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林寺桃花
2021-11-26宋琬如
格言·校园版 2021年28期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注释
1.大林寺:庐山大林峰上的著名佛教庙宇,为中国佛教圣地,传为晋代僧人昙诜建造。
2.人间:人世间,凡俗。诗中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
3.芳菲:绽放的繁花,喻指阳春时节、花草艳盛的美好景致。
4.尽:凋零,凋谢。
5.始:刚刚开始。
6.长恨:常常惋惜。长,通“常”;恨,惋惜。
7.觅:寻觅,寻找。
8.不知:想不到,岂料。
9.转:反,反而。
10.此中:这里,诗中指大林寺。
译文
四月是平地上百花凋谢的时候,高山古寺旁的桃花才刚刚开放。我总是因为春天的离去、无处可寻而伤感,而此时发现,这春光竟然转到这深山的寺庙中了。
赏析
白居易的诗,一向平明浅淡、通俗易懂,《大林寺桃花》亦是如此。诗歌前两句,开宗明义,以“四月”“山寺”点明了时间与地点,“芳菲尽”中,一个“尽”字写出了诗人对已逝的四月芳菲,对已然逝去的春天的无限伤怀之情;而后句笔锋顿挫,又以“始盛开”之“始”表达了在孟夏时节,登临高山,于古刹之中看到一片唯有阳春时节才能看到的艳艳桃花的惊喜与感动。前两句写景之后,后两句则即景抒情,“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叹春归的伤怀一瞬间就被转变成了发现美景的惊喜。诗中以桃花指代春光,又以“转入此中”将春光拟人化,立意新颖,构思奇巧,本来抽象的春,也一下子变得生动起来。而这种生动,又将诗人的一片童心与眷春之意淋漓地表达了出来。
文/宋琬如
摘自北方文藝出版社《少年飞花令》一书
本栏目文字内容由北方文艺出版社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