坚定信念,引起观众的强烈情感共鸣,就无法打动观众。
第二,围绕作品的时代旋律,让演唱者合理联想。英国音乐家H·伍德指出:“没有一个作曲家能准确地在总谱中标明表演性格的全部细节。”因此,任何一部作品对不同的演唱者来说都具有不可限量地发挥余地。只有紧扣作品的时代旋律,并展开合理有度的丰富联想,才能演唱出不同风格。
第三,紧扣作品的情感基调,让演唱者传神表达。传神表达需要演唱者的面部表情与肢体表情动作的默契配合。要把握好分寸十分不易。既不可故作姿态而矫揉造作,也不可歇斯底里而无边无际,更不可手舞足蹈而上下乱跳,要做到稳定之中有合理动作,运动之中保持相对稳定。
(五)完善学习人格
人格是个人的道德品质,是一个人的气质、能力与性格等的总和,也是一个人做人的规格。高尚的人格有力表现作品的内涵。
通过合作教学,让学生掌握作品情感的处理技巧。任何艺术都是内因与外因等多种因素综合起作用的必然结果。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是通过齐唱、轮唱与领唱、合唱等形式,培养学生学习声乐的合作意识;二是通过教会学生与话筒、音响、指挥、乐器、灯光、舞台等声乐元素的有机配合,培养学生的声乐表现能力;三是通过与听众的适度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声乐感召能力。
通过言传身教,丰富学生对作品情感的表达形式。“亲其师,信其道。”融情于教、以情育情是声乐教师的教学艺术。只有热爱学生的教师,才能转化学生的消极情绪,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感。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理解和尊重每一个学生,从“爱”字出发,以深厚的爱生之情,高尚的情操、适宜的举止赢得学生的尊重与爱戴,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