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雕版光芒 大隐于市

2021-11-26钟小敏

风流一代·TOP青商 2021年11期
关键词:唐诗三百陈家古老

钟小敏

古往今来,人事代谢,唯有艺术永恒,熠熠生辉。

电影《一九四二》中,细心的观众会发现,片头、演职员表、插语这三大部分共812个字的字幕,与众不同。字体古朴大方,一笔一画,底蕴深厚、古风浓郁。这次独特的字幕呈现,是由当今扬州雕版艺术大师陈义时和陈美琦父女,带领徒弟们花费两个多月时间共同完成的“雕版字幕”。这是电影艺术与传统文化的一次交融与碰撞,赢得一片赞誉,也为雕版印刷这门令人惊叹的古老技艺赢得了广泛的关注度。

雕版印刷是一种用刻刀在木料上雕刻文字或图案,再用墨、纸、绢等材料刷印、装订成册页或书籍的一种特殊的、古老的技艺。

在早期的文化传播中,手抄书籍是主要方式。这种费时费事、易错易漏的方式阻碍了文化发展,也造成了一定的文化流失。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的出现和发展,在世界文化传播史上起到了无与伦比的作用。

古今传承,源远流长的印刷术

扬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人才辈出,各类传统文化与艺术技艺源远流长。这里是中国雕版印刷术的发源地,自中唐起,扬州保存了全套古老雕版印刷工艺,传承至今,使其成为世界印刷史上的“人类活化石”。乾隆时期,全国的能工巧匠齐聚于此,扬州雕版汇聚各地风格,独占鳌头。当代雕版印刷,扬州一枝独秀,名不虚传。

大唐盛世,不仅造就了雕版印刷这门古老又智慧的文化藝术,也成就了中国诗歌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一部流传至今的《唐诗三百首》收录了唐代77位诗人的313首诗作。2019年6月,由28000多个木活字组成的《唐诗三百首》宣告完工。这些长宽各1厘米、高2.4厘米的小小字丁,由陈义时大师一个人耗时两年多完成。这部木活字版诗集堪称当代活字印刷史上的罕见巨作,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扬州活字印刷技艺最大规模的作品。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翻开这本特殊的《唐诗三百首》,当一行行独特的木活字版千古名句呈现在我们眼前时,别有一番古风古韵之美。古稀之年的陈义时将这件作品作为对自己60年雕刻生涯的致敬和回顾。

陈义时是唯一一位获得雕版类高级工艺美术师技术职称的大师、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他住在扬州城外杭集镇一座宽敞的院落,这里绿草芳香、环境清幽,很适合静心创作。“我正在筹备木活字版的《论语》,字数少些,难度相对较低。老花眼镜的度数一年年在增加,我就慢慢刻,总有一天能刻完。”陈义时刚刻完《唐诗三百首》,又开始刻《论语》,旺盛的创作热情在他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近现代中国雕版印刷的发展史上,陈家之于扬州雕版,几乎等同于扬州之于中国雕版印刷。从陈义时的祖父陈开良到父亲陈正春,当时是一个作坊完成从写、刻、印到成书的全套流程。当时的雕版印刷是书籍制作的主要方式,生意好、收入可观,书籍制作不限范围,从古书到学生读本,再到当地的古文献等。用现在的话说,陈家的作坊曾为很多人创造了就业机会。

此后的战争不仅摧毁了无数家庭,也损毁了多项文化,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百花再次抽枝发芽。在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下,1978年,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恢复经营,陈义时受命回到社里,修补战乱中受损的书籍,同时教授徒弟学习失传已久的印刷术,雕版印刷技艺得以传承下来。

父亲临终前一句“一定要把祖传的雕版技艺传下去”的嘱托,给了陈义时坚守一生的责任和力量。

父女携手,雕版世家的坚守

如今在扬州雕版印刷领域,还有一位陈姓大师,她就是陈美琦,是陈家第四代传承人。她从玉雕转向雕版印刷,源于父亲陈义时和风细雨的培养和熏陶。

那一年,陈美琦因身体欠佳休养在家,闲着无聊的她主动跟父亲说想学习雕版印刷,聊以解闷。陈义时抓住机会,耐心教授女儿。第一天,陈美琦尝试了第一个笔画,父亲就笑着啧啧称赞。日复一日,父亲不断地让她尝试新的文字和句子,告诉她怎么做会更好,后来又让她帮自己完成简单的工作。

