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合·提升:基于杭派毛笔文化的小学美术拓展课程建设与实施

2021-11-26吴昕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2021年11期
关键词:毛笔社团课程

吴昕

摘 要:杭派毛笔文化作为本土文化特色在融入小学美术拓展课程建设实施中,以思、观、学、说、践、评等多元化教学形式,形成较为系统的拓展性课程,让学生了解即将消失的文化的同时,也补充了美术书法基础性课程中的一些缺失。学生在趣味性较强参与度较高的学习活动中,掌握了毛笔使用的常识和文化内涵,实现了个性释放展现的欲望,激发了对传统工艺的兴趣,真正体验到“以生为本”的课程改革带来的全新教学模式。

关键词:杭派毛笔文化 美术拓展性课程

浙江省教育厅发布的《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对课改做了重要指导:小学美术教学作为一项小学国家课程中的艺术教育组成部分,可以开发多项拓展性课程作为美术教学的有效补充。

一、现状分析:国画课中的尴尬,本土文化找突破

(一)毛笔在书画教学中渗透

各类教材教参中对毛笔文化认识的要求较简单,初步了解“文房四宝”即可,侧重的是毛笔的使用与具体的书画中的用笔。如浙美版三上的《向齐白石学画蔬果》一课,学生只知道侧锋画菜叶,但不知齐白石笔下的大白菜用羊毫还是狼毫更合适,所以毛笔文化的缺失会严重影响学生对书画魅力成因的理解。

(二)学生对毛笔认识的偏差

学生对毛笔的认识度又是怎么样的呢?笔者对本校1028名学生进行了一次有关毛笔基本常识的调查问卷,调查问卷中包含毛笔的外形、发源地、材料、使用情况等六个方面。结果显示:毛笔的主要材料有47%选择尼龙,26%选择棉线;毛笔由哪个国家发明有28%选择印度,48.5%选择日本。诸如此类的错误,笔者分析出以下两点原因:1.教师一味跟着教材走,忽视毛笔常识的重要性;3.社会家庭的快餐式学习氛围,导致本土文化日渐流失;2.学生对“材料”“发明”等词不敏感。

(三)学生对毛笔使用的兴趣

笔者又对三个美术社团68名学员进行了有关杭派毛笔文化的问卷调查,第二份调查问卷进一步了解学生对本土毛笔文化的初步认识的情况。学生对杭派毛笔的基本常识所知甚少,更别说杭派毛笔的文化内涵了。大部分社团学员在完成这份调查问卷后,纷纷向笔者表示,对本次调查内容很感兴趣,愿意在课内外时间去探究相关内容。

基于以上三个问题的提出,我们的小学生作为中华传统书画的传承人,发扬民间工艺技法执行人、浙江非遗的后继者,对书画工具的认识,对本土毛笔文化的了解刻不容缓;拓展课程作为校园课程文化改革的先行“部队”,结合地方特色文化,深入优化课程内容也是势在必行。

二、实践研究:拓展课中的渗透,杭派毛笔文化巧助力

我校现有相关三个美术拓展课程,在建设构架时相互间有一定的联系、一样的发展方向和相共同的活动目标,如国画、民间工艺、篆刻三个研究内容都是围绕中国传统艺术展开,彼此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共同活动目标为提高学员的动手能力、欣赏能力和人文修养。在杭派毛笔文化渗透拓展课程时,笔者根据社团本身的课程特点,以及与毛笔文化的关系,将课程重新梳理构架。

(一)拓展课程建设有效补充美术教学

1.小墨点社团课程里的杭派毛笔文化

杭派毛笔文化在小墨点社团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赏析具体的画家、画作和事例,进行潜移默化地渗透与深入,这样的形式更加直观和生动,避免了枯燥无味的讲述介绍,学生在图例中能体会杭派毛笔笔的显著特征,在实践操作中感受其独特的魅力。

2.小巧手社团课程里的杭派毛笔文化

杭派毛笔文化在小巧手社团教学活动的渗透方式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指导老师的引领为辅。学员们通过这一系列的走访、参观和调查等活动,并对每次活动都进行了有效的反馈和总结,将校内外的课程资源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方式紧密地相结合起来。而学生在老师的科学指导下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策略、调节和控制各种任务行为,最终达到了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学习的目的,并加强合作交流,少走弯路。

3. 小精英社团课程里的杭派毛笔文化

杭派毛笔文化在篆刻社团的渗透主要以毛笔中小狼毫在书写印稿的运用及学员的体会,具体教学内容如下:

