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探索

2021-11-27李海艳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政治素养信息技术

◎李海艳

高中政治具有极高的育人价值,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认知,促进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教师要积极开展探究、应用型和体验型的政治活动型课程,让学生通过多渠道的政治活动参与其中,逐渐形成良好的“政治认知、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素养,最终实现高中政治的教学目标。

一、高中政治教学反思

(一)教学理念有待提升

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思想品德的教育理念并没有完全在教师心中扎根,面对高中阶段的升学压力,更多的政治教师采取的是以应试为主的教学方式,尤其是文科学生的政治教学,依然是强调记忆政治知识,高水平应对升学考试。升学压力在所难免,但是政治教学也不能是单纯的传输知识的说教,应该注重学生的政治素养和长远的发展。

(二)教学模式有待改进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政治的教学更强调“生本理念”,把学生看做教学的主体和中心。基于这样的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过多地采取小组合作或者互相讨论的模式进行政治的教学,一定程度的合作能够让学生的学习质量有所提升,但是过于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会导致学生不适应,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失去方向,最终南辕北辙,没有把学生的主体性价值发挥出来。

(三)教学方法有待改善

新课改下,教师对教学的方式方法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但是教学的方法还是需要改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对政治的知识点进行梳理教学,而不能很好地把立德树人的教学要求贯穿其中,更多的还是以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或者单纯为了激发学生的政治思维进行教学,不能在教学方法中体现出对学生的真实性需求,缺乏激发学生政治思维的核心,教学的课堂氛围不够浓厚,不能切实提升教学的质量。

二、高中政治核心素养的培养意义

(一)将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

高中生要从社会主义的角度思考问题,始终牢记中国梦,为了中国梦而奋斗,结合人类历史中出现的谬误,时刻警醒,避免落入同样的陷阱。当代高中生背负着中国梦的重任,少年强则国强,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断巩固自己的实力,将政治深入落实到日常生活中,避免在学习政治时出现假大空的现象。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出发,不断学习丰盈自身的素养,避免学习的内容无所裨益,全面发展综合素养。

(二)将传统文化与科学世界观相适应

在学习政治的过程中始终秉持唯物主义的信念,避免因为唯心主义出现不理智的状况。在政治学习过程中,落实科学发展观,避免出现盲目自信的情况,一切从自身实际出发。在了解自身的情况之后才能更好判断凭借自身的能力是否能合理解决问题。就像是历史中发生的“文字狱”现象,是君主过于唯心主义,不相信世界的发展,不理会眼前的事实,只是一味地逃避。在后期的闭关锁国中,也体现出了人们思想的愚昧,认为不出去就不会有人进来,没有科学的发展观就会导致这种现象:世界都在发展,只有自身在不断退步。良好的发展观能够帮助高中生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积极地融入社会,顺应时代的发展,提高自身的素养。一味逃避面对他人的进步,终究会导致自身的脱节。

三、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

(一)组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

在高中政治课堂中,教师可以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的理性思维意识得到形成。在实践探索中学生会积极思考相应学习内容,积极融合与自身能力完成政治知识学习。学生不但能够契合感受到政治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还可以使其理性精神得到增强。教师可以合理掌握相应的内容,活跃氛围优势,借助先进体系让学生形成一定的学习专注力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例如:结合“多彩的消费”单元的知识教学,教师可以借助教材中的图片进行教学,图片中有两位老人,一位是攒钱消费,一位是贷款消费,两种不同的消费方式,体现了目前社会状态下不同人在购物时选择的方法;通过前后对比形式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调查校园中的学生,不同的消费方式,调查教师的不同消费方式。同时,结合网络查询不同资料,让学生能够了解贷款消费的利弊以及攒钱消费的利弊,让学生在消费中形成理性思维。

(二)结合信息技术,塑造学生的法制意识

信息技术方法的融入会结合实际情况、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塑造形成一定的法制意识。在高中政治课堂内,教师为让学生形成法治精神,理性看待社会中的不同问题,处理不同的事物,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了解理性和法治与生活之间的联系;通过法治制度的融合,借助信息技术进行延展性内容的介绍,以便学生能够明确相应的思想,在氛围的搭建中促使学生获取成长和发展。

例如:结合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向学生推送“民事权利与义务”的相应内容,告诉学生在生活中自己享有哪些权利?在社会发展进程中自己所拥有的权利以及法律对普通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保护。通过法治意识在学生心中的健全,会杜绝目前社会进程中学生以暴力解决问题,或以违法行为获取某项利益的现状;通过信息技术的延伸拓展,融合教学内容,教师传播先进思想,让学生形成法治精神。推动学生主动在生活周围宣传法律、应用法律、拥护法律,能够切合新时期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让学生形成法治的思想意识。

(三)营造探究气氛,提高学生科学精神素质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培养学生的思想息息相关。思考来自怀疑,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他们营造一种质疑的氛围,鼓励学生理性思考,并允许他们科学地解释,正确地评估并作出明智的选择。在提出问题时,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研究机会,并使科学精神在学生心中扎根。例如,在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本课中学到的内容客观地思考:我们应该如何树立发展文化的意识和增强文化自信心?这个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与相关的案例研究联系起来,以建立文化理解和文化自信心,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正确的认识。

(四)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公共参与的素养

在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背景下,教师要改进教学方式,与时代相接轨,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教学形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此基础上吸收外部的优秀教学经验,立足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创造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形式,拓宽其思维能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每一位公民都有责任和义务贡献自己的力量,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中,这就要求教师在政治教学的过程中,要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公共参与的素养,提升其社会参与感,增强其社会参与能力。

以高中政治《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教学活动为例,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明确如何对待中华传统文化。教师在开展教育活动时,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搜集古代历史文化,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医学方面:《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等,由此过渡: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那传统文化中有没有糟粕呢?引发学生进行思考,教师明确答案,传统文化中是存在糟粕的,如男尊女卑思想、巫术等,教师要告诉学生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时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将课下所搜集的优秀传统文化以“茶话会”的形式进行交流,比一比看谁了解的历史文化内容更多、程度更深,以此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积极性。

(五)科学设定教学目标,指明政治核心素养的培养方向

教师在制定政治课教学目标时应当围绕高校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来开展,要保证教学目标的实际性与挑战性。其中实际性指的是符合当前学生的学习水平、理解与接收能力,通过教师讲解与学生思考分析能够切实掌握相关知识点。挑战性则是指应当在学生现有水平上增加一定的难度,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去思考分析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与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内容时,其具体教学目标包含了基础目标:了解“中国梦”的提出背景与深刻内涵,明确中国梦的实现路径;能力目标:通过各种资料的分析让学生明确个人梦想与发展同国家的发展紧密相关,要想实现中国梦当代学生就要团结起来,要形成具有中国精神的凝聚力、发展力,共同为这一目标而奋斗。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的政治教学中,树立辩证唯物主义 的思想意识,通过对文化生活的学习,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通过对经济生活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理性的经济意识和消费意识,通过对政治生活的学习,了解我国现阶段社会和国际形势发展状况。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政治素养信息技术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探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信息技术应用
微视频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