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生新闻报道中记者的关键作用
2021-11-27□
□
当代社会,民生问题被社会各界普遍关注。民生新闻得到广泛关注与电视的普及和电视新闻节目的良好发展密不可分。有特色的民生新闻节目不断涌现。如山西电视台的《都市110》《小郭跑腿》《黄河新闻》、河北电视台的《非常帮助》《老三在前线》、山东电视台齐鲁频道的《小溪办事》等电视民生新闻栏目,替百姓发声,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民生新闻节目的表现方式与其他节目不同,民生新闻节目要展现真实的百姓生活。民生新闻节目要满足群众的需求,以“民生、民情、民意”为切入点,采取群众都能接受的报道方式。在新闻报道过程中,民生记者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民生新闻报道中摄像记者的作用
摄像记者需要在新闻发生的现场记录新闻事件,并对新闻过程进行合理剪辑后传播给观众。摄像记者在民生新闻的报道中主要有以下作用。
1.捕捉新闻细节。文字记者能否写出优质报道,与摄像记者记录的影像资料有直接关系。新闻采访的过程往往冗长,新闻现场变化莫测,可能会发生突发事件。摄像记者要捕捉新闻的细节和重点。摄像中捕捉到的任何细节都对新闻的播出至关重要。因此摄像记者既需要准确判断,又要敢于尝试新的拍摄角度,呈现不一样的新闻视角,从多个角度剖析新闻事实。
2.保障影像资料的质量。摄影技术在不断进步,摄像记者要在不断的学习中掌握多种摄影技术,熟练地掌握新型摄像设备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技巧,这样新闻摄像的质量才有保证。同时,摄像记者在拍摄时要敢于打破常规,发挥创造性,通过镜头的切换和组合可以让无聊枯燥的新闻事件变得有新意,更加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让新闻表达的内容更全面,引发观众的联想。
二、民生新闻报道中出镜记者的作用
出镜记者和摄像记者一样,都要亲自到新闻现场,但与之不同的是,出镜记者更要善于把控整体的节奏,挖掘新闻实质内容。出镜记者的作用就像是狙击枪里的子弹,碰到“目标”后迅速将其解决。出镜记者作为接触新闻事件最深层内容的记者,其发挥的作用也是最大的。
1.通过屏幕与观众交流。交流不只是“输出”,还要有“接收”。出镜记者在进行新闻采访时要考虑到观众对新闻的接纳程度,进行适当的互动,提高观众的参与度,让观众更加真实地感受新闻事件,产生共鸣。在不破坏新闻真实性的前提下,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可以进一步拉近观众和新闻之间的距离,体现鲜明的记者形象。
2.深入基层,走近群众。民生新闻的出镜记者要走向基层。为了在基层了解到最真实可靠的信息,出镜记者要亲和友善地面对群众,使群众信任自己,将实情表述出来、诉说衷肠。想与群众交流好,良好的沟通能力必不可少。出镜记者在倾听的同时要抓住对方话语中描述的重点,提出关键性问题,使被采访者说出实情,进而捋顺新闻事件脉络,让民生新闻变得生动具体。
3.解决实际问题。与其他两种类型的记者不同,出镜记者要做的不仅仅是和电视机前的观众对话,更要解决实际问题。出镜记者不一定是形象、气质最好的,但一定是最亲切的。
以山西电视台《小郭跑腿》为例,调解记者在与事件双方沟通时,保持客观、冷静的态度,语气温和,积极热心,成功帮许多委托者解决了问题,实现了他们的心愿。还有河北卫视农民频道记者“苏老三”,他其貌不扬,但是在沟通的过程中就能了解到百姓当下最迫切的需要。其创办的民生新闻栏目更是深得人心,主要致力于解决百姓生活中的困难。“有事找老三”这句口号也实实在在地印在了观众的脑海里。
三、民生新闻报道中文字记者的作用
作为对新闻事件的转述者和报道者,文字记者不但要完整地将新闻事件报道出来,而且要让文案简单易懂,把新闻事件发生的经过和细节清晰地展现给观众,不要用晦涩难懂的表达方式。这就要求文字记者发挥以下作用:
1.让文案变得口语化,通俗易懂
作为面向大众、贴近大众生活的新闻节目,民生新闻的文字表述应通俗易懂。民生新闻的文字记者要将客观事实用简洁凝练的文字表述出来,体现亲和力。观看民生新闻的受众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人对一些专业的词语无法理解,浅显直白的口语化说法更利于其理解和记忆。让节目更具口语化并不是要讲方言,而是言简意赅、风格幽默有趣、语言准确。作为文字记者,其写作方式也极其重要,要条理清晰地将新闻事件阐述给观众,逻辑一定要严密,由浅入深,一步步吸引观众的注意,使观众产生共鸣。
2.让文字传递正能量
文字记者通过文字进一步表达群众的诉求,传达群众的呼吁和期盼。但文字记者最重要的作用是通过新闻报道向观众传播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弘扬正能量,用最简单的文字传递最大的能量。
四、结语
一则优秀的新闻报道离不开记者之间默契的配合。和木桶原理一样,只要有一方工作不到位,新闻报道就不会成功。所以摄像记者、出镜记者、文字记者在做好各自的工作时,也要多沟通交流,使木板的长度一致,木桶的作用才会最大化。集体的作用发挥到最大,才能给观众呈现精彩的新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