(二)拓展课程教学有效融合杭派毛笔文化

1.小墨点课程关于杭派毛筆文化教学中呈现的特点与其他两个社团不同,小墨点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全程是用毛笔进行的,所以学员在体验杭派笔文化时更加彻底,感受更加全面。学生除了简单地感知杭派毛笔外形特点外,更深入地体验感受杭派笔笔头工艺的差异。

2.小巧手课程关于杭派毛笔文化教学中呈现的特点

小巧手课程的主要研究内容是民间手工技艺,中国深厚的民艺竹文化的最大分支之一就是杭派毛笔精美的竹笔管,所以结合笔管文化是此拓展课程的一大亮点,既传扬了本土特色毛笔的工艺魅力,又宣扬了中华竹韵的精神世界。

3.小精英社团关于杭派毛笔文化教学中呈现的特点

篆刻作为中国汉字特有的艺术形式,在书画史上起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印从书出”这句话某个角度的理解,刻好一方印,印稿很重要。孔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通过杭派毛笔文化的渗透,学员懂得其发展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了篆刻的发展。

(三)拓展课程活动全面激发学生兴趣

杭派毛笔文化源远流长,只靠拓展课程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全面了解其博大精深,远远不够的。所以笔者又拓宽课程活动内容,与有着百年历史的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邵芝岩笔庄联谊,通过带学员走出校园、请专家走进课程等系列活动,双管齐下,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发挥地域优势,学员全方位接触感知杭派毛笔文化的魅力,树立文化自信。

1.走出校园进笔庄

课程老师带领小墨点和小精英学员参观了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邵芝岩笔庄。笔庄继承人向学员生动细致地介绍毛笔的历史及制作流程,展示了笔庄里最有代表性的毛笔,最后带领学员参观了笔庄的展厅。

通过本次活动,学员近距离地接触毛笔,知道了毛笔的外形特点、种类、制作材料等,也了解本土笔庄的历史。在参观以前学员只对善琏湖笔略知一二,参观后更切身地感受到了杭州的毛笔文化悠久历史和精湛工艺。从学员撰写的观后感中可以看出,这次活动培养了他们对继承传统文化的责任感,也激发对祖国璀璨的传统工艺技术的热爱之情,为打造人文性拓展性课程画上了一笔重彩。

2.请进大师演示范

作为国家非物质遗产的杭派毛笔制作有着繁杂工序,主要代表品牌邵芝岩笔庄以做工精良、用料考究享誉海内外毛笔市场。在参观笔庄后对笔庄有一点的了解后,笔者又将笔庄继承人请进社团,给学员做了《杭派毛的制作》专题讲座。通过本次讲座,学员们清楚地知道了一支毛笔从开始到最后制作完成,要经历大大小小上百道工序,从分层选笔料,水盆理笔毛,到精选分类笔管、松香结头扎豪,再到蒲墩装套配置顶帽,装饰镶嵌,最后注面挑削毛笔和刻字,每道工序都需要工人们手工完成。学员对制作过程中独有的工序“配锋”,特别感兴趣。陈女士也给学员们解答了相关的问题。

三、反思展望:实践后的筹谋,杭派毛笔文化力提升

(一)课程建设收获 静心反思

在形式丰富多样的杭派毛笔文化结合课程建设的教学活动中,指导老师明确“以生为本”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教学目标、教学情境、信息资源、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练习活动、学习评价等方面的精心谋划和设计,在本土文化结合拓展课程建设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效。学员们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不但知道了杭派毛笔的基础知识,也懂得如何在书画学习创作中正确选择和使用毛笔,更是掌握了探究賞析传统文化的方法,最终认识到本土特色文化的珍贵和形成民族文化的自豪感。让知识服务创作,让创作提高审美,让审美滋养情感,从而让教学内涵多元化地将基础知识转换新的课程构架,从而达到新的课程高度。

(二)课程展望 精心策划

教育理念日新月异的今天,迎合加强课程改革的理念,是为了打造特色学校,培养个性化学生,所以学校将拓展课程建设要求提到了新的高度。美术社团在学习实践中,为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个性化发展,也在不断地探索完善教学内容与方法,挖掘本土文化资源,结合校本研究。

(杭州市大禹路小学 浙江杭州)

猜你喜欢

毛笔社团课程
竹简和毛笔
缤纷社团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毛笔的由来
使用后的毛笔该如何存放?等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K-BOT拼插社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