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展”育美 促“学”共乐

2021-11-26鲍佳宁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2021年11期
关键词:美术创作能力

鲍佳宁

摘 要:“五育并举”方向指引下的小学“美育”在学生全面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承载学校美育主渠道的美术学科,发挥着育人的关键作用。而展示性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保障。有效的展示性学习,促成生生、师生之间互动学习,教师会更加关注学生,检验教学,拓宽思路。小学美术“设计·应用”领域融合展示性学习为美术课堂注入新的活力,帮助学生形成探究性、共享式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内化学科关键能力。

关键词:展示性学习 小学美术

《美术课程标准》要求将学科知识融入到生动的课程内容中,突出应用性、审美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愿望。小学美术学习,当以美术综合素养和关键能力,特别是创新思维和创作能力的培养为核心指向。教师应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增强其自信心、创造力和新思维,促进相互学习和共同发展。展示性学习是教师根据教学资源与环境,依托新颖材料、信息技术、网络互动等营造展示性学习的良好氛围与情境,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成有效、高质的展示和互动交流,促进美术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学生在快乐学习的同时逐步养成关键能力。

儿童绘画之父弗兰兹·西泽克曾说:“儿童美术教育的第一目的就是发展创造力,因为这对他们的终身发展有益”。应重视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设计·应用”领域的美术学习能影响和改变学生对待生活、认识世界、解决问题的方式,是以学生的创新能力、审美素养、实践技能和责任意识等为基本诉求的美育。展示性学习融入其中,通过“展”得共识,“展”促共进,“展”生共情三个阶段,帮助学生形成探究性、共享式学习的意识与能力。现结合日常教学,谈谈小学美术“设计·应用”领域展示性学习的做法和成效。

一、“展”得共识,“乐”享收获

展示性学习促进认知发展。展示利于信息互通,学生融入学习,品味美术。

(一)捕捉生活获“美悟”

学生捕捉生活细节,展示见解,接收新知,在展示中获得美的感悟。

1.睹万物思联系,展情感“美”悟

万物是展示的好素材。如《房间的一角》,学生介绍自己房间的特点,交流设计见解,也在同学的展示中发现好创意和新感悟。通过展示,学生对房间有了更深刻的感情,为之后的创作带来灵感,作品更入情、入心。学生加深体验,激发创作热情和展示欲望,积极分享美术学习的乐趣和感受。

2.巡街市捕变化,展特色“美”悟

社会生活给学生颇多启发。学习《街市新貌》时,学生探寻家乡特色街,感知环境设计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搜集素材,展示街边商铺、电话亭、绿化、雕塑等公共设施的照片和资料。通过展示性学习,学生悟得布局的合理性、设施与环境的协调性是设计的关键,感受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培养热爱家乡的积极情感。

(二)前置交流获“美知”

学生提前探究和思考,课堂上交流感悟,分享美术知识和个性化思考。

1.品辨自选绘本,展迁移“美”知

绘本带来全面、广泛的展示内容,促发学生表达认知、感悟,进而享受美术学习。《动漫宝宝》一课,学生展示自己喜爱的绘本,分析动漫形象的异同和性格特点。学生分享自己独特的解读,起到拓宽思路、丰富视野的作用。学生在愉快的互助氛围中,促发深刻而发展的认知。

2.收集生活材料,展新奇“美”知

学生寻找、搭配材料,通过个人或小组展示,分享灵感和想象。如《创造美的纹理》,学生展示锡纸、泡泡、吸管、贝壳等新奇又常见的材料,引发激烈的讨论和联想,激发创作兴趣和创意思维,满足日益增长的探索需求。

(三)品味佳作获“美思”

美术的世界多彩而梦幻。展示促成信息互通和情感共鸣,产生美的思考。

1.“小记者”访名家,展综合“美”思

“小记者访学”是学生通过调查和走访艺术馆、博物馆、民间艺人等,深入了解名家的生平、画作和艺术特点等,完成小报告或微视频。通过课堂展示访学的成果,提高自信心和综合能力,使得美术课堂焕发出新活力,更培养综合能力。

2.“小讲解员”解名作,展文化“美”思

学生当“小讲解员”,讲解艺术作品,体会美术更深层的意境,加强对文化内涵的思考。如《纸雕塑》,“小讲解员”介绍三个不同特色的城市雕塑:“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作品内涵是不同的,城市雕塑不仅装饰和美化着城市环境,还丰富人们的精神享受,反映着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同时也是一座城市的精神象征。”

二、“展”促共进,“乐”予创造

展示性学习培育创新思维。展示者表达和证实,学习者借鉴、吸收和分享。

(一)多元实践造“美法”

巧妙地将“玩”与“学”结合在教学情境中,激发学生兴趣。

1.体验多彩游戏,展趣味“美”法

學生在“玩”中掌握创作表现的方法,向同伴展示创意和技法,分享成功经验。《走迷宫》一课,学生先体验教师准备的迷宫游戏,分享快速冲关的好办法,再说说自己的设计构想,通过师生、生生的交流,得出设计与功用巧妙联系之法。而后的游戏体验展示,用的是学生自己设计的迷宫,色彩诱人的水果迷宫、路径复杂的建筑迷宫将学生的小巧思充分展现。

