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会报道:融媒体“云传播”

2021-11-27栾轶玫

视听界 2021年2期
关键词:实景主播可视化

栾轶玫

今年全国两会的媒体报道最突出的特色是“云传播”。云聚会、云访谈、云会客等“云上见”的报道策划,使两会成为媒体融合深化的一次集中展示。

两会融媒体“云传播”实现了三大对接:硬新闻与软传播的对接、现实空间与虚拟场景的对接、年轻制作团队与年轻增量受众的对接,传播呈现方面有四大特点:实景化再现、视频化传播、可视化呈现、智能化表达。

两会融媒体“云传播”的三大对接

第一,硬新闻与软传播的对接。两会报道是硬新闻,如何将硬新闻做到软传播,一要找准百姓关注热点进行深度解读,二要找到百姓喜欢的形式进行多元呈现。比如《新京报》没有囿于传统纸媒出身,以连线直播的方式推出8小时政府工作报告解读,经由新浪、百度、今日头条、搜狐、网易、腾讯等跨平台分发,总计直播观看用户达1100万+。同样是纸媒出身的新华报业集团借助5G带领用户以全新视角看两会,重新调整版式的“5G消息两会通”更方便受众阅读与分享。

第二,现实空间与虚拟场景的对接。黑龙江台利用“5G+MR”远程交互式虚拟演播室,推出异地同场景虚拟访谈,实现现实与虚拟的无缝对接。在哈尔滨的主持人隔空对话远在北京的黑龙江全国人大代表,共话现代农业主题。借助“5G+MR”前沿技术,相隔千里宛在同一空间,营造出“天涯若比邻”与“人在画中游”完美融合视觉效果。

第三,年轻制作团队与年轻增量受众的对接。媒体不约而同地推出了形式各异的“两会神曲”“RAP说两会”“两会情景剧”等,共同特点是:制作者多为90后的年轻团队,他们自编自导自演,使用90后、00后熟悉的语汇、动画、漫画、说唱、角色扮演等形式制作两会媒体产品。比如中国政府网推出的“两会神曲”,用RAP说唱结合动漫形式,将政府工作报告中百姓关注的热点话题进行了“角色扮演”式的解读,朗朗上口的RAP节奏助力传播,发布后阅读量短时间突破10万+;央视网以小C为记者推出的两会《C+真探》节目远程连线两会代表云采访,“3D数字人”小C以青年受众的触媒习惯为创意出发点,有效提升了青年群体的参与热情与交互体验。无论是“两会说唱”创意融媒产品还是“3D数字人”都很好地连接了传受端两方的青年人,为两会报道制造传播热点,实现了年轻增量受众的增长。

两会融媒体“云传播”的四大呈现

第一,实景化呈现。比如黑龙江台《代表委员云通道》将“通道”概念融入H5作品中,通过手势引导、视频播放等形式把民意愿景实景化呈现;不少媒体都在两会报道中打造“实景+虚拟”产品,利用AR技术,让评论员、情景演员等“真人”与虚拟元素虚实结合、同屏共振,“实景化呈现”通过科技感建立亲切感,通过科技感增加传播点。

第二,视频化传播。短视频是各家媒体都着力打造的主要产品样态,而视频的“拆条分发”、跨平台复次传播则已被各家媒体娴熟应用。如《新京报》将两会嘉宾的精彩观点剪辑成20多条三分钟以内的短视频,在短视频平台二次传播取得了叠加放大的传播效果。

第三,可视化呈现。“一图看懂”“极简版”“数说两会”“大数据看变化”等将两会报道图示化、文摘化、提要化、图表化、动图化,3D动态视频等可视化呈现方式被广泛应用。人民网、央视频、北京台都推出了“一图看懂”和H5等系列可视化产品。

第四,智能化表达。由于5G大规模商用,推动了AR/MR/VR在两会报道中的应用,此外AI主播、AI虚拟演播室等智能化应用也是此次两会融媒体“云传播”的一大特色。如《江西日报》的AI主播悦悦、《郑州晚报》的AI主播郑小牛、长城新媒体集团 AI主播冀小蓝、黑龙江台的AI主播小寒、甘肃新媒体集团的AI主播小甘,他们或是脱胎于真人的AI合成主播,或是通过3D卡通建构起的AI主播。较往年,今年AI主播应用面积更广,且断句更精准,表情也更逼真,为两会新闻播报增添了新看点。

融媒体云传播是媒体深化融合的突出特色,依托“台、网、端、微”传播矩阵,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形成H5、短视频、动画、Vlog、动图、RAP、MV等系列创意产品,通过数据化、可视化、沉浸式、交互式等方式创新会议表达,实现年轻受众的增长与舆论有效引导。

猜你喜欢

实景主播可视化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金湖县创新“实景式”培训 提升精准执法水平
基于Power BI的油田注水运行动态分析与可视化展示
数字博物馆 线上实景游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第一次做小主播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我是小主播
我是小主播
我是小主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