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阆中古城奇遇记

2021-11-26梅书春

风流一代·青春 2021年11期
关键词:阆中张飞风水

梅书春

四川阆中与山西平遥、云南丽江、安徽徽州并称中国四大古城,它建城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目前保存的建筑格局依然是唐朝的规划建制。多次入川,我竟未能一睹其“芳容”,成为心中的遗憾。这次,在决定去稻城亚丁的那一刻,我决心绕道探访这座古城。

“风水”的秘密

假期不多,飞到成都,竟然没买到当日去阆中的火车票,为了不浪费下午和晚上的时间,我临时决定乘汽车前往。抵达阆中,下了汽车,我遇到一个从重庆前来观光的老年自由行团队,他们谈价的技能高超,包车入古城,价格划算,便加入其中。在车上,我受到邀请,与团队住在一起。看了几家旅馆,都不太满意,我提议入住古院民宿,体验一下当地人的生活场景,得到大家的赞成。

安顿好住宿,出门没几步,我看见一群人围着一个很不起眼的小门面抢购锅盔,一打听,原来都是当地人在购买。我一直认为,风味小吃,只有被当地人普遍认可,才是外来游客追寻的目标。所以,我加入抢购的人群,毫不犹豫地将各种风味的锅盔都买来尝尝。嚼着新出炉香喷喷的阆中锅盔,独自徜徉在古色古香的街道上,便有了恍若隔世的感觉。

天色渐渐暗淡下来,我看到一座破败的古院落,觉得此处有看头,便踏门而入。

“哎,同志,你干什么的?怎么跑到我家里来了?”

循着问话声,黑幽幽的院落里走出一名老者。我应声回复:“我看这座院落没有重修的样子,像货真价实的古建筑,好奇,想仔细看看。”

“嚯!好眼力,这还真是一座原汁原味的清代早期的老房子,这院墙都没重新修整过。想看阆中的老房子,跟我走。好多老房子,住家是不让你进去的,我带你转转。”

我随着他走出院门,没走几步,又有一位看上去稍微年轻一点的老者在此等候。原来,他们是约好了饭后出门散步的老友。

迎着等候的老友,他爽朗地打着招呼:“这位朋友对咱古城还蛮有兴致,刚才闯入我家,还认出了我的老宅是文物,有缘分,今天咱们带着他一起转转。”

何其幸运,我误闯误撞,竟免费获得两名地导。巴蜀人家的爽快,立刻让我有了宾至如归的感觉。

他们的向导工作是从一个传说开始的:听说过唐朝著名风水大师袁天罡、李淳风的故事吗?两位大师曾从不同方向独立勘查,却分毫不差在同一个地点确定了唐高宗和女皇武则天的墓地。阆中正是唐太宗年间西南发现龙脉、影响李氏政局安危、朝廷灭武姓事件的策源地。

“太宗派风水大师袁天罡、李淳风查探后,发现阆中天然形成葬穴的风水宝地,龙气聚集。明天,你可以去看看风水馆,里面有一个阆中城的沙盘,城北,有大小盘龙山,正是龙脉所在;城东、南、西三面皆环水,被嘉陵江裹围着;水外,东、南、西方各有一座山。可谓北有靠,南有罩,左青龙,右白虎,环水吸收日月精华,围聚文、财、运、气。”两位老者将传说讲得活灵活现。

自唐朝以来,阆中被誉为天下风水第一城。那两个圈定女皇千年之地的风水大师袁天罡和李淳风,晚年均选择在此地生活,死后葬于阆中。

我曾经参观过唐朝的乾陵,回忆起读过的介绍乾陵的文章,此刻,在老者的交谈中,似乎对风水的玄奥有所参悟。

多面古城与张飞

两位老者为了让我全面了解古城建筑,先是把我引到古城中心——中天楼。城内所有街巷都以中天楼为核心,两条十字大街为主干道,交会于中天楼,其余街巷联通十字大街,层层展开,犹如棋盘。街巷两侧遍布民居,四合院、品字形院落居多,房屋大多是单檐起脊,青瓦粉墙,脊、檐、门、窗雕花精美,形成了明清建筑风格。穿街过巷,张家小院、李家大院、蒲氏宅第、秦家大院、杜家客栈……一个个古院落,在老者口中娓娓道来。

