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文化振兴战略背景下开展乡村美术活动的策略研究

2021-11-26杨怀念龚吉雯

艺术科技 2021年18期
关键词:美术活动策略

杨怀念 龚吉雯

摘要: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部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动力。在乡村文化振兴战略背景下,开展乡村美术活动可以助推乡村文化振兴,促进乡风文明建设。文章从乡村文化振兴战略的作用谈起,分析乡村美术活动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以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永丰镇三甲村开展的美术活动为例,探讨如何利用乡村美术活动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关键词:乡村文化振兴战略;美术活动;策略

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8-00-04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乡村振兴是推动农村与城市同步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一部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精神基础。乡村文化振兴的实施路径较多,文章主要探讨利用乡村美术活动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的策略。

1 乡村文化振兴战略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1]。“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乡土文化的丰富内涵,凝聚农民共同的价值取向、道德规范、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2]目前,发展文明乡风是紧迫任务,文化振兴能提高乡风文明程度,在乡村振兴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乡村社会发展的驱动力。

1.1 乡村文化是乡村建设的精神支柱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乡村文化属于意识形态领域。优秀的乡村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對乡村的繁荣发展有促进作用。用高尚的文化涵养人心,用高雅的文化滋养生活,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的重要精神力量。乡村文化建设能够有效促进乡风文明建设,增强农民的文化自信,优化乡村文化生态,对乡村振兴的建设具有指导作用。

1.2 乡村文化能助力乡村振兴

中国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乡土文化底蕴非常深厚。乡村特色农耕文化、礼仪文化、世界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都是非常珍贵的文化资源。这些优秀的文化资源应得到保护和传承。各地应结合地方资源特色,做好基本工作。“提炼乡土文化内核,突出民族地域特色,延续乡村文脉,保留乡土神韵,在传承扬弃乡村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实现城乡文化、新旧文化的互补互哺和共进共生。”[3]乡村文化的发展能为乡村振兴提供文化助力,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2 乡村美术活动助推乡村文化振兴

发展乡村特色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在乡村开展美术活动。乡村美术活动隶属于乡村文化,开展美术活动可以推动乡风文明建设。2021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指出:“美术、艺术、科学、技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凸显了美术在城乡建设、社会经济发展、高品质生活打造中的重要作用。要发挥美术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更多美术元素、艺术元素应用到城乡规划建设中。”[4]乡村的乡风乡韵可以通过画家的整体设计、规划建设以物化的形态呈现出来。利用文字和图片宣传,人们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文化的滋养、美的熏陶。乡村美术活动在美化乡村环境的同时,打造了新时代乡村生活的精神家园。“把乡村建成艺术,把乡村生活过成艺术,让广阔的乡村成为诗意栖居之地,让人们在那里找到心灵的归宿,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5]如果能把乡村建成有艺术的地方、美丽的地方,就能吸引更多人前往旅游、参观。云南丽江的束河古镇、安徽黄山呈坎古镇、浙江绍兴安昌古镇等很多国内闻名的古镇都将生活与艺术融为一体,通过文化、艺术带动当地的旅游产业,推动经济发展。

3 乡村美术活动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3.1 乡村美术活动的运行机制不健全,活动缺少资金支持

开展乡村美术活动意义重大,但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尚未建立起固定、有效的运行机制。多数乡镇没有将乡村美术活动项目经费列入财政专项预算,只在举办一些大型活动时由政府相关部门临时给予补助[6]。这些情况说明乡村美术活动的开展尚未真正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活动经费的缺乏使乡村美术活动未能真正融入乡村人民的日常生活中。

3.2 农民对乡村的美术发展缺乏创新思路

农民是乡村文化的建设者、传承者和创造者,他们对乡村文化的态度、认识和理解决定着乡村文化的未来。“农民虽然是乡村文化建设的主体,但其普遍缺乏文化自觉意识,缺少对乡村文化进行自我认知、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自我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7]农民群众整体文化水平不高,缺乏文化自觉意识,很少对乡村文化进行反思,并且对乡村的美术发展不太关心,认为自己没有绘画基础,不懂美术,没有发言权,基本是抱着看热闹的态度,主体性意识不强。因此,农民群众对运用美术活动振兴乡村文化很少提出建设性意见,更缺乏创新思路。

3.3 美术下乡活动范围较小,没有得到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文化机构、高校及社会团体积极开展美术下乡活动。例如,大学生假期的“三下乡”活动,学生给村民画像、画风景;文化部门下乡活动,工作人员给群众写村联、画画等。这些活动丰富了群众的审美生活,启发了村民的美育意识。但几次美术下乡活动只能让个别乡村受益,活动也没能深入挖掘美育内涵,导致乡村美术活动没有得到大范围的持续发展。

