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补肾通络方配合中医骨伤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2021-11-26王志超张磊蔡永鑫

当代医学 2021年32期
关键词:骨伤椎动脉颈椎病

王志超,张磊,蔡永鑫

(辽阳市中医院软伤门诊,辽宁 辽阳 111000)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疾病,多通过保守疗法治疗,能达到较好的效果。随着我国祖传医学的发展,中医疗法成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可选的治疗方案之一,且能够获得更理想的效果[1]。有研究[2]指出,与西药口服治疗比较,中药内服联合手法的治疗效果更理想。中药内服具有较高安全性,且药物不良反应少,但药物起效较慢。联合中医骨伤手法,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颈部功能,增加中药内服的效果,达到更理想的效果[3]。本研究旨在探究补肾通络方联合中医骨伤手法与西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本院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22 例,按照双色球分组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1 例。实验组男38 例,女23 例;年龄28~64岁,平均(46.12±4.87)岁;病程1~7 年,平均(4.0±2.1)年。对照组男36 例,女25 例;年龄28~65 岁,平均(46.79±4.84)岁;病程1~8年,平均(4.4±2.2)年。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1992年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制定的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标准[4];②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诊断标准[5];③均为成年人;④均有不同程度的眩晕症状;⑤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眼源性、洱源性眩晕;②合并颅内肿瘤患者;③已接受相关治疗患者;④合并严重心肺脑疾病患者;⑤合并影响本研究治疗效果的疾病患者;⑥临床资料不完整患者;⑦治疗期间未遵医嘱按时服药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单纯口服西比灵胶囊(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30003)治疗,每次10 mg,每天1次。实验组联合应用补肾通络方与中医骨伤手法治疗,①补肾通络方处方如下:补骨脂、续断、杜仲、淫羊藿、川芎各15 g,黄芪、葛根各30 g,天麻、土鳖虫各10 g。根据患者病情适当加减,偏阴虚患者添加龟板30 g,偏风患者添加防风12g,心悸失眠患者添加远志12 g、酸枣仁20 g,眩晕患者添加龙骨、僵蚕、牡蛎、钩藤各12 g,每天1 剂,水煎2 次,分两次服用。②中医骨伤手法:对患者的颈部双侧肌肉、背部肌肉进行按摩,连续按压10 min。在两侧风池穴分别按压5 min,根据患者的体质量,实施颈椎牵引治疗,连续治疗60 s。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指导患者进行被动颈部旋转运动、前屈运动,保证患者颈椎部位的舒适度。指导患者始终维持头低状态,身体微微向前倾,医护人员将患者的下颌部位固定到手肘-前臂处,引导患者实施45°旋转。使用大拇指按压颈椎棘突处,按压时间持续10 min。在患者的背部、颈部彻底放松后,用手法按摩,实施反向旋转提位,在出现响声后,使用相同方案进行方向旋转提拉。中医骨伤手法按摩每天1 次,1 个疗程15 d,连续治疗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疗效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患者的疗效标准,疗效标准[6]如下,显效:治疗后患者的偏头痛、颈部疼痛等症状全部消失,颈部功能与肢体功能彻底恢复正常,X线片显示患者的颈椎生理曲线恢复正常,随访1年无复发;有效:治疗后患者的偏头痛、颈部疼痛等症状明显改善,颈部功能与肢体功能明显恢复,X 线片显示患者的颈椎生理曲线有所改善,但尚未恢复正常;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3.2 症状缓解时间 比较两组患者偏头痛、颈部疼痛、记忆力减退、颈部活动缓解时间。

1.3.3 眩晕评分 治疗前后采用眩晕评定量表[7]评估不同时间段患者的眩晕评分,量表包括平衡失调(站立时、行走时)、现在有眩晕、患者对疾病的印象、主治医师对疾病的印象等内容,总分6分,分值越大表示患者眩晕程度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实验组显效、有效、无效分别32例、27例、2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7%(59/61);对照组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22 例、25 例、14 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7.0%(47/61);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实验组偏头痛、颈部疼痛、记忆力减退、颈部活动缓解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症状缓解时间比较(±s,d)Table 1 Comparison of symptom relief time between two groups(±s,d)

表1 两组症状缓解时间比较(±s,d)Table 1 Comparison of symptom relief time between two groups(±s,d)

颈部活动1.2±0.7 3.7±1.2 5.132 0.01组别实验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61 61偏头痛2.0±1.0 6.1±1.5 6.002 0.01颈部疼痛2.3±1.0 5.5±1.2 7.114 0.01记忆力减退3.5±2.0 5.6±1.6 8.553 0.01

2.3 两组治疗前后眩晕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眩晕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2 个疗程后,两组眩晕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眩晕评分比较(±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dizzines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score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眩晕评分比较(±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dizzines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scores)

治疗2个疗程1.89±0.31 2.54±0.32 9.265 0.01组别实验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61 61治疗前4.41±0.34 4.40±0.35 0.091 0.54治疗1个疗程2.76±0.28 3.52±0.31 3.099 0.01

3 讨论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疾病,该病多由无菌性炎症、软组织痉挛等因素导致颈椎功能受损,或因患者的颈椎功能出现退行性病变,继而诱发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临床主要症状为视物不清、偏头痛、记忆力减退、眩晕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8]。临床发现,40~60 岁年龄段的中老年人是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高发人群,但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生活节奏的加快,椎动脉型颈椎病逐步呈年轻化趋势。

临床多项研究[9-10]指出,中药内服+中医骨伤手法可有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主要是因为中药内服具有舒经活血、补益精气的功效,合理配伍后可达到对症治疗的效果。本研究所用的补肾通络方内含补骨脂、续断、杜仲、淫羊藿、川芎、黄芪、葛根等药物,其中补骨脂、淫羊藿、杜仲具有补肾、强筋健骨的功效,土鳖虫、川芎具有通络、活血、化瘀的功效;天麻具有息风止痉、缓解眩晕的功效;黄芪具有补气血的功效,诸药联合,可达到回血曲风、补肾强筋、通络止痛的功效。

通过中医骨伤手法,可有效松解患者的颈部肌肉、背部肌肉,恢复患者颈椎内外的平衡,有效减轻或消除颈部各种软组织病损与病损诱发的颈部牵拉或压迫症状,恢复颈部力学平衡与颈部稳定性。中医骨伤手法可引导患者逐步进行颈部旋转、颈部前屈运动,通过大拇指按压患者的颈椎棘突处,可促使患者放松背部,放松颈部,使用双手按摩,可消炎止痛,疏通经络。中药内服联合中医骨伤手法,可加速患者体内血液的流通情况,可调节机体功能,充分发挥药物作用,有效提高患者机体素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综上所述,采用补肾通络方联合中医骨伤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眩晕评分,临床治疗效果理想,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骨伤椎动脉颈椎病
整体护理模式在老年骨伤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颈椎病与老年痴呆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游泳 赶走颈椎病
超声诊断右侧椎动脉罕见变异1例
颈椎病的简便贴敷疗法
高职高专中医骨伤科学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
三针刺配合直旋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10例
中医联合交锁髓内钉治疗骨伤临床疗效分析