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变局下的中日关系及重塑国际合作

2021-11-26

人民画报 2021年11期
关键词:邦交正常化中日关系

2021年10月25至26日,以“大变局下的中日关系及重塑国际合作—迈向邦交正常化50周年的思考”为主题的第十七届“北京—东京论坛”,以线下线上相结合的形式在北京、东京同时举行。

开幕式上,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视频致辞中指出,近日两国领导人的积极互动为中日关系开辟新局点了题,也明确了两国关系下一步发展的大方向。202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纪念邦交正常化50周年最重要的就是要重温邦交正常化的初心,恪守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的精神,接续中日友好合作的使命,更清醒、更透彻地把握两国关系发展的正确方向,进而更坚定、更有力地开辟下一个50年的发展前景。

在为期两天的论坛活动中,中日近百名嘉宾围绕双边政治与外交、经贸、安全、媒体、国际合作、数字经济等议题进行了坦诚、深入的讨论对话。双方嘉宾一致认为,中日两国应推动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双边关系,坚持开展国际合作,共克时艰,攜手解决当前的全球性问题。2022年中日将迎来两国邦交正常化50周年,双方应从现在起做好相关准备,通过加强交流和对话,探索改善和发展中日关系的路径。

10月26日,第十七届“北京—东京论坛”圆满落下帷幕,并发表《北京共识》,中日嘉宾达成六点具体共识—

一是,维护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发展至关重要。不仅是由于两国经济和产业相互依存,拥有诸多共同利益,更是因为,中日两国的行动不仅将为两国人民带来福祉,也将对亚洲的和平与繁荣带来重要影响。亚洲和世界局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两国民众高度关注中日关系走向。此时此刻,尤其需要在政府及民间层面广泛开展坦诚对话,促进相互理解,探讨两国关系的未来。

二是,中日应致力于维护与发展地区和平与繁荣。在即将迎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之际,应将上述共识作为中日关系的要义之一,并从全球视角充实其内涵。中日应携手努力,引领推动国际合作,解决全球性问题,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重建以共同规则为基础的开放型世界经济。两国应为亚洲的和平与合作发展付出更大努力,并付诸具体行动,以加深相互信赖,围绕共同利益深化合作。

三是,中日应携手努力,推进后疫情时代世界经济复苏,并共同致力于构建包容、可持续、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世界经济。为此,应反对世界经济分化,推动本国的结构性改革,努力形成开放型经济。应发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作用。中国已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将与相关当事国开展内容广泛的协商,日本对此应持积极态度。

四是,气候变化对人类构成现实而紧迫的威胁,是我们面临的共同挑战。中日两国应切实履行责任,如期实现各自提出的碳中和目标。应推进绿色低碳步伐,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大幅增加非化石能源的占比。应在加强中日合作、大力开发低碳技术、利用数字技术赋能实现自身减排的同时,通过发展绿色金融等举措,为全球减排事业作出贡献。

五是,在维护地区和平稳定方面,呼吁双方维护两国关系的政治基础,妥善处理矛盾分歧,防止发生意外冲突,坚持和平解决争端。同时,进一步充实与强化包括海空联络机制在内的危机管控机制,构建建设性安全关系,就地区安全保障问题展开磋商。

六是,受新冠疫情影响,中日两国民众面对面交流减少,许多对话机制处于停滞状态。在此背景下,我们更加需要保持并加强民间交流。相信“民间外交”能够与政府外交互为补充,为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发挥独特作用。明年将迎来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在此背景下,要通过各种对话与努力,为推进两国领导人积极互动营造氛围。

“北京—东京论坛”创办于2005年,每年举办一次,现已成为两国间层次较高、规模较大的官民互动综合性交流平台。本届论坛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日本外务省支持,中国外文局和日本言论NPO共同主办。

猜你喜欢

邦交正常化中日关系
春秋时期晋国邦交研究
中日关系的内在动能应大于外部干扰(社评)
大陆整顿旅游危及台湾“邦交”?
优势视角和增权取向的高校心理辅导实践与反思
用“正常化”战术攻克心灵堡垒
奥巴马任期内美国与古巴关系正常化诱因探析
战后改造与国家态度:德国的“正常化”之路
颜惠庆与中苏邦交恢复
中日关系进入 “后摩擦期”?
哥斯达黎加宣布与古巴复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