4 发挥地方优势,利用乡村美术活动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在乡村文化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美术活动应发挥地方优势,探索发展路径。目前,很多人对乡村美术活动不够重视,在乡村开展美术活动有很大的难度,为了推动乡村文化振兴,针对乡村美术活动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我们有必要认真探索乡村美术活动的发展路径。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永丰镇三甲村开展过多次美术活动,效果良好。三甲村的美术活动有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值得其他乡村地区学习和借鉴。

4.1 各级政府重视开展乡村美术活动,建立健全美术活动的运行机制

乡镇有文化机构、文化站,文化站除了传播文化外,还应积极宣传艺术。乡政府应鼓励文化站开展乡村美术活动,建立健全美术活动的运行机制,将开展美术活动的情况纳入年终考核,重视美术专业人才的储备和培养,将乡村美术活动项目经费列入财政专项预算。

三甲村的干部重视开展乡村美术活动,积极跟昭通籍的艺术家联系,近几年举办了多次美术活动,目前开展活动的经费主要由当地的企业家资助。

4.2 政府带领村民发掘乡村悠久的历史文化,先要发扬优良的民风民俗传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8]村干部应重视文化传承,要大力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加强村民思想道德建设。传统文化崇尚的孝顺父母、兄弟和睦、团结乡亲、诚实守信等美德观念,尊师重教的家风思想,自强不息的生活理念,都是值得发扬的乡风民俗。要将这些优秀的价值观融入农民群众的思想中,让每个人都在思想意识和个人行动上发挥“主人翁”精神,不断提升自身修养,从根本上改变传统落后的思想观念和不良生活习惯,积极、主动建设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家乡。

三甲村在发扬优良民风方面做得较好,人们进入村子就能感受到当地淳朴的民风。村子里建有文化广场,广场周围的墙壁上是昭通著名书法家篆刻的论语、朱子治家格言、三甲新村赋、三甲村规民约三字经,还有胡锦涛2002年7月到三甲村视察工作时提出的“多予、少取、放活”6字方针,群众要谨记、遵循这些言论。广场上的宣传栏里还张贴着三甲村善行义举道德榜,对村里的好人好事进行宣传、表扬。由于文化广场凝聚了道德文化气息,群众会自觉学习身边的模范典型和先进事迹,从自身做起,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显然,这些优良的民风能促进文明乡风建设,有利于乡村美术活动的顺利开展。

4.3 创办乡土文艺刊物,引领艺术良好发展

创办地方文艺刊物的乡村不多见,因为这需要运用地方文化特色,并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推进工作。但是乡土文艺刊物具有较强的影响力,能体现乡村的文化、艺术水平,培养读者的审美能力,对读者起到引领作用,让人们明白自己在文艺传承方面承担的责任,并竭尽全力为乡土文化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甲村于2017年6月成立了锦逸书画艺术院,这是一个纯公益性质的民间组织,当地的企业家何朝江先生无偿为艺术院提供办公、活动场所,为书画院出书、办展览、对外交流等活动提供经费支持。锦逸书画院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书画艺术文化,宣传昭通历史人文、自然景观和风土人情等正能量为活动核心。书画院创办了《锦逸书画》期刊,刊物具有浓厚的地方文化特色,刊登的作品都是昭通本地的艺术家、美术工作者、美术爱好者创作的。书画作品题材广泛、内涵丰富、形式多样、风格各异,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很多作品营造了较高的藝术境界,表现了书画家、诗人的风度和气质,适合美术工作者和美术爱好者学习、欣赏,也符合大众的审美观。《锦逸书画》期刊对读者有较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能引领艺术得到良性发展,不断推动昭通乡村文化艺术发展。

4.4 政府组织拍摄宣传片,展现乡村文化魅力

乡村拍摄宣传片是一种很好的宣传方式,播放宣传片能吸引广大群众,让更多人了解村庄历史、文化和未来发展目标,让乡土文化得到良好的宣传,促进乡村振兴工作有序开展。拍摄宣传片宣传本村的特色文化,当然需要文化人、艺术家的指导和支持,拍摄过程其实是体现文化、艺术的综合活动。“宣传片应尽量对乡土文化记忆和乡土情怀的素材进行深度剖析,展示乡土文化的核心思想。”[9]高质量的宣传片是一种独特的乡土文化展示模式,可以让人更直观地感受特色乡土文化,让更多文化传承人对乡土文化进行系统的学习和研究,进而实现乡土文化创新。