陈美琦的自信心越来越强,甚至有些飘飘然了。有一次,整篇中唯有一笔偏细,父亲要她重来时,惹怒了她。要知道自己曾与父亲约定,只是玩玩而已,父亲不可要求太高。最终母亲作为说客,转述了父亲的想法,成功说服了她。其实父亲最担心的不是这一笔的不足,而是女儿面对不足时的态度,今日无视一笔之误,明日就会不在乎两笔之错,日积月累,就无法打下扎实的技艺基础,无法成就更好的自己。

“虽然传承不是女儿的责任,但眼见她很有天赋,并且已小有成就,内心又有着不服输的坚韧,我想把她培养成接班人。”陈义时对女儿继承雕版印刷的技艺充满期待。此时的陈美琦也接受了父亲严苛的教育,就等同于接受了自己走上了雕版印刷之路。只是面对生存的选择时,她是犹豫不决的。那段时间陈美琦三次与父亲沟通,每次都得到一句话:你自己决定。

这样的犹豫不决,也更加证实了陈美琦内心的天平早已倾向了雕版印刷。即使三问父亲,不过是期盼一句肯定。最终,她接过了家族传承下来的这门古老的技艺,成为陈家第四代传承人。

如今,陈美琦已是业内从艺20多年的大师。陈家四代人为扬州雕版印刷贡献的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赋予了这个行业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匠心传承,路漫漫其修远兮

同样是手工技艺,比活字印刷术早400年的雕版印刷,因其整版印刻及成书质量更高的优势,流传至今。要想学好这门技艺,陈义时说,首先要有耐心,其次是悟性,要有对画面和字体的理解力。认识和理解字体,是刻字技艺中最先要掌握的部分。一般来说,字体有“横折撇捺钩点”六个笔画,风格各异,比如宋体要求规范、横轻竖重。除了风格,刀法上也有讲究,比如“点”字就有腰子点、瓜子点、兔眼点、站点、睡点、八字点之分,即使简单如“心”字,只有四笔,却有三个刀法,每个点的刀法都不一样……

除了刻字,从艺者还要了解和学习其他的知识:如何选择最合适的木料,如质地均匀、纹理细腻紧凑、硬度强的糖梨木或枣木,经过切割、浸泡、修整后用来制作版片;选择松木,经过燃烧后将未烧尽烧透的木块与一定的胶和酒调和后静待成墨;选择表面光滑、吸水性较好的纸张,如宣纸;选择工具如毛笔,刻字的工具如刻刀、界尺、引线凿等;了解后期的刷印、装订等。5道大工序、细分近37道复杂的工艺流程,是当下扬州雕版印刷技艺的匠心所在,也是传承这项古老手艺的必经之路。

现代化浪潮冲击着这个时代,新事物层出不穷,古老的文化和技艺如何传承弘扬,成为重要的课题。新一代雕版大师陈美琦说,在文化自信的当下,不同类型的推广与传承的活动走入校园、社区,走进越来越多的老百姓的生活中,让传统文化逐步在新时代复兴。同时,她将传统技艺和现代审美进行融合,创作不同作品,受到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喜爱和推崇。

“古往今来,人事代谢,唯有艺术永恒,熠熠生辉。只是这古老的技艺需要长年累月枯燥地学习,基本功起码半年起步,能刻一些简单的字则需要一年,到第二年才开始边做边学,三年左右才能出师,这仅仅意味着手艺稍微成熟。我最担心的,是有多少人能长久地潜心这个行业,成为这个领域真正的传承人。”陈美琦希望以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了解雕版印刷,感受它的魅力和价值。

(编辑 谢云凤 2861126366@qq.com)

猜你喜欢

唐诗三百陈家古老
《唐诗三百首》该被抛弃吗
该怎样向《唐诗三百首》致敬
我喜欢的季节2
南园十三首·其五
最古老的九大树木
我的家乡最美之贺州
文武双全
古老的瑞典
“职场丑人”浮沉记
幻方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