2.扮演角色过程 ,展情趣“美”法

学生扮演童话、寓言中的角色,自发营造故事情境,自主获得知识和方法,通过展示激发对艺术的热爱,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如《设计“西游记”人物》,学生将师徒四人扮演的惟妙惟肖,快速掌握表现人物特点和服饰搭配的方法,设计出独特的动漫形象,全面提升学习效率,学生体验创造的过程,激活创意思维。

3.技术辅助学习,展创新“美”法

通过信息技术辅助这一高效手段,学生的巧方法、好创意得以及时、充分地展现,促进创作技能提升。如《服装设计》,学生利用电脑,展示“淘宝试衣间”试装体验,呈现为不同性别、年龄、职业、性格的人变装,学生的色彩感觉、搭配能力和审美修养均有提高。

(二)探究合作造“美意”

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促发多样化、深层次的思考和创造。

1.“小先生”助学 ,展互助“美”意

“小先生助学”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和欣赏的综合性学习,在课堂上展示和分享成果。《年年有余》《做香囊》《传统门饰》等课,基础较好的学生当小老师,带领其他学生收集资料、信息等并承担各自的任务,组织成员交流所得,展示所获;每个学生参与其中,学生在交流和合作中取长补短,创作出超水平的作品,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锦上添花”引学,展变化“美”意

在课堂最后的几分钟,将创作推向更高处,学生获得灵感的激发、情意的交融、审美的愉悦,为美术学习添上画龙点睛的一笔。《创意眼镜设计》的展示环节,学生体会到创意眼镜的神奇之处,不仅可以展现人物原有的个性,还可以传递出希望大明星有的个性,最后悟得: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3.“头脑风暴”焕学,展思辨“美”意

通过“头脑风暴”,学生打破常规,积极思考,畅所欲言。《大盒子小舞台》一课,有学生发现:灵感来源于身边常见的事物,最普通的材料、最简单的方法也能创造和再现生活中的美好;还有同学分享了《超级变变变》节目中的巧妙搭配方法。每个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关注和表达,在交流中收集、提炼信息,分享创作技法,评价同学亮点,有效调动学习积极性,体现自主学习的理念。

三、“展”生共情,“乐”拥提升

展示性学习促进可持续发展。学生提升关键能力,形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一)延伸拓展升“美果”

拓展环节,学生检验创作成果、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

1. 竞赛颁奖仪式,展潜力“美”果

拓展环节设置颁奖仪式,作者谈谈创作动机,而后其他学生评析,充分交流,激发创意思维,提升艺术修养。同伴间的展示交流,学生收获自信和丰富视野,了解自身优点和不足,肯定创作,保护个性,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潜能,促进综合能力的发展。

2.美化校园装扮,展氛围“美”果

充满美术气息的学习环境,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熏陶艺术欣赏和审美能力。用作品装扮教室,不仅让学生的作品有展示、分享的平台,也能激励和促进更多的学生积极主动创作。利用校园空间,合理搭配和布置,使展示富有动感又极具趣味性,突显出美术作品强烈的视觉效果,提高学生展示能力。

3.主题绘本展集,展视觉“美”果

将作品组成有主题、故事情节的绘本来展示。学生利用绘本的艺术感受,构建综合能力,抒发情感,展示创意,也增强学习兴趣。趣化展示过程,激发想象空间,达到良好效果。右图为学生创作、编排和配文的绘本《多彩的校园生活》。

(二)创意展示升“美得”

学生充分展示创意想法和优秀作品,鼓励学生追求美、升华美。

1. 网络化“微展示”,展成效“美”得

网络化“微展示”既节省经费,又能随时随地发表评论,给学生提供全面、便捷的展示和学习平台。

(1)QQ 展示:利用 QQ 群、QQ 空间、群相册发布学生的美术成果,为成员间互动、评价提供便利,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

(2)微信展示:借“微信朋友圈”发布美术成果进行展示,利用公众号推送作品。“点赞”和评论作品,增强学生的被认同感和成就感。

(3)微课展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手机、摄像机等设备拍摄录制作画的微课视频片段,对形成的美术成果进行呈现和说明,进行全面展示。

2. 多样活动展演,展综合“美”得

利用艺术节、科技节等活动,弥补课堂未能展示的遗憾,鼓励学生施展美术才华,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潜能。利用研学活动,学生探访家乡美景,走进大自然,互动交流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小组合作创作出美丽的风筝,展示自己的创意作品,表达情感,将风筝放上自由的天空。学生的《纸雕塑》作品参与了区艺术展示活动,充分展示自己的美术成果,体验美术学习的快乐,综合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

綜上所述,生本教育理念下,展示性学习的价值日渐凸显。小学美术“设计·应用”领域教学中全面渗透并融合展示性学习,可有效破除教材、教学、评价三者的藩篱,助力学生“在展示中收获,在展示中创造,在展示中提升”,在丰富而个性化的展学历练中成就“乐学”素养。

[本文系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体卫艺课题《三阶·三境:小学美术展示性学习的路径研究》(编号DT2021013)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美术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 何晓波.展示性学习:课堂转型的新视角[J].北京教育学校学报,2014,(5):63-65.

[3]黄丹.“微展示”对美术成果展示的影响 [J].美与时代,2019,(1):92-93.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油车港镇中心小学 浙江嘉兴)

猜你喜欢

美术创作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一墙之隔》创作谈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创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