三甲村在2013年就摄制了昭通市首部新农村指导员纪实公益电影《我和三甲有个约定》,影片亲近大地,贴近群众,紧跟时代,具有浓郁的新农村特色,是一部具有现实教育意义的影片。该片探讨的主题是如何体现美丽乡村文化元素。影片中有文化理念的引入,有作家、艺术家为乡村捐赠文艺作品等,体现了基层文艺工作者对乡村农民文化需求的关心与支持。影片记录了三甲村美丽的自然风貌、迷人的田园风光、纯朴的民风民俗、日趋进步的文明生活、逐渐提升的文化品位,展现了三甲村的发展史、生存史。这是一部优秀的乡村宣传片,也是我们研究乡土文化的重要资料。

4.5 加强对乡村青少年进行美育培训,储备乡村文化生力军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我们要让乡村青少年在学习乡土文化的过程中理解乡村文化的内涵,不断接受乡土情怀的熏陶,不断提高自身的美术素养,坚定自己的文化判断与文化选择,并立志为乡村文化的发展贡献力量。

昭通三甲村的锦逸书画艺术院在村里是宣传文化、艺术的地方。书画院从2019年7月开始为留守儿童开设全免费的书法美术教育培训,并组织了一批德艺双馨的书画艺术家对孩子们进行书画培训。书画家们以无私奉献的爱心陪伴孩子们,激发儿童学习美术的热情,部分学生的美术创作具有独特个性、地方特色,体现了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的美育得到良好发展,乡村文化的发展、创新才会后继有人。

4.6 对农民美术爱好者实施教育,培养农民画家

多数农民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美术教育,因而对美术活动难以提出建设性意见。但是乡村也有部分美术爱好者,他们虽然没有很多文化知识,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美术教育,但对美术有浓厚的兴趣,在手工艺制作方面有天赋,有的甚至是民间美术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如果村里有这样的人才,地方政府部门就应对民间艺术、传统技艺进行挖掘和保护,围绕民间美术、手工匠艺的传承事业,加大对相关项目培训教育的投入。

三甲村的锦逸书画研究会副会长高云星老师,是昭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雕刻技艺传承人,他爱好绘画,擅长雕刻,多次免费为村里的美术爱好者培训,群众受益良多。“中国民间美术,作为创作借鉴的宝库,使艺术家、发明家钦羡不已,用之不竭。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的某些观念、形态息息相通。”[10]书画院逐步推动民间美术、手工艺传承人扩大队伍,计划培养一批技艺高超的民间美术家。锦逸书画院还邀请昭通市美术家协会的会员在三甲村进行风景写生、人物写生等美术活动,对农民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启发,调动民众美术创作的积极性,争取在村里培养一批有地域特色的农民画家,为村庄打造不可替代的文化创意产业。

5 结语

乡村文化是农民的精神家园和心灵港湾。要推进乡村文化创新,各级政府应重视文化艺术的良好发展。乡村美术活动是推动乡村文化创新发展的可行选择,文章列举了昭通市永丰镇三甲村发展的六种途径,对我国各地乡村的文化建设活动具有一定的启发与借鉴意义。各地乡村可根据各自的特色、发展情况制定自己的文化振兴策略。总之,乡村美术活动有利于推动乡村文化创新发展,可以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M].北京:学习出版社,2021:264.

[2] 黄承伟.推进乡村振兴的理论前沿问题[J].行政管理改革,2021(8):22-31.

[3] 李波,宋其洪.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的价值定位与实施路径[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6):28-32,42.

[4] 钱晓鸣,刘晶.全国美术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清华大学时关于美术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N].中国美术报,2021-04-26(002).

[5] 董进智.乡愁与诗意乡村:探索新时代乡村艺术化发展之路[J].乡村振兴,2021(6):24-25.

[6] 林夏瀚.美术服务乡村美育的经验、问题与对策[J].美育,2021(2):67-71.

[7] 吕宾.文化自信视角下乡村文化振兴:实践困境与应对策略[J].湖湘论坛,2021(7):71-84.

[8]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9:146.

[9] 杜映.鄉土文化在乡村发展中的传承与作用:浅析乡土文化“点睛”乡村振兴的策略[J].山西农经,2021(15):36-37.

[10] 邓福星.美术纵横[M].北京: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5:200.

作者简介:杨怀念(1979—),女,重庆南川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美术学。

龚吉雯(1976—),女,云南昭通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美术学。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昭通学院2018年校级课题研究项目“昭通乡村美术活动基地调查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8xj25

猜你喜欢

美术活动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小学美术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
在美术活动中促进幼儿能力发展
美术活动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创造力的培养
浅谈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微媒体背景下美术活动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