除了古院落,两位老者为了展示阆中文化多彩的一面,还引领我参观了号称西南地区最大的基督教堂和清真寺。

只是因为天晚,圣约翰教堂大门已经关闭,只能隔着铁栅栏,在远处一览那座历经百年沧桑的哥特式老建筑。据老者介绍,那里埋葬着教堂的修建者。

阆中的清真寺在全国也是有名的,曾经是伊斯兰教协会命名的百座清真寺古建筑之一,遗憾的是老寺建筑在汶川地震中损毁严重,现在看到的是一座仿造建筑。巧的是,我们到达清真寺时,正有一家穆斯林在清真寺操办丧事,我本不想打搅逝者及家人,但在两位老者与逝者家属的主动沟通下,我得以进入参观。

第二天起了个大早,赶往当地最著名的早点铺南街牛肉面馆,面馆人满为患,但大家都耐心排队。面端上来了,可口的味道,让我觉得不枉此行。

古城里,石板铺成的街道平顺、整洁、干净,游客不多不少,刚刚好。

张飞庙桓侯祠里的张飞颠覆了我的认知。白面书生、文质彬彬、能文能武、书画大家,这些名头怎么能和小说中豹头环眼、燕颔虎须、脸如黑炭、声若巨雷的猛张飞扯到一起呢?阆中遗存下来的张飞遗迹,有史有记有物的证明,张飞能写诗、会画画,还是三国时期“八分书体”书法的代表人物。他慈眉善目、耳长唇厚、没有胡须,执政阆中七年,留下了“虎臣良牧”的美誉。根据古代谥法解读,张飞死后所获得的谥号“桓侯”的“桓”字是指“辟土远服、克敬勤民”,也盖棺定论了他一生:武能上马带兵,开疆辟土,威服四方;文能提笔安民,政通人和,安邦治国。我好奇的是,张飞死于头身分离的传说,其头颅真的葬在云阳?阆中桓侯祠那巨大的坟茔中有没有掩埋其身?

科举文化的前世今生

一阵铜锣声,打破了阆中古城的宁静,贡院开考了。跟随众秀才跨过“龙门”,来到“至公堂”。听考官唱名、宣读考场纪律,观考生被搜身、参拜考官、入号房、开卷、答卷……场景再现,把1300多年的科举考试流程展现得淋漓尽致。我认为,曾经参加过现代高考的游客,可能都会被阆中贡院这个国内仅存、在原建筑基础上恢复起来的古代“乡试”考场打动。

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人才的选拔是古今中外永恒的课题,科举选士被称为古代中国为世界贡献的第五大发明,如今一年一度的高考以及围绕高考产生的教育问题,仍旧是民生焦点。寒门若无考,何以换门庭?阆中贡院展示的宣传旌旗“为国求贤”“择优取士”“遵守场规”“严禁裹夹”“严惩枪替”“依次搜检”,无不演绎了应试文化的前世今生。

作为科举的“考棚”,早已在1905年就退出了历史舞台。百年滄桑,贡院古建筑得已完整地保存,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阆中科举文化的影响。在1300多年的科举史上,共产生文、武状元823名,阆中这座小城就出过4位状元、116位进士和400位举人。先祖的荣耀、家族的传承、对乡试考棚的尊敬,都被浓缩在对古老建筑物的保护上。

或许,这就是阆中古城风貌依然完整的原因吧!

(编辑  张建  445718228@qq.com)

猜你喜欢

阆中张飞风水
阆中古城里觅得春节源头
谦虚的铅笔
风水吉兆
拜春节之源到阆中过年
风水
西部古城街名的文化语言学考察
一只风水罐的知天达命
丫丫
张飞因酒丧命
张飞丢鸡毛(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